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数学的核心素养培养范文

时间:2023-12-28 17:30:41

谈初中数学的核心素养培养

谈初中数学的核心素养培养篇1

解读成长声音,引导主动发展

如何培养儿童低碳生活习惯

如何让生活走进地理课堂

情思历史教学范式的建构与实践

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论比较式教学法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运用

浅谈在科技活动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小学教师做好研究的三个关键点

中小学教师科研论文写作“四字诀”

印象台湾之教育管理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学校心育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利用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发展学生数学学科素养

教学实录:从写与读的视角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基于儿童读图时代的经典绘本阅读实践研究

大道至简大爱无疆——感受楼宇烈先生和他的著作

澳大利亚教育考察印象及思考

中外创业启蒙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论教学模式的批判性推进

核心素养目标下的历史教学“新常态”研究

高考改革新政下的学校考试管理

滋养儿女一生的家庭教育

对一段本真而温馨的学校生活的追忆

美国中学生生涯教育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SPARK课程的实施经验及启示

课堂教学即公民练习——评“公民写作

翻转理念下小学数学微视频应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以学生动手实验引领化学教学

翻转课堂:基于本土化实践的认识及思考

生态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基于运动项目的中小学体育综合性教学初探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

从听、唱、弹方面谈音乐学科的备课策略

学生发展指导框架下的高中生涯指导教育

初中生涯教育校本德育课程体系设计研究

长沙县第一中学生涯发展指导的实践与探索

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生涯规划教育初探

从生涯规划角度指导高考志愿填报

以“养正课程”为杠杆,撬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坚守理性,让文学作品教学更有硬度

繁华渐散重备课成长基础不可轻

教材“活动”小栏目,地理教学大作用

多学段STREAM课程设计与学生创造力培养

四劝君子——论高中语文单篇教学设计策略

未来学校课程注重什么:中美比较和跨学科的视角

从“最近发展区”谈数学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落实

电影遇见书——记“香樟园影院”儿童电影课程

小微课成就大课堂——简析如何利用微课促进中学物理教学

小学语文“行动导向,研训一体”教研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谈初中数学的核心素养培养篇2

初中数学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真正地落到实处,就需要广大教师关注其重要性,想办法如何进行开展下去.新课标的不断推行,教学越来越多地关注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各个方面以及能力发展,最终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素质教育贯彻于初中数学教学当中,使素质教学能够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本文首先分析了素质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接着讲述了素质教育的核心作用,最后讲述了初中数学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

素质教育;初中数学;课堂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进步,社会越来越多对人才的需求,传统的应试教育弊端逐渐地出现,如果只是重视分数而不是重视能力的培养很难适应这个时代的要求,近几年来,已经有一些学校尝试在各学科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在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是根据人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作为根本的,注重开发智慧的潜能,同时也培养学生高尚的德育方面,使学生德、智、体得到全面的发展.此外,实践也证明了素质教育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能力,能够更好地促进教育发展以及培养各个领域的人才.数学也是一门基础性的教育,同时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的素质低,就会制约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数学教学是基础教育阶段中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数学的教学当中,使数学的教学能力提高为学生整体服务.

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传统的应试教育只是注重灌输知识,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创造能力.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因此,老师的主要职责不在乎“教”,而是在于指导学生“学”,让学生在学当中慢慢地成长,当学生的求知欲望慢慢地强大,就会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创造知识,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另外,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数学科学的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断拓宽和加深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学知识,学生只有在独立自由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培养起独立钻研的精神.

三、素质教育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策略

1.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强调思想品德教育

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是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对学科内容讲解的同时,老师可以列举出中国古今中外著名的数学成就和优秀的学生成功案例,从而引起学生产生共鸣,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思想品德修养.例如: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他是美国科学院历史上第一个当选为外籍院士的中国学者,他的名字进入美国华盛顿斯密司—宋尼博物馆,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88个数学伟人之一.再加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从而可以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讲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等,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可以使学生的世界观形成.

2.采取分层教学的模式

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就是要做到“因材施教”“因才定教”,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以及评价标准,使每一名学生在每节数学课上能够有所收获,从而可以实现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集体进步.例如:首先对学生进行分层,一般是按照20%,60%,20%的比例,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然后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进行座位的合理安排和学习小组的合理分组,这主要是为了便于学生进行小组内部的相互学习和进步;其次,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这样可以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各取所需,最终达到整体学生的成绩提升.

3.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教育就是要把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教育相互结合起来,构成具有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综合能力是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本质的要素,作为教学科目的初中数学着眼点在于完成初中数学教学目的所规定的任务,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概念,并培养技能、发展能力.例如:《数学课程标准》上规定学生要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的数学知识,就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任务,也是构成学生初中数学智育素质的最基本的部分;另外一个方面,在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掌握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科学文化素质是学生一切素质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素质,数学老师一定要在教学中必须精心设计、精心施教,尽量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学到更多知识,从而可以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不断地深入人心,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的教育发展,数学课堂以经不仅仅是学生增长知识的课堂,更是学生获取快乐和享受成功的地方,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实施初中数学素质教育并不是在短暂的时间里面就可以完成的,它具有迫切性、长期性以及艰巨性,这就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将素质教育贯彻到实际工作中.

作者:朱妍 单位: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参考文献】

[1]侯永沛.浅谈初中数学素质教育[J].学术论坛,2014(14):219-219.

[2]戚汝增.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岱宗学刊,2000(3):88-88.

[3]傅玉乾.初中数学素质教育之我见[J].教育科学,2013(6):67-67.

[4]刘香萍.初中数学课堂中分层次教学的实施[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2(1):47-48.

谈初中数学的核心素养培养篇3

怎样写好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应高度重视学生的主动学习

如何做好政治复习

教育是残疾人自立自强的根本

素描的表现语言

如何做好高中音乐欣赏教学

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素养的锦囊

论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兴趣,是幼儿学习和探索的永恒动力

数学课堂上要做"易中天"

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员的角色定位

浅谈如何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英语教师如何帮助英语厌学者

用生活的眼光看《棋王》——浅析阿城《棋王》中的生活特色

数学教学中应大力提倡"说"的训练

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

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

家校携手,双向互动,高度关爱"流动儿童的家教"

幼儿教师怎样提高职业道德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怎样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

浅谈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工作

班主任如何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也谈班主任对学生的爱

浅谈关注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育无痕,润物无声——践行班级文化建设之我见

构建班级文化促进和谐发展

浅谈新课程改革与班级管理变革的关系

浅谈班主任工作的"三心"教育——爱心、真心、恒心

浅谈班主任与班集体建设

春风化为雨,润物细无声——浅谈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班干部管理技巧初探

利用班队会实施养成教育的几点做法

学生应用意识与日常教学引导

浅谈语文学科思维的教学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

刍议历史教学的趣味性

多元评价在习作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刍议幼儿的语言教学

增强高中英语阅读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加强中学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研究——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与反思

浅谈语文研究性学习

合作探究式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外语的习得与语感的形成

充分发挥语言魅力使幼儿健康成长

浅谈识字教学的几个延伸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情境

浅论小学低年级应用题的思考与探索

浅论小学中年级段的训练模式

再谈体育锻炼与提高学习效率

谈谈农牧区初中生对数学的兴趣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密切联系

历史教学中的知识体系和思维程序

高中政治课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

写作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探究

谈初中数学的核心素养培养篇4

【摘要】本文从实践出发,运用心理学基础原理,创新性提出了构建会计核算能力素质模型、建设培训会计核算人员新模式,以提高会计核算人员从业水平和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和社会的思想,具体介绍了建设模型的目的、原理、内容、初步运用和成效。

【关键词】会计 能力 模型 研究

一、引言

“ 会计人才是国家人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会计人才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会计人才培养工作一直是各企事业单位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然而随着时代进步、环境和用人单位需求变化,对会计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也愈加高,简单雷同的传统上课考试培训模式,己不能适应现代会计培养与发展的要求。很多企事业单位都在寻求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会计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

笔者目前服务于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中心的职能是负责一个特大型央企的全省会计核算服务、风险防控和价值创造,中心全部是会计核算人员,相对普通的财务机构,对会计人员的核算素养、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要求高得多。因此,笔者在实践中提出了构建新型会计核算能力素质模型的理念和建设新型的会计人员培训模式,并构建完成运用于实际中,以提升会计核算人员综合素质能力,对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效率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现将该模型构建有关情况进行梳理提炼,为进一步完善打好基础,并提供研究参考。

根据会计核算岗位工作职责,针对性提炼核算会计适配岗位的能力或素质要求,并按级分层归类形成模型,据此评估从事此项工作人员实际水平,按“缺什么、补什么”针对性开展培训,提升会计核算人员适岗能力与素质,实现会计核算人员“核算高效率、质量高标准、服务高水平”的目标。

二、会计核算能力素质模型构建理论基础与思路对企业而言,提供培训是为了激励会计人员提高业绩。本文通过运用心理学动机理论、社会心理学理论的基本知识,梳理日常与会计核算人员的大量交流研究激励个体提高绩效的关键因素或指标,并通过实践归纳梳理得出主要指标以构建模型。

(一)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

1. 运用动机理论发现:制定适合的标准、设定适合的目标值和掌握会计人员归因心理是模型建设的基础,构建模型对于培养会计核算人员有必要性。由动机理论的目标设定论发现,假设过去的绩效和能力是个体选择目标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则个体是希望具有目标、选择目标以及有动机去实现目标的, 并通过以下四点影响其动机,一是选择能够激起努力的目标,二是选择能够指引注意力和努力方向的目标,三是选择能够增强持久性的目标,四是选择能够间接影响行动的目标。而在实际与会计核算人员的日常接触与访谈中发现,基本每个会计人员都希望在工作中有激发工作热情的适合自己的目标,有符合自身条件的并能够通过一定努力获得成绩的工作标准,有种机制能测试自己的基础潜质和标准的符合度。

动机理论的期望理论则认为,个体选择有意图的行动、努力水平和职业,以最大化其预期愉悦、最小化其预期痛苦,因此个体的动力模型是其期望(如业绩)、功用性(如能力)和效价(对成果的追求)的函数,需要运用期望值来决定最大化动力的备选方案。建设一个基于职业标准、专业能力和道德素养的模型来满足会计人员提升自我的期望是必要的。

动机理论的归因理论是将所关注的人的行为归属为一定的原因,对于所关注的人的某一行为应归为内因(能力、努力)或外因(任务难度、运气)。被观察者倾向于将其行为更多地归为外因,而其他人倾向于将相同的行为更多地归为内因。这一偏差也提供了解释和预测个体如何主观理解实际业绩和目标业绩差异的基础。所以为让会计人员更客观的认知自己的业绩水平和激励提高业绩,需要更侧重于设立内因指标和评价标准,激发主观能动性,让会计人员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素质能力。

2. 运用社会心理学理论的发现:满足会计人员自我评价、自我强化、自我改进的心理需求是构建模型是否适用的关键。

社会比较理论告诉我们,个体有正确的自我评价、自我强化和对能力、选择、业绩、情感及成就自我改进的需求;个体会将自身与客观信息进行比较或与他人进行比较;如果人们寻求自我强化的评价,则会将自己与较低水平的对象进行比较,如果寻求自我改进的评价,则将自己与较高水平的对象比较;人们日常更倾向于将自己与相同情境或有类似任务的人(如同事)进行比较。在日常与会计人员的交流中也发现,绝大多数人都希望有一种评价标准和机制,能让他们正确评价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通过一定标准的对比,发现优势与劣势,期待单位能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帮助他们获得进步与更好的业绩。所以在构建模型时,满足这些心理需求对模型成功与否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构建会计核算能力素质模型有着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能满足会计核算人员的实际心理需要。构建模型需要从设立适合的指标体系和标准入手,通过心理学相关手段能对会计核算人员进行测试和评价,并基于评价指标范畴指出会计个体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的优势与劣势,帮助会计核算个体提升自己。

(二)模型构建的基本思路

一是调查归纳,提炼模型指标体系,形成模型基础。二是研究探讨,制定所有指标的定义规范、分级标准,形成模型框架。三是试点测试,征求有关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和会计核算骨干人员意见,调整优化和修正模型。四是宣传和培训模型,让全体会计核算人员学习和认可模型,并不断征求意见和修正模型,并最终定稿。五是依模型设计会计核算知识题库和心理测试题库,心理测试题库请人力资源专业咨询公司依分级标准设计完成,专业题库聘请会计专家设计完成。六是择机对全体会计核算人员按模型进行心理评估和专业测试,为每位会计核算人员提供评估报告,为企业出具整体报告。七是针对评估报告得出结论,主要是评估发现的能力素质缺陷,根据需要提升的能力种类划分会计人员培训类别,制定针对性培训方案,称之为行动力学习方案。八是开展针对性培训。九是培训完成后的再评估,评估培训效果和模型适用性。十是持续优化。

三、会计核算能力素质模型构建

构建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即数据调研分析阶段、模型校验阶段以及成果汇编阶段。如图(1)所示。

(一)数据调研阶段

数据调研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根据影响会计核算岗业绩最关键的若干业务模块,提炼完成任务所需的关键能力标准以及支撑关键行为的性格品质。在该阶段,分别用了战略演绎法、资料分析法、标杆人员BEI 访谈法以及问卷调研法等方法对数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

1. 战略演绎环节。就是运用战略演绎方法,收集公司对核算岗未来的职能定位,从组织战略发展的要求,梳理出新的要求。

2. 资料分析环节。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整理及研读,在收集公司会计核算岗职位说明书、所属部门职责、岗位涉及的业务流程等资料的基础上,研读提炼出了会计核算岗位关键业务模块。

3.BEI 访谈环节。运用BEI 访谈等方法对会计核算岗标杆人员进行调研访谈。在BEI 访谈的过程中,首先与典型员工本人、典型直属领导、典型身边人进行面对面座谈,收集典型员工的行为事件,以及他们对典型员工在事件中行为的认识和理解,并编码记录典型行为;然后,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筛选,删除不具备操作的描述性语言,转录原始访谈记录中的行为描述,将具体的描述转录成员工具体的能力素质,并分别统计典型素质元素的提出频次,将概念相同或相近的元素,整合到共性素质中,筛选出关键的能力素质指标,进一步明确核算岗位关键业务模块以及完成任务所需的关键能力标准。

(二)模型校验阶段

基于以上一系列的调研、分析工作,撰写出了核算岗位能力素质模型和具体分级标准的初稿,即模型初步建成。

当会计核算岗位能力素质模型基本成型之后,进行专门校验。首先,对初稿进行一次内部研讨;第二步是通过沟通会等方式,由具体工作项目组、会计核算岗位相关人员对模型及其标准提出意见或建议。最后再根据相关意见和建议对初稿进行修改,并形成会计核算岗位能力素质模型及标准修订稿。

(三)成果汇编阶段

构建的最后一个阶段便是成果汇编阶段。基于会计核算岗能力素质模型及标准修订稿,对成果文件进行汇编,最终完成《SSC 会计核算岗位能力素质模型手册》。

四、会计核算能力素质模型内容

(一)模型的框架结构

图中所示即此次构建的“SSC”模型结构图,SSC 是职业化(Specialization)、标准化(Standardization)、客户化(Customization)的英文缩写,模型以这三个维度形成稳固的三角支撑模式,三个维度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针对职业化,提炼出专业能力、责任意识、诚信正直、抗压能力等四个具体能力素质指标。针对标准化,提炼出严谨细致、高效执行、勤思好学等三个具体能力素质指标。

针对客户化,提炼出团队合作、全局意识、开放沟通等三个具体能力素质指标。

上述三个维度模型指标共计十个,在构建过程中提炼总结了这些指标的具体内容,均包括:指标名称、指标定义、指标等级、等级关键词以及等级行为模式(等级典型行为)等。

(二)模型指标的含义

1. 四个职业化维度指标,代表了会计核算能力内涵。

(1)专业能力:专业领域相关知识扎实,对待专业问题能够提出令人信服的专业性处理意见;准确辨别问题之间潜在的多重因果关系,擅于进行推理分析,并能将复杂问题进行逐层分解;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

(2)责任意识: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并积极主动承担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对自己在工作中的行为及其结果负责,敢于承担责任并设法解决问题;能够很好平衡工作内与工作外的关系。(3)诚信正直: 严格遵守会计准则并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业务处理不受个人利益、好恶的影响,遇到利益诱惑时能坚持原则,不凭借职位之便为自己或他人谋取私利;工作中能够言行一致,做事客观公正,信守承诺并保守公司秘密。

(4)抗压能力:能够适应长期的重复性繁琐工作,对严格的“时效、质量”等考核体制环境能够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状态,控制负面情绪和消极行为,很好完成工作。

2.三个标准化维度指标,代表了会计核算业务标准素养。

(1)严谨细致:保持客观严谨的工作态度,尊重事实,关注细节,控制风险,重视工作质量,通过对过程的控制,追求结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2)高效执行:理解自身任务目标,服从领导决议,快速响应领导工作任务,严格遵守公司的保密流程和制度,有力推动个人与其它相关方积极开展行动,以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3)勤思好学: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思考问题,尽最大能力提出解决建议;加强各方面的自我学习,并在工作中不断应用,提高工作的效率与质量;能够根据业务的变化,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灵活处理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3.三个客户化维度指标,代表了会计核算服务素质要求。

(1)团队合作:富于合作精神,重视团队的整体价值和利益,在团队中主动分享并积极配合,追求团队整体目标的达成。

(2)全局意识:跳出本位,始终以大局为重,全面、系统地考虑自身的工作对部门和组织整体的影响。

(3)开放沟通:保持开放的心态,充分表达并努力了解他人的观点与立场,以促进彼此的相互理解与信息的无障碍交流。

(三)指标分级评价内涵

上述每个指标都根据测算结果,分成四级,即等级1 至等级4,逐级提高,以此作为评估的标准。以“开放沟通”指标为例,其分级及每级内容如下表所示。

五、结论

本模型已在笔者服务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实例运用,即根据标准组织测试评估,提供评估报告和针对性培训,目前培训仍在进行中。具体为:一是根据模型开展的会计核算人员评估工作。请中介机构专门设计了评估流程和软件,请财会专家和会计骨干设计了专业能力测试题,包括专门设计的500 多题的心理测试题、360 度评价和专业能力测试等。组织了专题考试和测试。二是向每一位参加评估的会计核算人员出具了评估报告。每份报告都有三个维度每项指标的量化结论和十项指标雷达图,得出了具体参考意见和改善建议。三是向公司提出了整体总结性报告,对公司整体会计核算人员基于模型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量化分析的详实报告,并提出针对性改进意见。四是根据评估结论提出整体培训计划,行动力培训计划。运用前后比较,参加测试和培训会计人员的年度绩效成绩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50%,差错率下降70%,可以说基本达到目的。

首先,该模型提炼的成果SSC( 职业化、标准化、客户化),与公司会计职能内涵、业务依托以及会计服务宗旨非常吻合,内容方面基本涵盖了个人成长、团队合作及工作要求,能够准确反映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企业对会计核算岗人员能力素质要求的一个标准。

其次,该模型是促进员工持续完善的基础。公司可以建立基于会计核算岗位能力素质模型的评估机制,该评估机制对目标的完成、绩效的提高和能力的评估,可以帮助员工完成目标,完善自我,以及了解自身事业发展机会。而基于这一模型的评估机制也可以让公司了解到众多关键性信息,包括:员工的管理能力和素质的长处与短板;员工潜在的能力和发展趋势;员工真正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和经验方能满足既任岗位所明确的能力素质要求;要采取怎样的培训,才可以有效地弥补员工经验和能力的不足。依据这些关键性的信息,公司便可以引导员工制定出绩效与能力的发展目标以及具体的行动策略,从而促进员工在工作中不断完善自身的行为,进而取得公司期望的绩效成果。

最后,模型是员工有效培训提升的基础。在会计核算能力素质模型与评估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设计,一方面能够让公司了解核算不同岗位的能力素质要求,包括个性、价值观、能力以及知识等;另一方面可以让公司明确现有的核算岗位员工在素质能力特点、知识水平等方面还有哪些不足与短板,尚无法满足未来岗位的需要。这样便可以确保整个培训能够有的放矢,从而有效提升不同岗位员工的能力和素质,进而提高会计人员的核算质量、工作效率、服务水平。

会计核算能力素质模型的构建及初步运用阶段已告一段落,阶段性成果基本令人满意,下一步可以持续针对性培训并开展第二次评估。

参考文献

[1] 克里斯托弗·S·查普曼. 管理会计研究( 第一卷和第二卷)[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谈初中数学的核心素养培养篇5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一】“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近日在第二届“北京教育论坛”上,专家表示,时代变化了,要求变了,呼唤核心素养的出现。讨论中国的核心素养要结合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要适应中国现阶段的国情、校情。哪些素养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我们的学生和国民所需要的。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核心素养将为北京学校带来六大变化。”有关专家表示,六大变化包括:

育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堂教学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

实践活动;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轻课业负担,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

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未来将更加注重增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适应性。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在论坛演讲中表示,“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工作报告已经提交教育部,正在接受鉴定。

对于这一国家版“核心素养”具体内容,社会各界充满期待,同时提供了多个方面的建议。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13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林崇德教授日前出席高中学生发展指导高峰论坛表示,项目组共组织了48场访谈,涉及575位专家,提出了12个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有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二级指标中社会参与里面有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自主发展里有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学会学习、问题解决与创新,文化修养里面有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学技术与信息素养,审美与人文素养等。

不过,最新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透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二】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自主发展”是近日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含的三大板块之一,而“学会学习”又是自主发展的基本前提。

“学会学习”一直以来是教师与家长对学生的共同期望,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学会钓鱼,而非只享受现成的鱼。具体到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呢?在我看来,在教学中可以分三分走。

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在新课程标准倡导知识“螺旋式上升”的背景下,有些知识点的跨度比较大,前后联系相隔的时间也比较长。以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为例,小学四年级开始教授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的性质等知识,要求简单应用;初中八年级要求简单说明原理,广泛应用;九年级要求进行推理证明和灵活应用。在如此长时间的跨度内,如果学生不会总结和梳理,那么必然会形成知识的“交通堵塞”。

随着年级的升高,各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多,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应当经常整理、复习、归纳和总结所学的相关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逐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简单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这也有助于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如果学生不会归纳总结,在六年级复习时,可能还要翻看三、四、五年级的书本;在九年级中考复习时,可能就无法将七、八、九年级的知识系统归纳梳理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高考复习时,可能也不会把初、高中的知识建构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那么最后复习阶段学生的负担不知要增加多少倍,更不用说触类旁通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完善“几多几少”,会对学生获得学习方法大有裨益。作业少一点,学生看书的时间多一点;重复抄写少一些,学生自己整理的时间多一些;共性的作业少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多一些;老师讲得少一些,学生交流的时间多一些。这种教学方式,能促进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当学生逐渐能够熟练地进行归纳总结时,就会逐步学会华罗庚所言的“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学习方法,其学习能力也会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逐渐得以提高。

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

学生不应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当处于主动、积极的知识构建状态。每个学生都有其特有的个体学习经验与知识结构,而新学知识和原有知识之间的衔接问题,可通过同化和顺应等思维过程得到迁移和解决。

在同化过程中,新知识被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结构所解释,并被纳入到结构之中。如初中数学中的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的运算,可纳入到小学的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体系之中。在顺应过程中,原有知识结构和经验按照新知识的生成过程重新组合,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完善和发展,同时又产生新的变化空间。如较小数减去较大数在小学数学中是不成立的,而在初中有理数范围内相关计算是可以成立的。

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是复习准备篇。这个设计就是为了小学、初中英语的衔接,兼顾了城市和农村学生的差异,因为农村和城市学生的英语起始教学时间有很大不同,所以需要教师了解学生,把握进程。这样的课程设计,就是为了特定学段学生知识的衔接与迁移。

还有,小学阶段的科学课,内容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工程设计、技术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与初高中的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涉及学科知识的迁移。但在现实教学中,很多老师仅仅是照本宣科,没有引领学生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如果在小学阶段,学生掌握了这门课的基本思想要领,到初中开始学习生物、物理、化学时,就不会把这些学科看作崭新的学科,产生畏难情绪。

谈初中数学的核心素养培养篇6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和不断深入,初中英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要求。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英语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注重英语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培养。本文针对这一现状进行深入的探索,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展开详细的论述。

二、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师生之间互动较少

初中英语是初中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同时也是一门语言学科,而语言的学习自然离不开交流。因此,英语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必须要和学生之间多交流、多讨论。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普遍存在“哑巴英语”现象,即学生词汇量比较丰富,写作能力也比较好,但是不会去表达、不会用英语与人交谈。这一点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是相违背的。

(二)忽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相互结合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语言的学习是一个需要长期去坚持的过程。但是当前初中英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课堂教学的四十五分钟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赶进度、赶效率,而忽视了对课外实践时间的利用。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通常扮演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机械的接受知识,这种灌输式教学模式不仅导致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抑制,而且也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重视分数的提高和知识的掌握,忽视了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初中英语老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重视学生“听、说、读、写”各个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英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以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这与素质教育中提出的教学要求是相互违背的。

三、英语教学效率的提高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策略

(一)重视知识学习与技能发展的融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满堂灌”和“题海战术”的现象比较突出,这些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但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毫无意义。针对这一现象,初中英语老师要加强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学习与技能发展的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认为,英语老师必须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思想上进行交流。譬如,在学习“Read the passage and fill in the tags”这一节内容的时候,英语老师可以在课前做好准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设置以下几个问题:①How much is the sweater in Huaxin Clothes Store?②What are these socks in Huaxin Clothes Store?③Can Mary buy a yellow T-shirt in Huaxin Clothes Store?这些问题与课文有着较强的联系,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英语老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可以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这样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强化英语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众所周知,掌握语言技巧以及丰富的英语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和基础。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英语老师要对此加以重视,在这??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例如,在学习“Read the passage and fill in the tags”这一节内容的时候,英语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有声朗读,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老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语速和语调,结合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的英语语感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积累和提升。除此之外,英语老师还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朗读效果对文章中感情的变化进行分析,从而对整体文章的感情大纲有一个明确的把握。英语老师还可以借助一些辅助性的手段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譬如借助多媒体播放与文章内容有一定关联性的音乐,创建一个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以此达到提高学生英语语感的目的。

(三)创设英语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通过创设英语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在学习“Read the passage and fill in the tags”这一节内容的时候,英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商场销售衣服鞋袜的图片,引导学生走入到情境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结合多媒体展示的图片和课本中的教学内容,开展英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心学习到的短语和单词模拟服装店大甩卖的场景展开交流和讨论,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四、结论

谈初中数学的核心素养培养篇7

关键词:体育课程;改革;素质教育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课程性质和职业性特点要

求,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锻炼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要达到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与中初级专门人才的目的,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与原则。下面,仅结合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改革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体育与健康课改革的必要性

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健身功能,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在满足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力求以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倡导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理念,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体育与健康教学还应加强数控的专业性操作动作规程要求,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灵敏、准确、人与机床位置关系等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思想品德,健全人格和竞争意识,加强与未来职业有关的运动技能和综合素质的

培养。

二、实施教学大纲方面改革

在教学大纲方面,我们编写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体育教学实施大纲。本课程分七个阶段进行,第一、二阶段田径、体操基本技术学习和考核,第三、五阶段球类基本技术学习和考核;第四、六、七阶段球类教学比赛和考核。

三、教学内容方面改革

1.在教学别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体育器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灵敏、准确性等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篮球——双手胸前传球、接球、双手运球(这三项结合学生数控专业钳工——双手用力平衡、协调等)、单手运球上篮、抢篮板球,如手指灵活练习——二打三、转髋练习等(锻炼学生的上下肢协调性、钳工的准确性、电工设计线路线长的空间距离等)基本技术,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尽快地学好体育技术、技能并运用到实践学习、工作中。

四、体育教师应提高个人业务水平

由于学生非常缺乏体育理论知识,教师应认真备课、写教案,让学生了解体育健康锻炼、卫生、自我保护和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努力提高学生理论认识水平,更加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较好地完成现代体育教学任务。教师既要“一专多能”,还要不断地锻炼、学习,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这样才能满足自身个性发展的需要,才能适应素质教育新形势。

五、考核方面改革

自我评价10%(平时自我锻炼情况)、小组长评价10%(上课时是否能完成各项任务、课堂纪律等)、体育委员评价10%(课外体育活动表现)、体育课表现和出勤情况20%、体育技术、技能考核50%。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我锻炼积极性、发扬团队配合精神等。

总之,积极进行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首先,教师要更新观念,认清当今时代对体育教育的要求,逐步摸索改革的路子。其次,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职业等特点,使体育教育向职业教育靠近,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整体素质。

谈初中数学的核心素养培养篇8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思辨力;核心素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9005002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从顶层设计确定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全面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W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点。有国外研究显示,在学生创造性素养形成过程中,需要沟通与合作、批判性思考、学会学习等共同作用,但核心还是在“创造与问题解决”。因此,作为创新思维的必备要素,思辨力的培养应当成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环节。

一、思辨力的内涵

思辨,顾名思义,指的是思考和辨析。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规律等的辨别分析。思想品德学科强调的思辨力,即从生活实际情况出发,运用自身的知识储备,从理性的角度,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教师在教学《让生命之花绽放》一课内容时,出示了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吴达为救落水少年牺牲的案例,请学生谈一谈吴达这样做值不值得。

生1:这样做很值得,因为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生2:我认为不值得,他是个研究生,但是挽救的却是一个初中生,研究生对社会的贡献应该远远大于初中生对社会的价值。

面对这样一个生成性的问题,教师没有急着下结论,而是组织学生就研究生吴达挽救落水初中生牺牲是否值得的问题展开辩论。

通过辩论,学生得出的不再是“值得”或“不值得”的结论,而是有了自己的见解。从政府和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来说,宣传弘扬见义勇为的行为是合理的,但是更要提醒人们注意自身安全,应该教大众在危机状态下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去营救别人,而不仅仅是宣传救人者是如何奋不顾身的。

由上述教学案例可知,思辨力的内涵,应该包括:一是信息处理,发现矛盾、观点冲突的能力,即能对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读,发现不同价值判断的能力;二是比较、甄别、证明的能力,即能运用辩证方法,对新的价值观做合理的佐证;三是有效输出、表达的能力,即在对事物判断、推理、归纳的基础上,用严谨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初中生思辨力现状与成因

当下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学生思辨力的现状是:(1)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弱。很多学生仍然习惯于死记硬背,思维缺乏独立性、批判性,不愿也不会有任何质疑,不主动思考问题,没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即使掌握了一些知识也不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现象、解决实际问题,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欠缺。(2)辩证思维能力弱。思考问题容易走极端,不能运用联系、发展和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地看问题,不会从多方面、多角度以及事物的纵向和横向联系中把握事物,全面地分析、解决问题。(3)逻辑思维能力弱。课堂上口头语言表达吞吞吐吐、词不达意、逻辑混乱。(4)深刻认识问题的能力弱。说明问题时往往浮于表面,不能透过事物现象抓住本质,思维没有深度。(5)创造性思维能力弱。思维方式单一,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欠缺,即使有想法也只是“人云亦云”,毫无个性,更谈不上创造性的见解。

造成学生思辨力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教师层面:新课改实施至今天,尽管大多数教师已认识到培养学生思辨力的重要性,也尝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开展课堂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辨力,可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引导和启发, 难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效果不佳。由于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导致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学生对学习内容没有兴趣,不愿主动去思考和辨析,思辨能力得不到锻炼。学生方面:多年来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已经让学生在思维上养成了惰性,上课时一味地“等、靠、要”,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的自主性弱,不愿主动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不会产生任何质疑,没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自尊心强,上课想问又不敢问,怕问得不合适,会被同学和老师耻笑。不愿问、不会问、不敢想、不敢问,更不敢标新立异、提出不一样的见解,学生的思维没有开启,思辨力自然很弱。

三、思辨力的培养策略与方法

1.创设平等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思辨

课堂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师生交往、对话的过程。师生地位平等,学生才有参与的兴趣和勇气,才会主动思考、讨论、回答,表达自己的见解,思辨力才会得到锻炼。因而教师应创设平等的课堂沟通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敢于思辨。在课堂上教师以“平等者”的身份和学生一起思考、讨论、交流,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敢于质疑教师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见解,敢于和他人进行争辩。当然,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不要嘲笑提出错误观点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敢想、敢说、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对于那些平时胆小、很少发言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鼓励他们多说,不要担心说错。这样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从“想讲”到“敢讲”到“会讲”最终到 “能讲”,口头表达能力、思辨力都得到提高。

2.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思辨

良好的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有兴趣,才有可能带着问题寻找相关信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辨力才能得到锻炼。在政治课堂教学中,为了较为生动地呈现教材内容,可借助多媒体。如在《灿烂的中华文化》一课教学中,教师将G20会议的时事材料引入课堂教学中,播放了《最忆是杭州》G20晚会视频作为导入,然后通过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致很高,乐于思考,积极讨论提出的问题,思辨力得到了提高。

3.基于生活创设思辨性问题情境,让学生善于思辨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的基础。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学生的生活是基础性资源,是师生课堂交流的起点。而现实生活是非线性的,充满了情与理、理与法、法与情不一致的问题,需要教师给予指导,以生活焦点辐射出系列问题,引领学生以思辨的智慧加以应对。

如在教学“权利义务统一”时,创设法律情境:现年 50 岁的王先生日前遇到了一件令自己感到O其不舒服的事情。 他 70 多岁的老母亲在法院他未尽赡养义务。49 年前, 王先生的父母离异。 法院判决他母亲每月给付抚养费5元。可是王先生的母亲一去再没有音信。 49年后,他70 多岁生活贫困仍然孤身一人的母亲找上门来要求王先生尽赡养义务。 邻居们坚决反对他去赡养母亲, 理由是他母亲从他1岁时离家后就没有尽过任何抚养义务。设置问题:你认为王先生有赡养他母亲的义务吗?请说明你的法律依据。有学生认为王先生没有赡养义务,因为他母亲没有尽到抚养的义务,也有学生认为王先生必须尽赡养义务。在思考、争辩中,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思辨的趣味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4.注重“留白”艺术,让学生主动思辨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相机诱导,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唤醒学生的主体思辨意识,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育成善于“问学”的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善于留白,给学生留出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指导学生敢问、乐问、善问,促进学生自我成长和发展。在课堂讨论中引导学生凝聚共识,求同存异,做出正确价值判断和恰当行为选择,提升学生的思辨力和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在教学《让生命之花绽放》一课时,教师在导入环节引用了一个小故事。

一名长途车司机在行车途中突然被飞来的长方形刹车片砸中,忍着剧痛完成了以下三件事:第一件,把车缓缓停在马路边,并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起手动刹车闸;第二件,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地下车;第三件,将发动机熄火,确保了车和乘客、行人的安全。

他做完了这三件事,安详地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这名司机叫吴斌,全杭州人都记住了他的名字。

讲完故事后,教师提问:为什么“全杭州人都记住了他的名字”?这富有启发性的导入故事和留白,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也使学生进入了深深的思考状态。

又如在教学“保护环境”内容时,教师先抛出了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环境?沉默片刻之后,不少学生举起了手。有学生说:“我很喜欢大自然的动物,如鱼、鸟、老虎等,然而,我们很少瞧见河里有鱼尾在摆动,也很难听见树上鸟的歌声,更谈不上有人在山上看见老虎了,看老虎只能在动物园里。”有学生说:“我比较喜欢植物,偏偏现在的植物种类越来越少。”有学生说:“看看我们周围的环境成什么样子了,水不再清了,空气不再新鲜了,天空不再蓝了,人与自然太不和谐了。”乍看学生的回答似乎天马行空,显得杂乱无章,但这是多么可喜的多元化的感悟。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谈了自己不同的感受,这种多元化解读其实就是学生的智慧火花在闪耀,显得那么鲜活灿烂,富有生命力!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借助各种形式和方法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让他们不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运用知识分析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使他们的思辨力得到培养,成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这样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 参 考 文 献 ]

[1]唐凤林.学生思辨力培养策略[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1).

[2]陈祥春.思维课堂的内涵与策略[J].中国教师,2016(2).

[3]汪仁琼.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Z2) .

上一篇:危房改造工程施工方案范文 下一篇:对园林设计的看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