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开放式创新的组织间网络管理模式探讨

时间:2022-07-13 01:50:21

基于开放式创新的组织间网络管理模式探讨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油气资源生产企业运营

管理模式创新研究”课题(11JZ025);西安石油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

项目“油气生产企业开放式运营管理研究—以苏里格气田为例”

(2011CX100625)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企业运营管理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运用开放式创新理论与其研究成果,从组织间网络角度对开放式运营管理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开放式运营管理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 组织间网络 运营管理

开放式创新与组织间网络概述

企业通过与不同的企业合作建立组织间关系纽带来获得外部资源。开放式创新需要在潜在合作企业中开展紧密合作,从而将技术在企业内部开发或外包,目前为止,大多从企业层面分析开放式创新框架,而不是从价值网络层次进行研究。组织间网络是对传统的以企业为导向的开放式创新研究的补充。它的研究可以丰富对开放式创新的理解。

(一)开放式创新概念与目标

如今科技发展的迅猛使封闭式创新范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开放式创新应运而生。该理论认为当企业着眼于发展新技术时可基于特定的企业运营模式,利用企业内外两条市场通道将企业内、外部所有新创意聚集起来创造价值,并建立起相应的内部分享机制(Chesbrough Herny,2003)。开放式创新意味着企业可利用组织间的关系广泛运用外部创意,并通过外部市场渠道将内部创新市场化(Chesbrough Herny,2004)。

开放式创新的关键目标是获取组织间流动的外部知识,用来获得创新成功。所有的创新中,大部分创新是在企业外部产生,内部产生的创新若没得到及时发展,则会消失(Chesbrough Herny,2003)。开放式创新战略核心就是保持与不同机构的多重类型的关系。然而之前对于开放式创新的研究大多关注企业层次的分析,还未强调企业在推行开放式创新战略中对外部知识流动所结成的组织间网络的管理。

(二)组织间关系与组织间网络

赛马德和韦斯特研究提出了开放式创新的组织间网络的分类。他们对网络关系的深度和广度,正式关系网络和非正式关系网络加以区别,并且指出企业必须建立深刻而广泛的关系网络。深度关系主要指企业对现有技术的开发利用,而广度关系为企业提供开发新技术的机会。要平衡这两者网络关系并将其结合起来,从外部联系中获得最大收益(March,James G,1991)。正式关系网络基于正式的合作协议,为组织间知识交换提供渠道,例如战略联盟。非正式关系为有价值的知识流动提供了途径,尤其是利用那些不可预见的机会。非正式关系可以说是正式关系的结果,同时也为正式关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组织间网络使得建立稳固的企业间关系成为可能,同时又彼此约束。组织间网络中的双边企业关系会形成更复杂的网络布局。组织间网络是指各种互补关系的组合,而不是单一的关系。赛马德和韦斯特开发出的关系框架可以更好地理解创新管理中不同关系网络的特点。该框架进一步研究组织间网络与开放式创新实践之间的关系(见图1)。

开放式创新与网络管理关系分析

赛马德和韦斯特指出了网络关系组合面临的管理难题。迄今为止,企业还未将管理网络关系(Hoffmann,Werner,2005)与创新企业的开放式创新战略的发展联系起来。这是开放式创新的未来研究方向。

(一)系统创新与网络管理

系统创新中,创新企业需要依赖供应商或合作者发展,因此也承担战略风险。当企业内部开发其所需技术时,若其他组织拥有相同技术,则应该谨慎与这些组织结盟进行合作,注意防范战略风险。企业很少选择纵向一体化管理,它们必须从一个更广泛的、网络层次的角度进行资源配置。与自主创新不同,在系统创新的情况下企业需要进行统一管理,促进合作企业加入组织间网络,因此创新企业需要管理网络的工具。例如外部风险投资、研究合作和产业联盟。

创新的系统性使创新企业必须积极主动地管理关系网络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网络关系组织的多样性可提供不同技术发展的丰富信息,可使企业把新技术的发展转为商机。企业要想取得系统创新成功,适时选择不同的管理工具很重要。

(二)新产品的商业化与网络管理

新产品开发面临一个主要问题是贫瘠的市场份额。创新企业必须制定战略,拉动所有相关的合作方参与其中,将新产品投放市场。因此,创新企业需从价值网络的角度和其他的成员一起管理外部关系,将重大创新的产品投放市场。

一个好的市场渠道需要维持和管理价值体系中成员的组织间网络的各种资源。因此,虽然某商业模型常特指某一企业,但它分析对象的范围不仅是一个企业,因为该模式包含了多个行业、多家企业的能力(Pisano,Gary P,2000)。这种商业模式不只是依赖于企业的表面,而是可通过开放式创新进行分析,或者说开放的商业化更合适。新产品的商业化过程包含多个组织的参与,形成的组织间的网络更是错综复杂,因此,对于组织间网络的管理研究更为重要。

开放式运营管理概念的界定及研究的必要性

(一)开放式运营管理概念的界定

当企业将外部创意引入内部并创造出价值,或内部创意通过外部渠道以不同的商业模式创造出商业价值。当企业高度依赖其他组织提供新技术或要在其他组织的帮助下将其新技术投放市场时,开放式创新的重点是管理企业外部创新和企业网络管理。

开放式运营管理指核心企业通过并购、战略联盟、许可协议等形式建立并管理组织间网络。把拥有不同资源和能力的企业结合成一整体,控制和管理其他企业的大部分关键能力。继Iansiti and Levien 之后,认为核心企业管理组织间网络有两个重要方面:首先,核心企业必须组织和管理价值星座(指价值系统里有组织的合作网络),使其能创造出最多的联合价值;其次,核心企业必须与其他参与者达成协议,分享所创造的联合价值。

(二)开放式运营管理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已有一些学者研究了企业如何选择管理模式并与其他合作者建立联系以推动创新的商业化。然而,绝大多数的文献中所关注的只是和一个合作者的双边关系(Dyer ,Jeffrey, Kale, Prashant and Singh Harbir,2004)。

组织间的网络,不仅基于单一企业或双边企业研究开放式创新。核心企业必须选择合适的治理模式,处理与网络中其他合作者的关系。目前尚无人从全面的理论框架角度分析如何选择组织间网络的治理模式。外部关系的建立决定新技术的商业化成功,因此选择组织间网络的治理模式已然成为开放式创新的核心(亨利·切萨布鲁夫,2010)。

Gulati(2000)指出企业在网络中的地位提供了难以被模仿的“网络资源”,并由此产生了持续的竞争优势。一个企业要想在组织间网络中获得竞争优势,首先就要对组织间的网络进行治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开放式运营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是企业生命力的不竭源泉。

开放式运营管理是开放式创新的补充

开放式创新常常定义为在创新企业和其他组织之间建立网络。为了开发或吸收新技术,将新产品商业化或关注最新的技术发展,企业必须加大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力度。图2展示了开放式创新模式。

由图2可看出,企业吸收并开发外部技术对于企业的创新来说很重要。图2中的漏斗会给人一种组织间的网络仅是在研发早期阶段起作用的印象。然而创新企业在其创新成果成功商业化的过程中,也同样需要建立和管理组织间的网络,但这些关系网络不同于漏斗图中早期阶段的网络,建立早期阶段的网络主要是为了了解外部的技术。在学术研究文献中关注更多的是技术研发阶段的网络,而非商业化应用过程中的网络,但是由于它们直接关系到市场的成功和新技术的收益,这一阶段的关系网络很重要(陈钰芬、陈劲,2008)。

企业必须有能力鉴定外部先进的科技哪些是企业所需且能够与之建立联系。建立这些网络是为了吸收外部发展的知识,位于图2左侧。当创新企业不能通过自身力量获取知识技术所带来的商机时,组织间网络随之形成。新的商业模式与那些现有的企业商业模式截然不同,这迫使创新企业与不同的企业共同建立组织间网络,能够将新产品成功投放市场。这些网络位于图2的右侧,是开放式运营管理研究的重点。

开放式运营管理是对开放式创新的必要补充。若只是与外部合作者内包或外包彼此的知识产权,核心创新企业并不能从开放式创新中获利,它们还必须建立和管理组织间网络,既要开发新技术,又要利用新技术获取商机。当开放式创新不仅只局限于双方对于彼此技术的内包或外包时,外部网络管理则非常关键。核心创新企业需要组织和管理由合作者形成的网络以发展和利用创新。它们要寻找合适的合作者,管理并发展网络,让合作者之间的压力降低,逐步达到一个工作的愿景。提供互补产品和服务的企业通过其共同协作形成网络,企业发挥其在网络中的作用并创造用户价值。

结论

企业在开展开放式创新战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外部网络的问题。这个外部网络在新产品投放市场或是新的系统创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这个网络的管理是必须的,也是市场环境对企业的新要求(Gomes-Casseres, Benjamin,2006)。

某企业的商业模式不仅影响企业本身,还可跨越企业甚至行业的界限(Hoffmann,Werner,2005),组织间网络在其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那么在企业价值体系中具有互补资产或互补地位的企业更要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因此,必须对开放式运营管理进行研究,以此来补充分析并正确理解开放式创新。

参考文献:

1.陈钰芬,陈劲.开放式创新:机理与模式[M].科学出版社,2008

2.Chesbrough Herny.The Era of Open Innovation[J].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2003,44(3)

3.Chesbrough Herny.Managing Open Innovation[J].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2004,47(1)

4.Chesbrough Herny.Open Innovation: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orm Technology.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3

5.March,James G.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Organization Science,1991,2/1

6.Hoffmann,Werner.How to manage a portfolio alliances,Long Range Planning,2005,38/2

7.Pisano,Gary P.The governance of innovation:Vertical integration and collaborative arrangements in the biotechnology industry,Research Policy,2000,20/3

8.Dyer,Jeffrey,Kale,Prashant and Singh Harbir.When to ally and when to acquire,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4,82/7-8

9.亨利·切萨布鲁夫.开放创新的新范式[M].科学出版社,2010

10.Gulati,Ranjay,Nitin Nohria,and Akbar Zaheer.Strategic network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2000,l21/3

11.Gomes-Casseres,Benjamin.The Alliance Revolution:The New Shape of Business Rivalry,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6

上一篇:声誉激励、政府机会主义与中小企业融资 下一篇:关系型贷款的公司治理机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