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话,为作文起步教学架起“彩虹桥”

时间:2022-07-13 07:06:00

写话,为作文起步教学架起“彩虹桥”

如何让小学生克服怕写作文的心理,从而真正地做到“我手写我心”呢?我觉得这项工程决不能等到三年级作文起步时才开始,必须从一年级入学开始就积极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写话练习,成功地引导学生跨越从说到写的沟壑,给孩子的作文之路架起一座“彩虹桥”。

一、 立足教材,架设“积累”与“运用”之通途

1. 仿写文本,激活语言。苏教版教材的内容,大都出自名家之手。优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感染着每位读者。同时作者在谋篇布局上的匠心独运,灵活生动的表达,给每个学生提供了习作的范本。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运用读课文时所学到的知识进行随文仿写,既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又有利于他们获得成功体验。这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写话的重要途径和训练方式。如《春雨的色彩》第三节这样写道:“春雨是绿色的。春雨落在草地上,草就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枝也绿了。”在执教的过程中,我启发学生想象,春雨还会落在哪里,还会是什么颜色的呢。仿照上面的句式说一说,写一写,孩子们的想象力丰富又充满童真。

生1:春雨是青色的。春雨落在麦苗上,麦苗青了。

生2:春雨是黄色的。春雨淋在迎春花上,迎春花黄了。

生3:春雨是蓝色的。春雨落在大海里,海水更蓝了。

2. 补白文本,丰富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刻不忘给孩子们创造说话、写话的机会,培养孩子们写话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语文教材中一些文章,作者常常留下许多“空白”让读者去想象,去发挥。所谓“空白”,是指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在教学中,我巧妙地利用这些“空白”,抓住学生好奇的天性,并结合课文内容,恰当地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描写,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如学完《乌鸦喝水》后,我问大家:“如果没有旁边的小石子,乌鸦还有什么办法喝到水啊?如果你是乌鸦,你会怎么做?”学生们踊跃地描述着自己的办法,有的说把瓶子放倒就能喝到水了;有的说去找一根吸管,用吸管吸水;还有的说到田野里找一根葱,用葱当吸管也能喝到水……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啊,孩子们的想象力真是惊人。我趁势说:“谁能把刚才的办法写具体送给乌鸦?乌鸦一定会感谢你的。”孩子们个个不甘示弱,由此也拉开了写话的序幕。

在这些言而未尽之处拓展练笔,既充实了文本,丰富了语言,也是对文章意蕴的进一步开拓,提升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再创造的能力。

3. 续写文本,创造写话。随着孩子们阅读书目的增加,原有的故事情节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阅读需要。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是的,学生的想象力一旦被调动起来,就如同脱缰的野马,如同翱翔的雄鹰。因此,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在已学课文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比如在学完《蘑菇该奖给谁》一课后,我给学生布置书面作业:在今后的跑步训练中,小白兔和小黑兔会有怎样的表现呢?出人意料的是,孩子们的回答竟如此丰富。有的写道:“小黑兔找到了跑步高手――梅花鹿,虚心地向它学习跑步。没过多久,小黑兔进步很快,妈妈终于奖给它一个大蘑菇。”有的写道:“小白兔自从得到妈妈奖给它的大蘑菇后非常得意,不再向骏马好好学习跑步,在一次跑步比赛中输给了小黑兔,妈妈收回了奖给它的大蘑菇。”不难看出,想象使得学生的生命体验得到进一步的拓展,而一个个写话的机会使得学生创新的萌芽破土而出。

二、 丰富形式,架设“情境”与“写话”之桥梁

1. 观察生活,让孩子在情趣盎然中训练写话。生活无处不课堂,说话内容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因此,说话训练应立足课堂,向课外延伸,把说话训练的课堂“迁移”到广阔的社会、美丽的大自然,给孩子营造一种轻松自然的说话氛围,使孩子们在与外界接触的过程中,尽情地观察、想象和表达,使课堂活起来,使学生乐起来。例如,春天到了,教师便带着小朋友去野外找春天,让他们观察春天的景物。走出教室,来到野外,孩子们看见了春天金灿灿的迎春花、粉嘟嘟的桃花、绿盈盈的小草和迎风飘舞的柳条上黄绿色的小嫩芽。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边看边说。有的孩子这样说道:“春天到了,学校旁边的桃树开出了粉红色的花儿,一朵朵花儿就像一张张孩子的笑脸。”“小河里的水清清的,鸭爸爸带着两只鸭宝宝在河里玩耍,一会儿游泳,一会儿捉小鱼,可有趣啦!”“风儿在给柳树梳头。你看,柳树姑娘有一头绿色的长发呢!”……多么富有童趣的语言!阳光下、花丛中,孩子们尽情地想象着,欢笑着,美好的语言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美丽的自然风光启发了学生的心智,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一句句富有创意的语言,从孩子们心底流露。他们完全解除了束缚,言语变得更绚丽、更真诚,也更自然。

其实,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有许多训练说话写话的素材,我们要把握时机,及时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发展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说写能力。这样,学生的写话水平就会提高。

2. 说演结合,让孩子在眉飞色舞时训练写话。课标要求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低年级的课文内容一般都适合表演,符合儿童好表现的心理,教学中要利用课文特点,引导学生在表演中练习说话。

教师可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情节,让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参与表演,以学生的表演,带动学生说话。比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可以让孩子表演学过的课文。乌鸦飞着的样子,小乌鸦唧唧喳喳;乌鸦叼着肉显出得意的样子,狐狸出来看见乌鸦的肉表现出馋的样子。

狐狸:亲爱的乌鸦,您好!

(乌鸦不动声色)

狐狸: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

(乌鸦斜着眼看了一眼狐狸)

狐狸: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听,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唱几句吧!

(乌鸦仍然只是看了看狐狸,还是不作 声。)

此时,已超越了课文的内容,乌鸦的肉并没有掉下来。演狐狸的同学看了看教师,不知如何是好。教师灵机一动,问扮演乌鸦的同学:是狐狸的话说得不够动听,还没有打动你?扮演乌鸦的同学闭着口点了点头。教师马上点拨狐狸:乌鸦还没开口,你还得再想办法呀!

狐狸:亲爱的乌鸦,您的眼珠可真黑呀!人类比起您来可差多了!

乌鸦:你说的是真的吗?

肉掉了下来。狐狸赶快叼起肉回到座位。教室里响起一片笑声。

学生们说得滔滔不绝,演得眉飞色舞,他们还主动要求要把刚才说的写下来。试想一下,学生在类似这样的写话中会有多少收获!我想,在课堂上,教师不妨多给学生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无形中喜欢上写话,乐于写话,那该是多么好的事情呀!

作者简介:江苏省溧阳市第二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小学高级教师。

上一篇:敲响课堂“第一锤” 下一篇:探讨建筑节能―外墙保温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