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国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

时间:2022-07-12 09:58:06

当代西方国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西方国家高校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显的西方文化传统和特点,是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孕育的产物。研究西方国家高校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对于我们认识其实质和特点,从而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西方国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09)01―0129―03

一、当代西方国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一定社会制度的产物。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秉承了资产阶级一贯坚持、标榜的“个人利益为核心的自由主义”,以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统治地位,保护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另一方面,在社会规范教育、权利义务教育、品德教育、公民宗教教育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

西方国家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一般不用“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名称,但并不是没有“政治性”色彩,恰恰相反,这些国家的思想教育都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西方的现代教育是从宗教中分离出来的,它承担着各专业学科的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在人生观、人生准则、社会准则等方面的教育上,尽管受到社会高度普及的理性文化与宗教的精神提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目标始终是爱国主义精神。例如:美国学校教育主要注重从爱国教育、法制教育、文明市民教育、价值观教育和心理教育等方面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在传统教育的诸多做法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对历史上象征性人物的宣传和介绍。对于历史上成就突出、贡献巨大的人,社会以多种形式彰显其功德,用以激励世人,引导青少年。再如:英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公民意识和奉献精神以及勇敢、诚实、无私的优良品质,树立与社会价值取向一致的价值观、人生态度和信念。英国对青年大学生的政治教育往往在宗教教育、道德教育的名目下进行,教育内容“集中于制度及程度上的认识”,强调要“培育青年对当前的制度有认同感,并认为英国议会制度是唯一可认同的政体”。20世纪70年代以后则开始注重“启发”人们的“政治理念”和“对争论性问题的探讨”。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来自于以洛克和卢梭为代表的“天赋人权论”、“社会契约论”。因此,多数西方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更多关注对学生进行信仰的塑造和日常行为养成,而不是道德课程的考核成绩,很多学校有严格的学生行为守则却没有严格的道德课程。西方发达国家高校注重通过自由教育、博雅教育和普通课程中内涵的理性道德因素,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施加影响。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均蕴含着广泛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自然科学给人以宽广的心胸,历史可以使人认识世界与民族关系,地理可以养成人对环境的正确态度,体育可增强人的竞争、合作意识。通过各学科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通与对接,使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上显得更加生动和贴切。

二、当代西方国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

方法,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为达到预期目的所采用的手段或方式。方法的产生是基于对研究对象的一定认识和实施改造的愿望。方法的本质在于它的实用性和有效性。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历来受到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家、政治家的重视,从古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同宗教紧密结合,用宗教的方法进行教育;二是强调权威管理和教育,突出权威教育的方法;三是从多学科、多渠道研究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教育方法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和综合性。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主要有两种观点。其一,主张传授和灌输,认为思想、道德及政治等价值观的形成,需靠外部力量的作用,包括口号、誓言、信条、准则和誓约。其二,鼓励人们学习和了解价值观念,注重启发式,强调激发内在的主动性,包括利用各方面的活动进行引导。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在现代社会的日益显现,促使西方国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特别是方法上作了较大的调整。比如,新加坡政府已经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国家教育政策的三大基础之一,使其在公民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具有战略地位。美国的州立大学普遍规定,必须拿到政治科目的学分才能获得学位,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必要的思想品质和行为标准,使他们具有为发展社会生活、发展科学技术的献身精神。”由于西方青年在思想和价值取向方面的多样性,教育者非常重视运用渗透、暗示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使教育对象受到有效的教育。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学科理论辅助教育,创造优美、轻松的环境氛围,设计生动多样的活动环境,让教育对象在崭新的教育方式下受到一般环境条件不能受到的濡染和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在当代西方国家高校已经成为主流。

当代西方国家高校探索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最具特色之处就是多样性和综合性。其研究所涉及的学科领域主要有哲学、心理学、文化学、社会学、历史学和宗教等,尤其是试图从哲学和心理学的融合上研究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方法。以哲学和心理学的水融来指导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这种教育方法在国民教育和学校教育中都得到贯彻,成为当代西方思想道德领域的一个普遍现象。

三、当代西方国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示

尽管当代西方高校的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意识形态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教育方式、教育手段等反映教育规律的方面,可以彼此借鉴。第一,根据中国国情,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第二,树立科学的、具有时代特点的思想教育观念,把思想教育方法的创新作为主要任务;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应努力改革教学方式;第四,创造良好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增强教育的人格感召力。我国在改革开放后,西方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在传到我国的同时,各种西方思想文化也大量涌入国门,使人感到新鲜,视野进一步开阔,但有些人不分良莠,全盘接受进而否定我国的优秀文化和传统道德,出现了民族虚无主义和的倾向。这是不可取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在学习国外先进文明的同时,更要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道德,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对待西方高校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应本着“比较、借鉴、提高”的方针,处理好三者的辩证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提供丰富的内容,又拓展新的思路。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说到底就是指为了实现教育目标、传播教育内容,由教育者对教育对象所采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西方国家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上与我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一定的区别,但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相互交流、相互吸收、相互渗透也在同步进行。过去,我们在正面教育上花了很多功夫,一般采取直接的、正规的教育方法、灌输与认知的教育方法,一定程度上存在教育内容的先进性与教育手段、方法的相对滞后性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受到影响。而西方国家高校多采用间接的、多渠道的、广泛的方法,注重使用潜在的影响方式。西方国家高校有“隐蔽课程”的说法,指的就是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潜移默化方法。

上一篇: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策略探析 下一篇:中国农业补贴制度与农业经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