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职业责任感培养刍议

时间:2022-07-12 04:45:08

高职生职业责任感培养刍议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广西柳州545006)

摘要:高职生职业责任感培养是高职院校思想道德品质和职业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之一,也是提升其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基础。在阐述职业责任感定义和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剖析高职生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职业道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加强学生主人翁意识、人生价值、职业荣誉感、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并正确处理好权利与义务、职业与感情、职业与能力的关系;最后还提出要注意教育的形式。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责任感;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3-0249-02

高职生作为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思想道德品质和职业素质的培养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而职业责任感是思想道德品质和职业素质的重要构成要素和体现之一,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不单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职业素质,同时也为今后的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打下一个坚实可靠的基础。

一、职业责任感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而贯穿其中最主要的是职业责任感教育[1]。所谓责任感,就是正确地认识个人在角色上对他人、对社会所承担责任的一种内心信念和意志。社会责任感就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2]职业责任感简单来说就是对岗位和工作的一种态度。

人一旦进入一定的社会关系,处于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就必然要担负起一定的使命、职责和任务。对这些使命、职责和任务的理解和体验,便产生责任感。与职业道德的要求不同的是,责任感始终与“责任”紧密连在一起。它不是观念上对行为的一种选择,而表现为对客观上应尽义务的一种认识;不仅是考虑行为的出发点,而且要更多地考虑行为的效果,并对结果负责。因此,责任感是较职业道德更基本的要求。责任感的树立,有助于个人以角色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改造自己,有利于鼓励其为人民的利益和事业而奋斗牺牲的高度自觉性和坚定信心。

职业责任感教育是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让学生树立做“应该做的”职业责任意识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也正是高职院校德育教师的责任。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学生只有具备尽职尽责的职业态度,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二、现状分析

当前,高职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培养总体上还是令人满意的,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理想信念淡化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淡化现象。经济全球化,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加快中国发展的同时,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和挑战。经济全球化,由于历史的原因形成的社会主义中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差距直接显现出来,一些对历史和当今世界缺乏了解的大学生,往往只以现有的经济差距作为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的标准,给怎样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加了难度。经济全球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从远距离变成近距离甚至零距离,西方敌对势力凭借其经济与科技优势,将加剧对我国的“渗透”,高等学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西方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必然会对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经济全球化,“双刃剑”的“阵痛”使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变得凸现出来,对大学生正确理想信念的确立带来不利因素。

(二)价值取向混乱

首先,个人本位挑战社会本位价值观。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个人的独立自主地位逐渐得以确立,高职生在择业时敢于积极追求个人价值、尊严和利益,自我意识、成就欲望、自我责任明显增强,这无疑是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的表现。然而,市场经济犹如一柄双刃剑,在造就高职生独立自主择业意识的同时,也使相当部分人择业的社会责任感相对减弱,表现出在择业时过分关注个人利益和需要,甚至为了满足自己的择业意愿,不惜一切手段,滋生了严重的个人主义。

其次,竞争性挑战以和为贵价值观。随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竞争意识逐渐增强。在竞争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们,多年校园生活都是在各自为战的学业排名中度过的,体验最多的是个人之间的竞争,这容易使他们满脑子充斥竞争,忘记人与人之间需要合作,忘记人类社会是靠人与人的协作而不断取得进步的。有的学生在求职时为了击败竞争对手采取卑劣手段;或在工作岗位上为了独显自己的能力,不愿与他人合作。

再次,多元化挑战一元主导价值观。多元化价值观现象在当代高职生的职业观上表现得十分突出。有的把金钱作为评价职业优劣的标准,信奉拜金主义价值观;有的把出名作为职业的支撑,追求虚荣;有的认为择业是为了“追求自己美好的生活,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三)职业道德缺失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具体来讲,就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遵循的道德规范、行为规范以及该职业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道德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总和。高职生职业道德的缺失原因主要有:一是市场经济的冲击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推进,客观上刺激了人们对金钱的追逐和崇拜,也刺激和诱发了大学生中出现唯利是图、损人利已,只求索取、不讲奉献的思想;二是学生自身对职业道德意义的认识和理解不足。据调查,高职学生有半数以上的人,对职业道德对于自身发展的意义缺乏认识,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对职业道德的基本观念理解不全面、不深入、不透彻,这就给他们日后步入社会,在职业岗位上的种种道德缺失行为留下了隐患;三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与传统就业观念的矛盾。现在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快速增加,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是不争的事实。2010年是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近700万,但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并没有明显增加,毕业生供给的大幅度增加,尤其是专科生的增加,使供需矛盾日显突出,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高职专科生就业定位相对低端。而传统的就业观念、就业制度却没有相应更新。长期以来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精英教育环境的就业要求、以及过去国家对职业教育不够重视积累等等,都造成学生对就业现状不满,工作心态焦虑不稳定,进而引发各种不良行为。

三、职业责任感的培养

一个有职业责任感的高职生,应该具备三点品质:坚持道德上正确的主张和真理;愿为他人作出奉献和牺牲,坚持实践正义原则。

职业责任感的培养必须首先对高职生进行主人翁意识教育,使受教育者自觉地认识到自己作为国家主人在祖国社会主义事业中所承担的责任,从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地把握自己的前途、驾驭自己的命运,以顽强的意志、乐观进取的精神、坚定的生活信念,争做事业上的强者。其次是进行人生价值教育。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不仅在于他的存在和需要是否从社会、从他人那里得到承认和满足,更重要的是在于他为社会、为他人尽了什么责任,作了什么贡献。第三是进行职业荣誉感教育。由于我国目前由个人选择职业的余地很小,不少高职学生以至在职职工的职业取向与其理想不同程度地存在差距,常常可以碰到“干一行怨一行”的现象。要真正使“行行出状元”的观念深入人心,变为现实,以良好的职业行为赢得社会的承认和赞许,从而在职业情感上产生尊严感和自豪感,干一行则爱一行、精一行、兴一行,这是一个人最大的光荣。如果无力于自己的工作,那也就谈不上什么理想和前途。第四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教育,使个人在特定的工作岗位上进行职业活动时,从思想到行为都自觉地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贯彻为集体、为社会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在职业责任感教育中,要强调对三个方面关系的认识。一是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权利和义务是不可分的,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制约。任何社会中的任何人,都要对社会和他人尽某种义务。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是不可能的。二是职责和感情的关系。职责是社会对个人发挥某种既定功能权力的赋予及要求,是一种实际的职业义务。如果将感情置于职责之上,或由于其他个人考虑,如怕苦、怕累、怕得罪人等而不履行职责,实际上就丧失了社会要求个人发挥的那种功能。三是职责与能力的关系。职责的承担者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提高业务能力,运用知识和技能,使职业活动可以达到某种起码的标准,产生效果。

职业责任感教育的形式应是生动活泼的。既要有系统的理论灌输,通过课堂教学启发学生的思想,又要有丰富的现实示范,通过日常对学习、生活的严格管理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既要有外部的引导,又要有个人的体验、感悟。

参考文献:

[1] 武晓芳.浅谈高职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4).

[2] 唐文忠.浅谈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1).

上一篇:杭州公共休闲服务体系建设初探 下一篇:浅谈成品油销售企业承包商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