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重温(六)

时间:2022-07-12 04:04:28

经典重温(六)

[原文]

53、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注释]

此语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原文为: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原文]

54、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注释]

此语出自孔子的《论语・为政》,意思是说,以道德来教育百姓,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人居于中央,而众星都拱卫着它。

这是孔子的治国思想,以德治国。

[原文]

55、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注释]

“格物致知”一词出自《大学》。格,至也。物,犹事也。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格物致知是儒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哲学概念。北宋朱熹认为,“致知在格物者,言欲尽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这是朱子对“格物致知”最概括、精确的表述。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对于朱熹的解释,我们的理解是,格物就是即物穷理,凡事都要弄个明白,探个究竟;致知,即做个真正的明白人,为人行事决不糊涂。

[原文]

56、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注释]

此语出自《论语・颜渊》,意思是说,为政,就是正,自己以身作则行为正,哪个敢不正呢?

[原文]

5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注释]

此语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原文]

58、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注释]

此语出自《尚书・大禹谟》,讲的是大禹为治水事业竭尽全力,能为国家大事不辞辛劳,居家生活俭朴。

[原文]

59、儆戒无虞,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

[注释]

此语出自《尚书・大禹谟》,主要是总结商朝灭亡的教训,为政不能沉湎于游乐淫逸。至于《尚书》的真伪,自《尚书》问世以来,一直争议很大,但不影响其名言名句的流传。

[原文]

60、直而温,简而谦。

[注释]

此语出自《尚书・舜典》,原文为:“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是舜帝对当时年轻人性格修养的要求。

[原文]

61、公生明,廉生威。

[注释]

此语出自明郭允礼,山东曲阜县人。曾任无极知县。谨慎处事,遴选得人。志向远大,处理政务井然有序,使黎民百姓定居乐业。娴熟史学,触类旁通。讲求礼仪,注重教育,修建校舍,创建社学(地方文教机关),撤销那些不在祀典的祠庙,斟今酌古,创建名宦祠、乡贤祠。最为突出的是主持整修县城,治政有方,为人叹服。尤其注重为官清廉,修养正身,曾于嘉靖三年(一五二四年)十月在任所题书“居官座右铭”一则,镌刻于石,传之后代,为世人欣赏和仰慕。其书法飘逸遒劲,名重一时。所书文曰:“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原文]

62、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

[注释]

此语出自《尚书・皋陶谟》,原文是:“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机。”日理万机就是从这里演化而来,形容勤政。

[原文]

63、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注释]

此语出自《商君书・修权》,意思是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缝隙大了,墙就要倒塌。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灾祸。

[原文]

6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注释]

此语出自《诗经・国风・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g兮,赫兮I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后来,孔子将其引申为学问要好好打磨,互相切磋,如琢玉一样,才能打磨好。

[原文]

65、尚贤者,政之本也。

[注释]

此语出自战国时《墨子・尚贤上》,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们重注实践,能为“贱事”,不主张奢侈,穿黑衣,吃粗食,与儒家对立。这句话的意思是:为政的根本就是尚贤,尊重有才有德的人,即使在农夫与作坊中工匠, 有能力的人也可以提拔他。

[原文]

66、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

[注释]

此语出自《尚书》。

[原文]

67、为官避事平生耻。

[注释]

清末曾国藩在《治心经》中《诚心篇》有这么一句话:“以苟活为羞,以避事为耻”,对于为官从政者来讲,“避事”而不积极干事,“躲事”而不认真处事,是平生的耻辱。最早出于何处,尚不知。

[原文]

68、心底无私天地宽。

[注释]

老子《道德经》中有:“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这应该是“心底无私天地宽”的最早出处。陶铸先生有首《赠曾志》:

重上战场我亦难,感君情厚逼云端。

无情白发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

病马也知嘶枥晚,枯葵更觉怯霜残。

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上一篇:做老大,就得有点深度 下一篇:杂学成就左宗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