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的思考

时间:2022-07-14 09:10:56

建立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的思考

摘要:本文根据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保险专业校企合作的经验,分析了高职院校建立深度校企合作模式的困难,并分析了解决的途径。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校企合作制度是一种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职业教育目标一致的新型办学模式,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实践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相对于国外,我国的校企合作模式起步较晚,还处在探索和研究过程中。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的金融保险专业开设于2010年,经过几年的努力,与多家保险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方面,不断克服各种困难,也积累了一定经验,我们意识到,要深化校企合作,不浮于形式和表面,前面的路还很远。经过多年和金融保险机构进行合作的经验,我们发现在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中主要面临的困难:

一、合作保障机制欠缺,协商耗时耗力

从我国目前颁布的《职业教育法》《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政策法规来看,政府有强烈的在职业教育中构建校企合作模式的导向,但是却只是提纲挈领的做出原则上的指导,缺乏具体可操作的细则和规定。这就使得高职院校在构建深度校企合作关系的时候无章可循,增加建立校企合作的成本。例如,在我校和企业合作过程中,对于实习学生的管理归属,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安全保障,责任的分配等等问题,都需要校方和企业协商解决,因为在校企合作方面经验还比较欠缺,所以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并没有成熟的应急机制。校方的目的在于保障实习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基本权益,企业对于自身利益更加重视,所以校方和企业方的利益不完全一致,使得构建深度校企合作困难重重。

二、企业利益得不到保障,合作积极性不高

响应国家号召构建校企合作模式,不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提高学校社会声誉,所以高职院校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此同时,企业参与合作的态度却是消极甚至抵触的。这使得我国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容易流于形式。企业对校企合作不感兴趣,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在合作中,企业承担的责任和收益不匹配。

对于企业而言,和高职院校联合培养毕业生并不会产生直接的利润流入,却会导致成本。例如,我校常常在第一学年安排学生去企业参观学习,感受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这种活动会一定程度干扰企业的日常工作过程,影响员工当天的工作效率,对企业而言并没有利益可言。与此同时,按照我校的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常会在第二学年安排保险专业学生去合作企业参加培训,按照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流程,由保险机构的员工直接授课。企业原本的目的是提前从应届毕业生中提前网罗未来员工,但是,因为校方,学生和企业之间并不存在定向培养等协议,所以常常出现培训结束后学生另寻其他工作的情况,也有很多学生在企业里工作不到一年后跳槽到其他保险公司的情况出现,企业在培训中花费的巨大成本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回报,甚至培养出来的部分学生成为竞争对手的员工,这使得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三、高职院校办学受到办学模式制约,难以兼顾

学校作为一个教育教学机构,有严格的办学规则约束,教学活动教学方式都有一定的要求。而企业的以盈利为目的的性质决定了企业灵活务实的行事作风。这导致了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难以得到圆满解决。例如高职院校建立校企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引进企业技术人员在校担任兼职教师,我校也有相当比例的兼职教师。但是企业教师若到校授课,必然影响其在企业的工作,虽然校方会尽可能顾及兼职教师的正常工作,但是,校内教学要遵循一定的教学规范,绝对不可能经常更改上课时间和授课方式。

这使得校内授课和企业工作之间想要两者兼顾依然很困难,尤其是高水平的企业员工,原本工作强度大,到校授课更加难以实现。在校企合作的具体进入实施阶段后,常常应为企业到月末,季末或者其他因素导致不能按照原来约定的教学计划实施实践教学,甚至导致实践教学中断或者不了了之。

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投入与收益不匹配,使得企业对校企合作没有兴趣,因而本企业员工在高校担任兼职教师也并没有任何支持和鼓励。

由上可见,发展和完善校企合作对校方而言,不但可以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学生就业,也有利于扩大学校的声誉和社会影响力,从而促进招生工作的开展,对高职院校非常有利,所以高职院校方面都会积极的寻求合作企业。

但是对于企业而言,目前的校企合作模式通常意味着额外的人力和资源投入,既不会对企业本身形成利润,在引进优秀新员工方面又不能得到保障,所以成本高而利益小,因此普遍积极性不高,甚至比较抵触。企业员工也因为正常工作会产生影响,难以兼顾,收益小而付出的代价大而不太愿意长时间在校方兼职。

所以若要进一步建立长期深入校企合作模式的工作关键在于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保障企业在合作中能够有利可图,一些高校和培训机构通过向企业缴纳一定的费用来实现学生的在企业的实习和实训机会,但是,这笔费用的来源很难处理。高职院校收取的学杂费用中是不包括这一笔预算开支的,并且不同的实习单位的情况也有所不同,而额外向学生收取这笔费用,大部分学生也不乐意。另外就是通过国家经费支持,或者其他激励方式让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能够有所收获。

其次,就是保证参与合作的企业有优先选择录用优秀毕业生的权利,为了新员工花费成本进行培训是企业愿意做的事情。但是培训出来的新员工过河拆桥另谋高就却会让企业的培训成本无法收回,所以,优先保证合作企业的用人权利是提高企业积极性的好方法,但是合作企业提供的报酬待遇并不一定是学生的最佳选择,那么至少要保证企业在学生毕业后一段时间的用人权利。

第三,就是在签订校企合作中,我们必须尽快积累经验,形成一套全面而详细的校企合作规则,对于校企合作中出现的各种细节问题和矛盾的解决提供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案。

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保障了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合理利益,才能提高企业积极性,实现长远合作。

参考文献:

[1]张晓华.高职金融保险专业校企合作机制机智创新与实践.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5).

[2]贺治英.高职金融保险专业校企合作之我见.管理观察,2013(12).

[2]时奇文.基于我国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的思考.中国证券期货,2013(1).

上一篇:快速掌握素描技法的方法性探究 下一篇: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人员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