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科研自主管理的窘态\境界\路径

时间:2022-07-13 05:03:05

教师教科研自主管理的窘态\境界\路径

一、教科研自主管理的窘态

教师的工作本应是一种与学生互动生成的状态,永远处于反思与研究的状态,但是实际上教师一般都不“作”或极少“研”。碍于种种情面,谁也不愿把这层窗户纸捅破,我们有时还为之找这样那样借口。其实,教师不愿“研究”,与其说是教师能力问题、素质问题,还不如说是管理导向问题。在一些地区、学校、教师中,教科研已经远远偏离了它本应遵循的科学规律而正在“变味”:变得论文评比活动多如牛毛,实是收费创收;变得搞课题、成了学校硬性规定,实是“面子工程”;变得教师只是为了评优、职评、考核加分,实是获取资本。这样将教与研当作“独联体”,搞教科研对教师而言,无论从生理上,还是从心理上讲这无疑是负担过重。

二、教科研自主管理的境界

王国维先生的人生“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也让学校管理者从其中找到对教师教研管理契合的一面。这三境界用到教科研对教师专业成长上来十分恰当。

第一种境界是指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入门前表现出来的茫无头绪,不知所措,求学无门的疑惑、彷徨和痛苦。第二种境界则讲的是他们孜孜不倦、坚持不懈,叩打学门时上下求索,攀登书山时以勤为径,泛舟学海时将苦作舟的勤奋、执著与坚韧。而第三种境界说的则是这些人功夫到处,灵犀相通,炉火纯青,畅游学海胜似闲庭信步,漫步书山能悟其中真谛的怡然自乐和欣喜恬适。因此教科研也应成为教师的生命状态,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是一种工作责任,也是一种职业情怀。这是一种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向“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教科研“五境界”转变的:为成长“上下求索”的学习常态境界;问题研究前“两情相悦”的自发境界;课题立项时“结婚登记”的责任境界;反思研究后“生儿育女”的自信持恒境界;出成果“继往开来”的生态境界:面对教育教学中“困惑因何而起,问题因何而生,方法因何而来,快乐因何而来,智慧因何而成”问题,教师教科研的成长与论文的撰写,不仅仅是过程的辛苦,更多的是成功的喜悦和思考的乐趣,还有那油然而生的、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工作激情。也许与职称无关,与经济无关,与名声无关,是教师自己教育价值的一种体现,是自身能量的一种释放。

但愿管理者用“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去激励教师走出属于自己的“研之路”,这就是教科研的魅力。

由此,我忽然联想到另一个话题:解决当前教科研低效问题,不是让教师“下地狱”问题,而是学校管理者如何让教师减负、自主、自激、自乐问题。学校管理者要让教师教科研由“被研”导向向“自研”导向转变,让教师也学会管理,让教师成为教科研管理的主人。

三、教科研自主管理的路径

教师的专业成长归根到底取决于教师自身,纯粹依靠外力推动的教师教科研专业化可能会使教师职业获得一定的地位,但并不必然地促使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是自我教育、自我导向、自我驱动、自我成长的结果。

1 反思中“自主”。当前我们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最缺少的不是一种勤奋耐劳精神、敬业奉献意识,而是缺乏一种职业精神、人文修养和专业实践体验等基础上形成的自主独立的教育思想。目前不少教师习惯从教育经验出发,这本身不是问题,但仅凭经验教育才是问题。教师只有对具体的教育事件学会理性的凝视,清洗掉经验中的非相关、非本质的杂质,才能洞察教育事件的内在规律。因此,要培养自己的独立的教育思想。

所谓教师独立的教育思想就是一种独立精神、自主教育、自主教学。主要包括独立的教育观念、系统的缄默知识、反思的行为习惯、持续的学习需求、成熟的职业取向四个方面。体现在教师“四个”独立:以独立思想的眼光来审视与把握教育本质、以独立思想的境界来设计与开展教育活动、以独立思想的行为来引导和培养学生、以独立思想的勇气来反思和提升自己。“四个”独立教育思想不仅是为师做人做学问的一种态度,更是教师追求的一个职业境界。

2 体验中“自觉”。著名的教育家李镇西在《教师成长,需要写作》中写道:“其实,我和大家是一样的,对教育的执著是一样,所遇到的困惑是一样,所感受到的幸福是一样,甚至包括许多教育教学方法或者说技巧都是一样的!如果硬要说我和大家有什么不一样的话,那就是我对体现教育的爱、执著、困惑、幸福、方法、技巧的故事进行了思考,并把它们一点一滴地记载了下来,还写成了书。仅此而已!”因此教师教学的真谛不在于传授多少知识,而在于是否使精心选择的知识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内化为学生生命的必须,成长为学生的成长智慧。学校管理者要引导教师教育研究学会自觉对隐蔽在“知识”背后的“意义”和“智慧”的挖掘。这是挖掘过程体现在于“授受知识”――“启迪智慧”――“润泽生命”三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隐蔽层次,教师对学生教育就是要一层带出一层,直至把学生带进最隐蔽的“生命意义”体验这个教育的核心。为此,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育行为研究和专业化自觉来提升自己的精神生活质量,寻求教学在实践与理论之间融合,并将此作为一种高度自觉和自主的自我专业研修行为、一种积极的精神活动、一种高层次的工作与生活方式。

3 休闲中“自激”。教师工作性质基本是一种“全天候”的“疲劳式”劳动,不少教师已经累得筋疲力尽,几乎在崩溃边缘行走。因此,学校对教师管理要变教师“全天候”的刚性化管理为人性化“激发”管理,不妨在时空上为教师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积极向上的“咖啡工间”休闲环境,让教师喝点咖啡,品尝些新茶,饮点白开水,使教师在紧张的付出之后有个舒适的空间,获得一小段放松的时间。这种“激发”式“自由”管理,不但可以激发教师间在教育教学上的创意和灵感,而且还是一种特殊的沟通方式,把严肃的管理工作变成了轻松的咖啡馆,给予教师的是关怀、温暖、激励、信任,无形中让教师在工作中也享受一种高品位的生活,在工作中也找到了生活的乐趣。

4 操守中“自飞”。吉诺特说过,“教师有一项功能是永远不能忘的:创造有情感的学习情境。这是任何精细的机器都无法代劳的。”因此,课堂是灵动的,是富有创造性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用行政手段根本无法控制的,最终还要取决于每一个教师自己的职业操守和业务自律水平。因此,管理者不能将教师管成只会当教参的“搬运工”、教材的“肢解者”、教法“克隆人”、管理者的“代言人”,要给教师教学模式以更多的选择与放飞。这种选择与放飞应是一种“自在”:让教师教育思想、教学模式与教育实践同在;这种选择与放飞应是一

种“自为”:让教师教育思想、教学模式与个性同为;这种选择与放飞应是一种“自律”:让教师教育思想、教学模式与行为同律。唯有此,教师才能从简单走向成熟,从杂乱走向明晰,最终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独立的教学体系,教育教学才会生机盎然。

5 生活中“自叙”。学校生活就是一个舞台,教育实践中到处是思想的火花,只要教师善于去擦亮它,反思它,及时地用笔捡拾起都将是颗颗珍珠。因此,管理者要激励教师自主进入研究的状态,学会“记录教育故事、倾听教育故事、研究教育故事、讲述教育故事”,从记录班级教育管理现象,记录自己的教学感受,记录自己的成长思考开始,并把这一颗颗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闪耀的是非凡教育智慧。这样让教师教育生活不仅仅是平淡白开水,也是有内涵可挖掘的“富养水”。

6 提升中“自研”。教育教学是一种“使命”。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常常面对困惑因何而起,问题因何而生,方法因何而来,快乐因何而来,智慧因何而成的问题。因此,学校管理要倡导教师有一种自主研究情怀,融研于教育教学生活,从备课难点、教材研究、教学疑点、作业批改、辅导学生、学生学情(考情)、教育活动、读书感悟、课程改革、报刊文章争鸣、学科交叉、教育教学热点、立项教科课题中捕捉亮点或困惑,并把反思写出来。这种反思与撰写,不仅仅是过程的辛苦,更多的是成功的喜悦和思考的乐趣,还有那油然而生的、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工作激情。也许与职称无关,与经济无关,与名声无关,是教师自己教育价值的一种体现,是自身能量的一种释放。

7 成长中“自感”。教师的工作应该是一种与学生互动生成的状态,研究状态,永远处于反思与发展的状态。学校管理者要建立教师论坛、教育论坛、网站论坛等各种合作反思平台,让教师专业成长材料与教育经验及时在平台交流、展示、共享,让教师了解自我、直面自我、感动自我,也被同事感动着,在感动中教师体验到了自己专业成长的快乐和价值所在,在“艰难苦恨繁霜鬓”的叹息中获得凤凰涅似的重生,从而,教师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对正确的教育价值观的沟通与理解,体现出对学生教育的爱、执著、困惑、幸福、方法、技巧的故事的思考,由此,教师才能会将反思“觉醒”运用到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觉反思班级管理成功之点、教育失误之处、管理创意之窗,学会对教育意义的不断反思探寻。

上一篇:如何构建“图形与几何”的有效数学课堂 下一篇: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