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时间:2022-07-11 03:09:19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摘 要:为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形成自觉的、积极的学习态度,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并理解和接受,进行有效教学。新时代的教师如何把握有效的课堂教学,真正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文章对此问题作了分析。

关键词: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从而获得大量有效的知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使学生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呢?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教材内容依据学科知识体系构建,各年级进行的教学内容在标准中也作出相同的规定,即初一为心理健康教育,初二为法律常识教育,初三为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国策教育。教材必然成为教学与考试的依据,教师只要将教材吃透,才能把课讲好。新“课程标准”打破了学科知识体系和对具体年级的教学内容要求,以学生为本,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关系”有机地整合了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相关教学内容,教材的体例和内容的呈现形式多姿多彩,而教材仅仅是一种学习课程标准的参考资料和一种课程资源。教师备课必须先备课程标准,才能了解并把握课程的总体要求,才能更好地运用教材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简言之,教师只有通过研读熟悉课程标准才能胜任教学。

二、激发兴趣,营造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可以说,人们在心理上往往趋向于轻松愉快而躲避紧张压力。只有在和谐融洽、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会有安全感和愉悦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自由深入地思考问题,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教师要改变思想观念,转换角色,要放下架子,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一切为了学生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和援助者,要学会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从而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热情。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思想品德课中有些内容理论性、系统性较强,教师要把抽象的观点、深刻的道理向学生讲清楚,难度较大。因此,对教师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高其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归纳论证等的能力是相当关键的。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和运用多媒体设备,用其活泼、生动的形象,可以一扫传统说教式教学导致的沉闷空气,带给学生一种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从最不喜欢思想品德课变成非常喜欢思想品德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教学课件的制作与应用,对教材的内容给予适当的简略或补充,或展示有关最新最热门的讨论观点及意见,或者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感知材料,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踊跃发言、激烈讨论,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落实教学目标。

四、学会利用学科整合优势

思想品德课渗透了多个学科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应用各个学科的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增强学生对相关的文学、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等的综合能力。这样既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不觉得思想品德课枯燥无味,又达到了教育目的,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任务,掌握了教材观点,同时也达到了对学生各方面知识素养的提高,培养了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目的。当然,利用学科整合进行教学,对教师自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自身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水平,多汲取多方面、多学科的知识,才能真正发挥优势,达到教学目的。

五、合作学习,进行有效互动

合作学习可以使合作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而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取长补短的同时,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首先,要明确分工,要做到每个小组中人人有事做,使每一个成员都能得到表现的机会,让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是小组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是学习小组的主人。其次,要建立机制,在分组学习时,强调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到整个小组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最终出现“互进、互勉、互助、互动”的局面。最后,要适时引导。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就会出现很多干扰因素,这就需要教师也要全程参与到学习中去,并且通过点拨、引导、提示去保证学习的顺利进行。

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现在,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跟应该注意自身修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同时应该具有较强的时代意识。就初中这一阶段而言,教师应该不断地总结,分析、思考教学现象,从而捕捉到隐藏的教学规律,并将规律总结、分析和沉淀,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对于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师来说,仅仅掌握科学的知识是不够的,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以外的知识也非常重要。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需要学,还应该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同时要梳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创新、因人制宜、因地制宜,这样才能全方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总之,课堂是学生高尚人格形成的平台。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合作学习搭建平台,培养正确价值观等一系列方式方法符合新教育理念,是教学方法的一次变革,能真正实现师生互动,让沉闷的思想品德课堂变得精彩起来,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叶佩玉;“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构想与实践[J];化学教学;1998年02期

[2]李霞;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初探[J];辽宁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3]马胜利,黄冬芳;构建“问题情境-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科学研究;2001年10期

[4]孙清;“启发――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1年03期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中多样化解法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