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风格特点及其对学习策略的影响

时间:2022-07-12 11:20:17

认知风格特点及其对学习策略的影响

摘 要:认知风格对语言学习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因此个体认知方式的不同对语言学习的影响被广泛研究。并且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通过以认知风格理论以及学习策略为研究对象,旨在调查研究英语专业学生认知风格的情况,以及学生认知风格在英语学习策略中的显著性影响,希望通过此文章以便引起人们对认知风格以及个体差异性的注意,并在教学和英语学习方面有所帮助。

关键词:认知风格 学习策略 教学

1.认知风格研究概述

1.1认知风格的定义

认知风格也称认知方式,指个体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表现在认知组织和认知功能方面持久一贯的特有风格。它既包括个体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又包括个体态度、动机等人格形成和认知能力与认知功能方面的差异。认知风格与学生的个性相关,而且与学生的情感和动机特征等联系在一起。认知风格是认知过程中的个体差异,是一个过程变量而非内容变量,具有跨时间的稳定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并且具有两极性和价值中性等特点。认知风格既于能力和人格的交叉点上,又独立于能力人格,它能控制个体对事件的反应和对经验的思考方式,具有时间上的稳定性,很少表现出变化(Riding,1998)。认知风格种类繁多,如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反思型和冲动型、整体型和系列性、深层加工和表层加工。

1.2 有关认知风格的理论研究

布鲁纳(J.S.Bruner)作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曾主持该校的认知研究中心,专门研究认知学习。他认为不能以实验室内研究狗、猫、鼠、猩猩等的学习现象来推论人类个体的学习过程,必须要到学习的第一线进行研究。他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从事物和现象的变化中去发现原理,才是构成学习的主要条件。因而他的学习理论被称为发现学习论(discovery learning theory)。他认为人是通过认知表征的过程来获得知识、实现学习的。

所谓认知表征,就是指通过知觉而将外在事物转换为个体内在心理事实的过程,而其认知表征方式则会随个体年龄而发展,表现为三个阶段:动作表征――儿童靠动作来认知世界、获得知识;映象表征――儿童用头脑中的表象去表现世界、获得知识;符号表征――儿童运用符号、文字再现世界、获得知识。

2.学习策略研究及其概述

2.1学习策略的定义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指“学生在形成概念和 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如何运用各种认知过程及其不同组合形式开展学习活动的 技术和方法”这些策略或技能的学习和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能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善于运用策略的学习者。所谓策略型学习者就是指该学习者“能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有能力为自己设定真实的、富有挑战性的目标”,“能运用多种类型的知识”,“还能运用执行性控制过程去创建一个学习计划,挑选实施这一计划的方法并对这一过程时行监控,此外,在必要时,还可以对他们的目标和他们正在使用的方式作些修改”。

2.2影响学习策略的因素

学习者在形成和使用学习策略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且不同的语言学习者使用学习策略的频率和种类存在明显的差异。研究表明,学习者的内部因素,如年龄、智力、语言潜能、学习风格、态度、动机、个性等方面的差异是造成学习效果差异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学习策略差异的根源。另外,教师的教学、教学环境等外部因素也从多方面影响学习者学习策略的形成和使用。

3.认知风格对学习策略的影响

3.1认知风格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在过去的二三十年来, 认知风格中讨论最多的是场独立和场依存。 “场” 就是周围的环境, 它对人的知觉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有些人很少或不受环境信息的影响, 而有些人则受环境影响较大, 前者为具有场独立性者, 后者称为场依存性者, 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广泛存在于记忆、思维和个性等方面。刘润清教授在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就这两种认知方式的特点进行了对比说明: 场独立型善于做分析性语言训练, 喜欢抽象的、 不带感彩的语言材料, 喜欢事实性的或分析性的、 有实用价值的、 充满思想的材料, 喜欢重点突出的、 系统的、 有次序的、 逐步积累的学习方法, 会制订自己的学习目标, 指导自己的学习, 大脑左半球优于右半球。 而场依存型最需要直感的语言练习, 喜欢有人情内容、 社会内容、 个人色彩以及充满幽默和幻想的材料, 喜欢美术和音乐,喜欢各种特征同时存在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讲究实际, 要求学习环境有意义, 大脑右半球优于左半球。

3.2认知风格对教师教学的影响

教师将认知法运用到外语教学实践中, 意识到学生认知风格的不同, 就能注意到学习者个体的差别, 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因材施教, 帮助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如根据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学生的不同特点, 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 布置不同的任务。对于场依存型学生, 多给予形象思维, 技巧记忆、 背诵、 句型操练等方面的练习, 而对于场独立型的学生, 应更重视逻辑思维、 形象思维、 语法教学。针对有内倾性格的学生课堂上较沉闷的特点, 教师可适当给予他们一些上讲台做题的机会, 同时重视培养他们在默写单词、 写作、 听力理解等方面的能力, 并且运用心理学知识, 帮助他们克服羞怯感和恐惧感, 大胆开口, 提高口语水平。

参考文献

[1]Oxford, R.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 Rowley, Mass: Newbury House. 1990.

[2]Littlewood, W. Defining and developing autonomy in East Asian contexts[J]. Applied Linguistics, 1999.

[3] 魏声汉“学习策略初探”《教育研究》[J]. 1992年第7期.

[4]蒯超英著《学习策略》[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5]程晓棠, 郑敏. 英语学习策略[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6]文秋芳. 学习和运用第二语言的策略[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7]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8]张燕镜.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上一篇:浅谈泥工活动在幼儿园中的实施 下一篇:WHAT IS E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