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彰显语文教学魅力

时间:2022-07-12 04:44:00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彰显语文教学魅力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初步具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独立的思维,教师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尊重孩子们的独立人格和自我尊严,增强自主学习意识,传授自主学习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一、提出明确目标,传授预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预习是学习的前奏,是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唤醒学生思维,点燃探究兴趣,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的基础,在教学实践中要建立学导式教学体系,遵循先学后导的原则,学习一篇新课文前,教师都要提出明确的自学目标,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自学资料,给学生创设宽松、温馨的自学空间,留给充足的自学时间,让孩子们自主阅读课文,重视培养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教给读书方法,学会带着问题读书,坚持边读书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圈出不理解的词,标出难懂的语句或点出精美的句段等,在初步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工具书和网络资源,自主解决生字新词,扫除阅读障碍,同时按照略读、细读、精读的不同要求,引导学生反复自读课文,使文本逐步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与孩子的思想情感融合在一起。

在持续深入阅读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现并提出要破解的问题,不同的学生对同一文本具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会有不同的疑难和困惑,会提出不同的问题,提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进一步挖掘文本、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品位文字魅力的过程,也是深入思考,敢于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过程,教师要激情激发孩子们的问题意识,养成敢于挑战文本的习惯,只有带着疑问走进课堂,面对老师,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生发积极探究的兴趣。

二、小组合作学习,自主解决问题,提高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认读生字新词,鼓励他们用重点的新词说一句话,开展朗读比赛,提出浅显易懂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或让学生叙述课文的主要内容等方法和途径检验预习效果,同时将着力点放在引导孩子们找寻自学中的困惑和疑难,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并将所有的问题书写在黑板上,这时教师发挥出自己的智慧和引领作用,把孩子们的问题进行罗列和精选,对一些明了直白的问题引导学生即刻解决,对与文本无关的问题在不伤害学生自尊的前提下可以舍弃,对一组相近的问题进行整合,师生共同精选、整合出直击文本中心或有价值的问题,让孩子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走进文本,或独立探究或小组内合作研究,或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自读课文,或借助现代媒体所提供的生动、鲜活的材料自悟等途径,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由于孩子们有明确的探究目标,有老师同学的帮助,有各种工具书的帮忙,许多问题在读书、讨论中独立解决,还有部分复杂、超越孩子们现有知识水平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策略,一步步地引导学生研究解决,总之,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绝不在小组组内讨论,在小组内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在全班研究解决,孩子们共同研究解决的问题教师绝不包办代替,献出所谓的“爱心”,把课堂真正还给孩子。

三、传授读书方法,养成读书习惯,使读书与学语文融为一体。

一位语文特级教师说过,假如你不会教语文,那你就引导孩子们反复地读书,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在小学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强化训练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孩子们不是不想读书,而是不会读书,教给孩子们读书方法又显得极为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示范引导、录音示范、开展读书竞赛,交流读书心得等途径引导孩子们学会读书,养成读书习惯,创造有力的读书条件,营造和悦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超越教材,选择适合自己的,激发起自己兴趣的书籍来读,在多读中增强读书快乐,掌握读书方法,养成读书习惯,书读的多了,眼界开阔了,思维灵动了,也就会善于发现问题了,书读得越多,发现的问题越深刻,越有价值,探究的欲望也就会越强。

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创造使学生展示自我、表现自己的平台,放开手脚,勇于摒弃没完没了讲授、分析等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做法,抓住孩子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重视阅读、自学、提问、解疑、拓展延伸等教学策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定会不断提高的。

上一篇: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下一篇:教育督导主要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