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开展

时间:2022-07-13 08:17:29

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开展

摘 要: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贯彻合作的理念,打造合作课堂,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杜绝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提高合作学习效度,教师要进行严密的组织与分工,切实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为小组合作学习指点迷津、保驾护航。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组织 开展

一、引言

历史教学应走出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泥潭,步入自主学习、积极合作、乐于探究的理想境地。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先学”的基础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教师教得轻松,让学生学得愉快,进而提高历史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发展。

二、进行严密的组织与分工,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保障

1.科学划分学习小组,实现优化组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应该采取“异质分组”的方式组建合作学习小组,体现优化组合的原则。每一小组中既有男生又有女生,既有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又有中等生和学困生,既有性格活泼的学生又有性格内向的学生。这样组合成学习小组,才能优势互补、互帮互学。每个小组应当以4人至6人为宜。关于座位的排列,如果班级学额少,教室空间大,则可以采取4人或6人“面对面”的坐法;如果班级学额多,教室空间小,只能在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前面的学生转过脸去,跟后面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此时4人最合适。当然,学习小组的构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根据学生合作、相处的情况适时调整,以便为学生创造更和谐的交往空间。

2.明确小组内成员角色,规范操作程序。按照“学讲计划”的操作要求,小组中的成员要在“自主先学”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讨论,而后再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讲出来”,讲给同伴听,实现思想沟通、观点交融。最后达成共识,再由小组代表面向全班汇报。为实现这一目标,就要进行规范操作。为此,小组内首先要确定组长这一重要角色,对小组内的学习进行安排与管理;其次要选定一名学生为记录员,记录组内学生发言时的一些观点;其他学生皆为组员,每一次开展活动的时候,组员中还可以确定一名中心发言人,组长或组员皆可担当。当然,这些角色要进行定期轮换,确保每位学生机会均等,以增强学生的体验,锻炼学生能力,这样做体现了合作的平等性和公正性。

3.明确小组学习任务,体现合作价值。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要以任务为依托,即开展“任务型”教学。有了明确的任务,学生才有努力方向,才会产生凝聚力。因此,合作学习任务的选择尤为重要。随意确定一个任务让学生合作学习,是没有意义的,是“为合作而合作”,在走形式,搞花架子。学习任务必须有“合作”的必要,要体现“合作”价值,通常那些具有一定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才可以用来进行合作学习。如教学“三国鼎立”这一内容,笔者要求学生就“官渡之战中曹操能够占用袁绍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展开合作学习,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如果笔者提出让学生分组讨论官渡之战的过程,这样的问题就没有合作的必要。

4.给予足够的合作时间,让学生“学进去,讲出来”。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要有足够的时间作保证。这样每位成员才能进行充分交流、表达,才能真正“学进去,讲出来”。如果有的学生还没有来得及发言,教师就叫停,那么就剥夺了学生发言的机会,造成合作的不公正性。通常问题难度大、组内成员多,往往需要合作的时间就长一些;而如果是同位交流或问题不大,需要的时间就相应短一些。面向全班交流是中心发言人的任务,所说的观点代表本小组而不是个人,其他小组成员要认真倾听,听后表示是否认同;如不认同则可以进行辩论或反驳。

4.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追求合作效度。合作学习需要自主学习作铺垫、打基础,所以要跟自主学习结合在一起。自主先学是合作探讨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交流时就缺少底气,不会胸有成竹。通过自主学习可以取得收获、发现疑惑,然后才能在小组内发表见解或请教同伴。例如教学“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内容时,笔者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思考题:假如美国没有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日本会不会投降?请说出你的理由。问题提出后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把自己的见解和理由写下来,在此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在“自主先学”环节学生整理好自己的思路,从心理和认知上做好交流准备。

三、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为小组合作学习指点迷津

1.规范合作行为。在学生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是局外人,不能袖手旁观、信马由缰;相反,要密切关注学情,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要通过观察,掌握各个小组的动向,发现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的现象要予以引导、鼓励;如果整个小组都不能进入交流状态,则要分析原因,及时调控,以确保合作学习顺利推进。

2.发现思维火花。学生交流的过程就是思想交锋与分享的过程,此时总会迸发出富有创意性的思维火花。为此,教师要走下讲台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听取学生发言,适时予以点拨,捕捉学生思想火花。譬如在教学“三国鼎立”时,笔者发现有的学生对曹操的评价与众不同,就让他将自己的观点记录在书上,准备到全班交流,让全班学生共同评议“思维的火花”。

3.矫正思维路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受阻是常有之事。此时教师要及时介入,进行解惑答疑,排除障碍。如引导学生评价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时,发现有位学生不知从何着手,笔者就给这位学生讲解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4.推进观点深化。由于学生认知上的局限,交流和讨论往往会停留于肤浅层面,学生观点片面化。如教学“三国鼎立”时,笔者发现一小组对诸葛亮的评价不够客观,就引导他们评价人物要公正、客观,符合当时的历史环境,不能用现代人的标准衡量古人。这样的点拨能够使学生在评价历史人物时,看得更全面、更深刻。

四、结语

合作学习是一种互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思想碰撞,让个人智慧与他人智慧相融合,加强自我认知的完善。同时可以让学生学会倾听、接纳,尊重同伴,提高合作能力。初中历史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努力贯彻合作的理念,倾心打造合作的课堂,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应来.数学在合作学习中彰显魅力[J].学问,2009.

[2]董秩.初中语文合作学习[J].学周刊:B,2011.

上一篇:寻找连接体中的特殊规律 下一篇:关于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预设与生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