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的政策分析

时间:2022-07-12 11:28:39

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的政策分析

摘要:随着物流行业在国内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已经在国内兴起。但是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阻碍着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发展。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现状和意义的基础上,接着指出发展物流配送中心政策面不足,并给出针对性调整国际物流配送中心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国际物流;配送中心;政策

中图分类号:F7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加深,我国物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由于管理体制以及社会化程度的问题,我国的物流业整个规模效益以及集约化各个方面来说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因为信息流,技术流,以及利益纠葛的原因很多的时候造成产品被滞留于流通的领域。其根本性的原因就是因为国内在物流配用,以及技术,设备和运力方面还不能与高速增长的需求相互吻合。尤其是物流配送没有能够形成商流和物流的紧密结合,所以严重的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

一、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发展意义

我国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可以有效的带动出口型产业的发展,一旦大型跨国企业在国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国内的产品可以轻松的进入发达国家和实现跨国配送体系的运动,所以对于国内的出口型产业来说可以得到快速发展。发展国际的物流的配送还可以有效的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的增加值,尤其是对于加工贸易来说,经过国际循环的流通可以有效的实现其增值。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和后危机的影响,一些跨国企业愿意来中国建立配送和采购中心。

发展跨国的配送中心加大了我国产品的竞争力,价格优势还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存在。建立跨国企业的物流中心,可以稳固价格优势。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可以减低中国产品的最终成本。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没有统一的政策对于国际物流配送中心进行约束,各地也政出多门,所以对于一些具体的问题也不能很好的解决,所以小空间的范围内发展,并不能实现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的快速发展。

二、我国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尤其是在本世纪以来,我国的物流行业取的了长足进步,但是依然难以有效适应国内的企业对于物流行业的要求,目前我国的国际物流配送中心主要表现为:

(一)物流配送中心的基础和发展

虽然在改革的几十年中,国内的企业发展比较快,但是物流业并没有很好地同步获得发展。因为物流的配送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回收的周期却比较长,所以很多的企业不愿在物流配送领域投入。但是在最近的几年物流配送中心进入了快速的发展时期,但是基础薄弱的情况还是没有有效的改观,主要是结构不合理,以及符合现代化需求的流通性库比较少。

(二)物流配送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目前在国内的物流配送企业中四分之一的企业没有采用过信息系统进行物流的操作,就是在采用过信息系统进行操作的企业中,信息化的操作也没有被作为主要的手段。而且在商业物流中互联网应用也明显的不足,所以半人工决策,以及低机械化的程度,基本上没有实现现代化的物流管理。

(三)配送中心规模和机制

目前国内的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就是,地域分割所以在网店的布局上大小不一,而且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也不完备,不成规模,也就不能有效的形成效益。目前国内的物流配送中心基本的要素还不是很具备,仅仅的充当了企业仓库的作用。

(四)配送中心的选址和人才

对于配送来说与选址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但是目前国内的一些配送中心因为位置的不合理,所以不能快速的形成配送,而且配送中心的分布分散,也非常有可能造成运输成本过高。还因为物流在国内兴起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所以专业性的人才一般配送中心都比较缺乏,只有进行一般劳动人员,但是一般管理人员少。

三、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现行政策的不足

(一)缺乏指导整个物流产业发展相关的支持配套政策

对于国内的物流产业来说存在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目前发展不平衡和不合理,也就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处于一种盲动和自发的状态,所以发展不平衡,而且分布以及结构都不仅合理。虽然国内的物流配送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并没有取得什么应有的成果,因为还不具备新型化和现代化的配送要求,所以需要国家可以在政策上进行有效的宏观指导和帮助。但是目前国家对于物流行业的规范和管理并不是太多,因为没有有效地政策约束,所以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发现并不是很顺畅。而且在物流的配送领域也没有形成有效地支撑的体系,所以发展没有依据可循,没有理论界的人事参加探讨,所以在自己的实践中取得成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为脱胎于计划经济的原因,所以国内的物流配送产业专业化不足,很多的部门都有自己的物配送,在其中没有国家的有效的融合,也没有在政策上的形成支持,所以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但是整个物流行业并没有形成有效的规模效应。物流产业,以及物流配送中心在发展中遇到了瓶颈,所以难以有效的克服。国家在相关的配套政策上给予帮助才可以快速迎来发展的春天。

(二) 政策导向定位不准,目标重点不明确

目前我国的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并没有和目前的基本国情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因为虽然美债和欧债危机对于国内外向型经济的打击比较严重,但是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并没有改变出口的支撑作用,尤其是加工型的贸易出口在国内依然占有重要的份额。重点对于在华的外资和合资企业展开国际物流的配送业务,才是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的重点。贸易保税区的政策要求加工生产的产品必须出口,但是目前的保税区政策与物流配送的政策还不是很配套。对于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没有效的按照分区建设的目标重点进行建设,因为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必须有效地依托区域性集散地,打造高效、精干和实用的物流产业,推动当地的外向型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

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配送的发展,只有具有前瞻性的眼光,才可以有效的进行目标的定位,在没有对于商贸的上下游资源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贸然建设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很有可能造成与市场的严重脱节,不仅不能实现商圈的升级,而且不利于目前的转化和升级。

(三) 现行政策多为部门法规

对于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和管理,虽然很多的部门都出台了法规和规章,但是政出多门,而且对于目前新形势下的物流配送的发展还不是很明确。1992年原内贸部印发了《关于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建设的意见》,要求大中型的储运企业发挥设施的优势,提高服务的质量,向现代化物流中心转化,中小型企业向现代物流配送中心转化。原商务部也在1992年发文要求建设全国的物流配送业务网,并在全国建设试点,寻机进行全国的推广,但是并没有能够在全国快速的正式起步。1996年10月,原内贸部《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商业改革和发展的意见》中强调大力发展商品的配送业务,实现物流、商流和信息流的三流汇合的社会化物流配送中心。2011年国务院《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对于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也没有明确的涉及。

因为目前关于物流配送中心的政策和法规基本上是部门性法规,所以其执行力和约束力明显不强,在实际的发展中也没有对于现代物流配送中,起到引领和指导的作用,所以在政策面对于国际物流配送中心支撑的不够、不广,没有形成有效地政策的合力,推动国际物流中心的发展。

(四) 缺乏鼓励物流技术创新的政策

目前国内对于物流技术的研发和先进设备的研制还基本上处于空白的阶段。因为行业标准的缺失,所以给技术的创新带来一定的难度,虽说物联网已经基本上具备了条件,但是目前依然启动比较慢,物流信息也没有有效地实现开放共享。目前在国际物流中心的建设中,国家并没有切实可行的全局性政策,基本上各地在建设自己的国际物流配送中心,所以不能实现全国的一盘棋。对于物流配送的技术创新,目前国家没有具体的鼓励政策。对于货物的跟踪定位,以及无线射频识别,物流软件的开发都没有有效的形成规模和示范性。在物流的装备和物流标准方面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定,所以对于重点企业和商贸的物流没有形成对于物流的开发和应用,也就是没有有效的形成管理利用开发和交换集成的功能,一些急需扶持的技术创新性项目也没有被有效地重视和帮助。在资金层面没有对于物流技术的创新形成有效的扶持和帮助的作用,所以一些项目因为资金的原因不得不被中断,给物流配送的建设留下了遗憾。

四、调整国际物流配送中心政策的建议

(一) 加快制定物流产业政策,实现物流业的整体推进

政策性的因素依然是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主要方面,国家需要制定详细的政策,在税收方面明确地执行支持性的政策,进一步的扩大营业税差额税的范围。有效地解决物流在仓储,配送和货代方面税率的统一。对于大宗商品的仓储,出台细化的土地政策。在过路和过桥的费用方面逐步的降低,形成低收费和高效率的模式,并规范对于道路的管理,形成有效的对于超载的治理。禁止客运车改装货运车,解决配送难和停靠难的问题。加快对于物流行业立法,有效地解决目前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比较匮乏的情况。在政策上放宽对于物流企业的 进入门槛的限制,清理对于物流企业资质的申请情况,减少行政审批的环节。努力破除区域性和体制性对于物流企业的限制,有效地形成对于法人提供便利和鼓励其开展跨区域网络的联合化经营。鼓励和促进大型的物流中心对于中小型的物流企业进行兼并和重组,对于分散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尤其是形成强势性的国际物流配送企业,一般与在国内形成连锁的趋势。支付、仓储和配送实现全面的向社会开放,物流配送中心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全面参加企业供应链的组建。

(二) 明确的政策导向,明确不同地区不同的发展目标和重点

政策导向对于物流配送,尤其是国际物流配送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因为目前国内经济发展的情况不同,而且对于经济发展的侧重也有所不同,所以对于国际物流中心的建设也需要有明确的导向性。因为农业在国内的基础性地位,所以将农业放置于重要的位置,实现在物流配送上的有效对接,积极开展农资的配送,以及农产品的城市配送,出口配送,妥善的解决农产品积压的问题。有效的执行绿色通道的作用,促进农产品的通行,落实农产品的国际物流配送。

因为保税区对于国际物流配送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应该积极的争取在保税区内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对于进口业务也需要全面的明确,需要从根本上对于保税区的功能和政策进行转变,尽快的实现自由贸易取得目标。

国家出台明细的政策指导区域性物流配送行业的发展,对于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以及长期目标形成有效地支撑。也需要按照不同重点和不同的层次,实现物流配送的多层次和多元化发展。对于毗邻空港可以有效的建立空港性物流配送中心,对于临近保税区、以及铁路集装箱中心可以建设成综合性的物流中心。对于临近港口可以规划建设成为区域性和或者是全国性的水运枢纽型的物流配送中心。临近于能源中心,可以建设能源型的物流配送中心。对于服装产业园,可以建设服装产业类型的物流配送中心。

(三) 强调整体性发展,避免以自我为中心的发展

目前国内的物流行业,尤其是国际物流配送还是十分薄弱的,但是依然没有有效的形成合力,所以对于即将展开的国际性竞争是很不利的。从西方的经验来看对于物流进行整合,形成整体的合力不仅仅是物流业内在发展的需要,也是符合国内物流业发展的现状的。因为我国的物流业起步晚,而且很多企业对于物流并没有在意识上形成共识,物流的发展还是基本上处于一种自发的状态,所以对于与外资物流配送进行竞争明显的处于劣势,无法与国际机构进行竞争。可以在行业协会的推动下,逐步的进行兼并和重组,可以以业务进行兼并形成特色化的物流配送中心,比如特色服装行业的配送中心,或者就是形成有色金属行业为特色的配送中心。也可以与国内的企业进行联合,如果与企业形成联合就可以形成某企业的特色的物流配送中心,形成其供应链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可以在地域上形成联合,也就是某区域的物流配送中心,在某区域形成强有力的网络管理。所以各自为中心不仅仅是对于资源的巨大的浪费,而且非常有可能因为竞争的原因被挤出市场。

(四) 推出相关的物流技术促进政策

为了振兴物流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国际物流配送的健康发展,先后出台《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意见》,《减轻物流税收负担 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优先发展农产品物流业》,《进一步降低过路过桥收费》,《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一些相关文件的出台对于物流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在良好的环境之下,一些企业已经获得了发展的动力,积极的引进物流人才,在物流设备和物流技术上进行攻关,并且快速的将引进技术和自我研发的技术应用于产业的发展,所以对于国内的企业来说物流技术的进步已经成为了推动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尤其是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由于物流技术的创新,所以已经成为了其发展中最具活力和动力性因素。

五、结论

建立在华的物流配送中心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有的企业已经在着手运作。但是目前的国家政策方面却没有有效地跟上步伐,所以需要针对国内在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快制定物流产业政策,实现物流业的整体推进。以明确的政策导向,促进不同地区国际物流配送业务的快速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强调整体性发展,避免各自以自我为中心的发展。以健全的法规来创造规范发展的环境,以大力度的支持推出相关的物流技术促进政策。虽然国内的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的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潜力还是十分巨大的。

参考文献:

[1]任鸣鸣.对建立和发展河南省社会化物流配送中心的思考[J].经济经纬,2010(05).

[2]王庆,刘琛.大连建成东北亚物流配送中心的优势分析[J].企业导报,2010(04).

[3]徐佳.物流配送中心服务能力评价方法及实现[D].武汉理工大,2009.

[4]隆国强.发展国际物流配送中心的政策研究[J].特区理论与实践,2008(06).

[5]沙丹许,建修.基于最小费用可靠性比值路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1).

上一篇:移动传播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下一篇:电商 or 店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