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肾癌的螺旋CT征象和病理之间的关系

时间:2022-07-11 10:51:03

对比分析肾癌的螺旋CT征象和病理之间的关系

【摘要】目的探讨肾癌螺旋CT征象与病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95例肾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证实,实施螺旋CT平扫、多期增强扫描,对照分

析CT征象和手术病理结果。结果肾癌患者的细胞排列方式和CT增强效果有者明显关联,肿瘤周边短毛刺征无侵犯于病例肾包膜,并呈现正相关。肾癌细胞类型、CT分型无明显关联。结论针

对肾癌患者,实施螺旋CT扫描,可有效反映肿瘤影像学特征,CT征象和病理细胞结构、类型呈现密切相关。

【关键词】肾癌;螺旋CT;征象;病理

肾癌在恶性肿瘤中约占有92%,早期无伴随症状,早期诊断有利于治疗方式预后、手术选择,影像学检查决定了肾癌的诊断。螺旋CT在临床上的应用,早期诊断肾癌的病例正在逐渐增多,诊断准确性也随之提高[1]。

笔者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95例肾癌患者,实施螺旋CT平扫、多期增强扫描,对照分析CT征象和手术病理结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95例肾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证实,其中男性64例,女性31例,年龄16-79岁,平均年龄55.26±13.72岁。

1.2方法

1.2.1检查方法所有病例均行横断面平扫、增强检查,选择100ml的碘海醇为对比剂。在检查前6小时,患者口服对比剂,以将肠道充盈,并给予患者饮水,待膀胱胀满后再行扫描。扫描范围:由耻骨、下

缘向上到膀胱。选择高压注射器进行肘静脉注射,2.5ml/s的注射速率,由Texas Instruments 公司提供的CC1101EM433_REFDES CT扫描机,7.5mm的间隔常规,512×512矩阵,进行容积扫描,重建2.5mm的薄层,全部患者选择

多期扫描:平扫、延迟扫描、增强扫描。在增强扫描基础上进行造影剂注射,待45s进行延迟扫描,时间大于5min。

1.2.2图像分析经过CT扫描后,观察CT图像显示的肿瘤数目、大小、部位、钙化情况、形态与密度。

1.2.3CT表现肾癌分型①外凸局限型。因肿瘤仅局限于肾脏的某一部位,呈现团块状、不规则结节与膨胀,且呈现清晰边缘,生长方向趋向肾盂、肾外。②浸润局限型。肿瘤生长呈现弥漫性片状,显示不

清晰边缘,对肾脏一部分进行侵犯。③浸润弥漫型。肿瘤呈现浸润广泛,无边缘状态,对整个肾脏进行侵犯,导致肾脏的正常结构逐渐消失。

1.2.4病理学检查检查癌肿细胞的排列方式与类型,是否存在包膜,完整性情况、出血、囊变、坏死情况,是否侵犯肾周与肾包膜。

1.2.5肿瘤细胞类型混合型、颗粒细胞型、透明细胞型、腺癌;排列方式:囊样、小管状、状、实性排列;假包膜形态:无包膜、锯齿状包膜、包膜不完整、包膜完整[2]。

1.3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数据全部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手术病理结果全部病例均经过手术病理确定,病例诊断:63例透明细胞癌、4例混合型癌、2例颗粒细胞癌、1例未分化癌、25例腺癌;68例完整肿瘤包膜、21例锯齿状、不完整包膜、6例无包膜;27例

出现肾包膜侵犯。

2.2CT表现95例患者出现异象,病灶直径:2-17cm,平均直径为6.05±2.68cm,7-10cm约占有77.56%。病灶27例不规则形、68例圆形,其中分叶26例。经过平扫时,病灶呈现高低不等密度,伴随有16

例出血、67例坏死、25例囊变。

2.3增强扫描处于皮髓质期、动脉期病灶,出现不同程度强化,其中有19例轻度强化、39例中度强化、46例明显强化,明显强化、中度强化约占总数91.45%。89例患者经过增强扫描后,病灶边界呈现清晰

,病灶缩小,钙化区无强化、囊变、坏死、出血。44例肿瘤无分叶、边缘清晰,26例边缘不清,25例分叶、边缘清晰。59例肿瘤边缘存在完整假包膜,约占62.75%,31例肿瘤边缘存在短毛刺,约占32.58%。经过延迟扫描、肾

实质期扫描,显示有83例病灶边界显示清晰、呈现低密度,约占88.43%,8例呈现稍微低密度,等密度3例,高密度改变为1例。稍微低密度、低密度者占90例,约占95.39%。

2.4CT分型73例外凸局限型、16例浸润局限型、6例浸润弥漫型,外凸局限型约占总数77.64%。

2.5肾癌病理、CT征象对比肾癌细胞内部结构、类型与排列方式呈现正相关,颗粒细胞型、透明细胞型呈现实性排列,混合型呈现状排列,其他类型呈现小管状排列,各类病灶类型伴有假包膜。

2.6肾癌病理学特点、CT表现关系按照统计结果显示,肾癌CT平扫密度、细胞类型、增强扫描强化、均匀性未呈现明显关联。CT平扫密度、癌细胞排列之间未存在显著性关系,与增强扫描强化间有显著性差异,小管状排列、实行排列主要明显强化,状排列主要为中等度强化,囊性主要为轻度强化,颗粒细胞型主要为均匀强化,其他细胞主要为不均匀强化。癌细胞排列方式显示细胞为不均匀强化。在肿瘤内部,CT增强扫描、平扫密度与出血坏死情况无关联,有出血坏死肿瘤主要为不均匀强化,无出血坏死肿瘤主要为均匀强化。

2.7CT征象、肾癌边缘病理关系经过病理学检查,肿瘤包膜完整性和CT检查显示癌细胞边缘分叶情况、清晰程度无显著性关系(P>0.05)。癌肿表面经过CT检查,显示肾包膜侵犯、短毛刺征象存在显著性关系(P

2.8CT分型、肾癌细胞类型关系癌肿细胞类型、CT分型无存在明显关联,不论是何种细胞,主要表现类型为外凸局限型。

3讨论3.1肾癌CT诊断肾癌肿瘤经过CT诊断显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CT征象显示肾癌病理具有生理学特性。其诊断依据为:其一,软组织肿块,对于大于5cm肿块患者,主要呈现边界不清晰、浸润性生长与分叶状,呈现短毛刺与肾周筋膜相关联。其二,肿瘤密度呈现不均,对于直径大于5cm患者,常伴有钙化、出血、囊变与坏死,肿块内呈现密度不均,通过增强扫描,存在不均匀的强度,强化程度类似于肾皮质。其三,肿瘤直径小于3cm患者,肾轮廓未出现异常,形成假包膜,边缘呈现清晰,密度不均匀,主要为小肾癌特征。针对小肾癌,给予螺旋CT扫描、薄层CT扫描,可提供准确诊断[3]。

3.2螺旋CT扫描主要显示有3期肾脏变化,主要有肾盂排泄期、肾实质期与皮髓质期。研究显示,经过螺旋CT增强扫描,显示皮髓质期肿块数目多于肾盂排泄期、肾实质期。主要有少许血供肾肿瘤,肾实质期的图像比皮髓质期优质。所以,肾脏CT检查,必须具有肾实质期图像。

肾癌生长存在膨胀性,常伴有假包膜,同时具有侵袭性,引起肿瘤边缘呈现不同形态。本组研究表明,CT病理学、征象基础显示,可加深认识肾癌CT征象,观察癌细胞分级,指导预后、手术范围[4]。

本组实验中,对95例肾癌患者实施螺旋CT扫描。经过分析后,肾癌患者的细胞排列方式和CT增强效果有者明显关联,肿瘤周边短毛刺征无侵犯于病例肾包膜,并呈现正相关。肾癌细胞类型、CT分型无明显关联。这说明,针对肾癌患者,实施螺旋CT扫描,可有效反映肿瘤影像学特征,CT征象和病理细胞结构、类型呈现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申艳光.状肾细胞癌的螺旋CT征象和病理对照[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6):710-712.

[2]南喜文,乔英,李健丁,等.肾癌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的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22(5):758-760.

[3]郭良,刘云霄.肾癌的螺旋CT征象与病理对照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7):914-915.

[4]申艳光,李健丁,武志峰,等.螺旋CT对肾癌侵犯肾周间隙诊断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23(12):1856-1859.

上一篇:川芎嗪与弥可保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70... 下一篇: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界定及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