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策略探析

时间:2022-10-13 05:44:03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策略探析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是在一所学校的地域范围内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文化形式的一种亚文化形态,具有互动性、渗透性、传承性等特征。校园文化按照其质态可以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维度,即高校校因文化的结构是一个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面综合构成的复杂系统。因此,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培养兼容并包、求实创新的校园精神文化,二是树立人本和谐、民主规范的校园制度文化,三是构建功能齐全、独特生动的校园物质文化,四是引导诚信理性、多元高效的校园行为文化。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和谐;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09)03―0125―03

高校以其在社会中所处的独特科学文化发展地位,对社会的转型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有利于人才的培养、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一、校园文化的含义及特征

(一)校园文化的含义

文化一词源自《易经》里的一句话:“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它的意思是按照人文来进行教化。在现代语境中文化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有着多重的含义。《辞海》对文化的界定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具有民族性,它是一个民族或国家长期发展的结果,是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的传承与积淀,是与外来文化的不断碰撞与交融的内化后的外在表现,同时它也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校园文化是在一所学校的地域范围内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文化形式的一种亚文化形态。虽然校园文化内涵的界定没有定论,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在学校育人环境

二、高校校园文化的结构内容

校园文化的内涵结构按照其质态可以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维度,即高校校园文化的结构应是一个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面综合构成的复杂系统。

(一)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是高校文化的最高表现形式,是高校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独特气质和价值规范体系,也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与人和谐的具体体现。一所高校的精神文化体现了其办学宗旨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它从深层次影响着全体师生的理想、信仰、情感和行为。高校的精神文化以办学思路、发展定位和师德建设等方式体现出来,一旦形成,便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向心力,能够将师生员工更加紧密联系在一起,凝成一股难以替代的巨大力量。

(二)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保障,是高校文化最权威的体现方式,是高校在办学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综合,也是大学存在与发展的规则和规范。它具有强烈的规范性、组织性和秩序性。高校的制度文化是其精神文化的延伸和具体体现,包括高校的章程、发展战略、领导体制、组织机制以及校规、校纪、教学及管理等各类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它一方面为大学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又约束着大学办学的具体措施。

(三)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和载体,也是精神文化的物质表现形式,是和谐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它是高校长期办学过程中智慧、制度与精神的物化体现。高校的物质文化包含的范围十分广泛,如学科队伍、师资力量、专业设置、生态环境、人文景观、教学设施和各种办学条件等有形事物。一方面,校园的整体布局、学科专业的建设等物质文化建设都承载着高校长久积淀的校园文化内涵,另一方面,物质文化又促进或束缚着学校精神文明、制度建设以及行为措施的实施。

(四)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动态体现。校园行为文化是指高校师生员工在教育实践、学习生活和文化活动中所表现的动态行为、精神状态和文化属性。行为文化不同于高校校园文化的其他三个层次,它既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动态折射,又依托于大学物质文化的建设。行为文化是高校生活中最常被表现的形式,也是最能被直接感受的活文化形态。所以,它处于高校校园文化的表层文化的纬度,比其他文化形式更具有开放性和多元性的特点。

三、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策略

高校校园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是紧密结合、相互作用的四个层次。因此,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合理地将四者的发展统一协调起来,以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培养出更多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生力量,并通过和谐校园的建设,带动和辐射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培养兼容并包、求实创新的校园精神文化

首先,高校要树立宽容的态度对待文化的多元化,在大力发展精英文化的同时吸收大众文化和各国优秀的文明成果,使大学精神更富有时代性和全球性。要以宽容的态度允许迈向科学的道路中存在的种种失败,尊重校园中师生的个性差异,在鼓励多元化、全方位人才发展的同时也要给予有独特专长的人以尊重和支持。其次,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人文精神和科学创新的领头羊作用,提倡创新精神的发展,鼓励创新人才的培育,并在此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为重,遵循科学严谨的精神对待高校教育和科学实践活动。最后,在创建精神文化时,必须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和人才培养要求,把“稳定和谐、健康文明、严谨勤奋”作为学校的理想目标,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弘扬主旋律,从各个方面不断对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精神进行渲染和强化,用以感召师生员工,形成协调、有序、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

(二)树立人本和谐、民主规范的校园制度文化

校园制度文化是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办学与治校的基本保证,具有导向和规范的作用。和谐的校园制度文化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宗旨,以师生的共同发展与利益为重,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建立起规范的制度体系。首先,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以以人为本、人文关怀为重的制度为保障。高校制度文化的本质是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科学合理的管理,建立起既具有约束力,又富有积极机制的制度,让人文关怀与制度体系充分融合,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的制度文化。其次,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上,坚持各项措施的合理性、公正性和公平性,坚持民主平等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科之间差异的原则和公开公平性原则,建设符合师生员工利益的、公平合理的规范制度,从而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当所有规定成为制度后,重视制度的参 与和运行。做到合理适度的宣传,让大家对学校制度文化的建设有充分了解和认同,并自觉参与和维护。对符合制度文化要求的给予奖赏,对违反制度文化要求的行为进行适当处罚。让既已建立起来的制度文化成为维护学校精神文化和物质、行为文化的有力保障。

(三)构建功能齐全、独特生动的校园物质文化

高校校园物质文化是一切文化和谐发展的基础,和谐校园物质文化要求建设功能齐全、布局合理、饱含人文精神和历史传统的实体文化。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独特的物质文化。首先,建立结构合理、高水平、符合各所高校独自办学特点的学科体系和专业结构设置,让其成为推动高校全方位发展的学科基础,着力建设特色鲜明、富有成效的教育体系,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为以学生为本、遵循科学发展规律的新型教育体系。其次,建设一支学风优良、富有竞争实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教师科研队伍,给予重点学科物质和科研条件方面的重点扶持,建立起相关的学科带头人、重点实验室、重点人文教育基地,培养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青年教师和科研领军人物。建立良好的科技创新发展平台,为学科发展和师资培训提供必备的条件。最后,建立符合学校人文历史和地理条件的校园环境以及教学科研设施。让硬件工程既富有独特方便的实用功能,又具备审美和教育功能。让校园硬件设施既能传承历史文化,又兼具时代精神和教育意义,并富含人性特色、人文精神。

(四)引导诚信理性、多元高效的校园行为文化

高校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独特的文化机构,和谐的校园行为文化建设对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才素质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而行为文化又主要通过各种校园活动和人际关系表现出来。首先,加强理性为主导的、高效的学术交流。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举办学术讲座、文化沙龙等活动,让最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得以传播和交流,有利于学科的发展和师生学术水平的提高。各学科之间联合举办知识竞赛或学科交流等活动,打破学科传统界限,让学术自由交流,以增强自然学科的人文知识背景,提高人文学科的理性逻辑能力。其次,鼓励多元丰富的艺术文化活动,加强校内外合作,将艺术与教育渗透到师生的课外课内活动中,在艺术与人文、科学的冲撞中提高高校的文化品味。鼓励各类社团的建立,做到既紧贴时代脉搏,又符合学校发展方向和价值观。最后,建设坦诚、包容的师生员工交往环境。建立互助合作、信息通达的高校管理和教学平台,加强教师、学生、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自由的思想与观点得以合理的交流、流动和传承。

上一篇:统筹城乡的大部门体制创新 下一篇:当代西方国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