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批评报道的采写

时间:2022-07-12 05:15:00

电视批评报道的采写

近年来,舆论监督越来越成为传媒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不少媒体上开设的栏目,例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等,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原因,是这些栏目的报道敢于揭露时弊、惩恶扬善、开展批评报道,正确发挥了舆论的监督作用。

所谓批评报道,即对社会错误或不良现象做事实陈述和说理评析的报道。批评报道相对于正面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一种有效形式。从内容上看,它以否定的态度揭露和批评社会生活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错误或不良现象,从而发挥新闻报道参与舆论监督的社会职能。批评报道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受众的青睐,个中意味不仅反映了批评报道本身所具备的“光环效应”,更深刻的含义是它为受众敞开了社会民意的表达通道。

电视批评报道是舆论监督中影响大、震撼力强、见效快的一种监督方式。同任何其他形式的批评报道一样,担当着匡正时弊、引导舆论的职能。作为一种能够制造公众情绪和公众压力的“强势媒体”,人们无法否认电视对传播新闻、传播知识和塑造民意的支配作用。电视通过画面、声音、色彩使观众的感官亲历新闻事件,直接激发公众情绪,并对政府决策带来影响。鉴于这种特殊性,电视批评报道更要把握好自身的特性,正确发挥批评报道引导舆情的社会功能。

一、选题时要有政治敏感

现在,不少媒体中都设立有“新闻热线”、“生活热线”等热线电话,使媒体与受众的交流变得十分简单快捷,在受众提供的信息中,有关批评报道的线索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那么,如何在这些大量的线索中选择我们应该关注和报道的题目呢?

首先必须清楚舆论监督的目的是什么。舆论监督的目的主要是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深化改革,维护党、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政治稳定。舆论监督的出发点应该是积极的、建设性的。批评性报道作为正面宣传的重要补充,对社会的阴暗面、和假、恶、丑予以揭露、批评,同样也为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作出了贡献。电视批评报道“与正面宣传相比,在分量上只能占次要位置,但是它和正面宣传相辅相成,互相构成了客观全面的新闻舆论”。电视批评报道决不是新闻舆论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党和国家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时代的客观需要。因此,记者在确定舆论监督的对象和批评报道的选题时,必须具有政治家的敏感意识,决不能为批评而批评,单纯追求报道的轰动效应。

其次要预见到批评报道所产生的后果。舆论监督的结果应该是促进事情的解决,完善有关部门的工作,或者是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电视批评报道是“帮忙”还是“添乱”,其标准在于报道能否摆正负面批评与正面引导的关系。批评报道是负面批评与正面引导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它的社会功能也只有在正确把握这两者关系中得到实现。如果批评报道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激化了矛盾,引起社会的不安定,那么这样的批评报道就背离了舆论监督的初衷。对于电视批评报道,有人曾经有这样的忧虑,认为电视批评报道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批评得好,则有利于活血化淤,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改革开放;批评得不好,不仅不能“帮忙”还会“添乱”,妨碍社会稳定。这种观点不能说没有道理,但仍然是不够全面,没有把握住电视批评报道的深层意向。

最后要把握选题是否带有普遍性和全局意义。新闻单位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如果过多过滥地追求舆论监督,发表过多的批评报道,容易在群众中滋养不满情绪,不利于党和国家的总体利益。我们评估电视批评报道的质量,就要看报道能否把握住时代的脉搏,高屋建瓴,审时度势,能否配合正面宣传报道从整体上形成一种抑恶扬善、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

二、采访时要处理好几个问题

记者必须时刻明确自己的身份和摆正自己的位置。记者不是国家公务人员,不是执法者,记者只是新闻的传播者,他无权对事件的是非曲直进行决断。明确记者在采访中的位置,是舆论监督中所必须的。

在批评报道的采访中,面对邪恶、腐败、消极等违法违纪和其他不良现象,记者很容易出以正义感而感情用事,这样不但会使记者先入为主,同时会影响对被批评一方的采访,难以做到客观全面地了解事实。具体来说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批评与建设。对于电视批评报道,确实存在一些误解,以为批评就是一场“爆破”,就是展示阴暗面、发掘“幕后新闻”。应该说,我们展开电视批评报道的目的,出发点是匡正时弊,解决问题,促进工作,是建设性的批评。如果电视批评报道具有明显的建设性目标,就会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才会真正实现批评报道的目的。

2.观点与事实。电视批评报道的倾向性是很突出的,它态度坚决、旗帜鲜明,决不掩饰或遮蔽自己的观点,也不因矛盾突出而绕道走。它往往抓住社会“热点”、“焦点”,聚焦透视,宏观立论,体现出以批评、批判为主的鲜明个性。但是批评报道也必须遵循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严格让事实说话,决不能道听途说、似是而非、断章取义。只有事实清晰、准确,对事情的破解、剖析才有了前提和基础,媒体和报道才谈得上可信性、权威性,从而使报道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的检验。

3.尖锐与稳妥。批评报道引导人们思想观念向正确方向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以急风暴雨或用搞运动的方式来解决思想意识问题,往往有悖愿望,甚至带来副作用。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经济转轨、结构调整的大形势下,各种社会矛盾都或明或暗地摆在我们面前,这就要求我们的电视批评报道要准确把握时机,掌握火候,讲究分寸,并实施有效的引导。

三、写稿时要负起社会责任

近几年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舆论监督得到明显的加强和改善,舆论监督在许多问题的解决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舆论监督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充分的肯定。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舆论监督的社会环境还不是很宽松,一些发表批评报道的记者和新闻单位常常会被莫名其妙地冠以“名誉侵权”的罪名推上被告席,或者受到恐吓和报复。在这种环境下,记者在采访报道时,一定要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获取新闻素材、核实报道内容都要通过合法的途径、程序和正当的方式,不能采取非法和不道德的手段进行采访,必须符合宪法和国家法律。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同样,真实也是舆论监督类节目的根本。只有在事实准确的基础上,再加上相关的法律、政策的支撑,批评报道才能有双保险。

总之,电视批评报道的着眼点应该是帮助、推动和促进。破是为了立,立应是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作者单位:河南油田新闻中心)

编校:杨彩霞

上一篇:解读电视剧热 下一篇:在“贴近”中提高思想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