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的思考

时间:2022-07-14 03:13:12

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的思考

【摘要】在中学,特别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年轻的学科,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学科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没教学参考的情况下怎样组织好课堂、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信息技术课堂变为有效课堂就显的尤其迫切。

【关键词】信息技术;有效性;课堂;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计算机辅助教学理的念不断深入,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大背景下,被边缘化的信息技术学科已越来越受到同行们尤其是信息技术老师的重视,然而长期以来信息技术教师更重视了教材内容与教育学方法的选择上,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学生利用老师讲课的时间上网、玩游戏、聊天、说话还有做其它科目做业的现象,总之用一个字形容课堂就是“乱”,这样的氛围何谈教学效果,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我认为是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问题,驾驭课堂成为有效课堂甚至高效课常的必要条件也是信息技术课堂成败决定性因素。如何管理课堂、驾驭课堂使信息技术课堂逐步转变成为有效课堂,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1 学情分析

无论是传统的因材施教还是新课改理念下的以学生为主体都把学情分析放在我首位,学情分析时首先要注重起点能力的分析即原有知识与技能的储备水平,它是学生学习新知识和形成新能力的基石,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效果的好坏,其次学情分析时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依据学生的操作水平和知识储备可将学生划分层次,依据不同层次采取取分层教育学的份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充分关注学生需求,教师才能合理的制订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2 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将会对课堂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据该学科特点和我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本学科可采有用模块驱动法(以直观演示和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讨论法,板书也必不可少。

在教学过程中模块驱动法(以直观演示和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小模块,这样更具有操作性和实效性。教学中不能拘限于课本,注意知识的拓展,教学手段上应采用多种教学辅助工具展开教学,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展开课堂活动。例如当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时教师可以采用“选号工具软件”进行随机抽取学生的座位号进行提问,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又可以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老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或方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这既不符合新课改理念又不符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这无凝是一节无效的课堂。有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常常采取分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表面上看分组合作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但根据本学科特点,组怎么分,以什么样的形势分,该方法在机房很难施展,操作难度相当大,这样的教学方法不适应该学科的特点。

在组织学生讨论时,讨论的内容必须是具有争议性、探讨性或是“两难问题”,讨论的问题不能太简单导致辞学生无话可说,也不能太深奥让学生无法下手,如果讨论一个较大的或者较复杂的问题,要把问题模块化分解,按层次序列化,要将分组讨论与全班交流相结合,教师可以协助分给并选出组长和记录员,用幻灯片呈现主要观点。

教学过程中板书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板书便于学生了解知识结构,整理学生思路,促进学生记忆和巩固,有利于学生把握重点难点。

教师应注意知识的拓展,让学生了解最前沿的信息技术成果及发展方向,开阔学生视野,强调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注重学生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过程

如何在课堂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紧抓导入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其次我认为新课标理念下,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的教师价值引领相统一的过程,就算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的引领仍然是必要的,如何突显学生的地位,教学中的学都是在教师的干预和影响下进行的,没有教师的组织、指引、调控、激励、评价,教学就不成为教学,所以教学过程是整个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教学过程组织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

注重信息技术课堂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算法思维的意识,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使学生基三掌握信息的识别与获取、存储与管理、加工与表达、与交流,最终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我相信在全体信息技术教师的不断探索和努力下,驾驭课堂的能力一定会有明显的搞高,信息技术课堂也最终会转变成为有效性课堂。

上一篇:浅谈农村初中生英语阅读方法指导策略 下一篇:城乡一体化视角下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