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语文课导学案的预设和生成

时间:2022-07-11 08:14:26

高效语文课导学案的预设和生成

【摘 要】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导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艺术的安排。导学也只有在实施预设时能根据实际灵活变通,生成才会更有效。

【关键词】人文性 科学性 互动 流程

一个真正的高效课堂,需要一套有预设、能生成、有特色的导学案,为此我们编写了语文导学案——“青鸟之旅”。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预设的学科性

语文即生活,语文学科首先突出生动、形象、鲜活的特点,同时还有其自身内在的客观规律,所以语文导学案的设置应突出以下两个特点:

1.人文性

我们希望每一堂课都能给青年学子们以幸福与快乐的感受。

每一篇作品都是作者的一个生命,他们历经时间的陶洗而弥新,而鲜活,让我们去亲近,去感受。因此,我们把每一篇课文当作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而赏文的过程,就像是在和这样一个长者交谈,聆听他的言语,欣赏他的风范,汲取他的思想。进而丰富见闻,增长能力,以一个新的高度、新的视角审视我们周围的一切,我们的世界,我们的人生。

2.科学性

我们把对文章的导学过程与知人的过程结合在一起,设计了“情动高山”“胜日寻芳”“曲径闻香”“围炉夜话”“他山攻玉”五个环节。

(1)情动高山:以最简洁的语言,抓住作品精神,画龙点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发散思维能力。这是课前的热身,让学生带着激情走进高效课堂。

(2)胜日寻芳:三维目标的形象表述,是学生在一节课中要达到的目标。有目标才有方向,才能明确学生每节课的任务,提高课堂的效率。

(3)曲径闻香:深入作品之前的准备。初步了解作品情味。此步分轻扣门扉、走近作者、聆听言语三个环节。轻扣门扉:打开历史之门,了解时代,感知作品诞生之源;走近作者:作家生平,主要风格;聆听言语:作者的言语特色,字词初探。香气袭人,让人为之向往,与名人接触,涤荡心灵。

(4)围炉夜话:对作品的深入理解,探讨分析。深入理解思想情感,写作技巧。此步分“感触心跳”“领会衷曲”“镌刻心底”三步。感触心跳:具体把握作品层次、内容;领会衷曲:深入了解思想情感及写作特点;镌刻心底:对作品内容掌握情况的反馈。此部分是导学案的重点,也是课堂讨论环节,可以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完成目标中预设的任务。学习需要举一反三,必要的检测可以巩固本节课对知识的掌握。

(5)他山攻玉:对所学知识与能力的拓展。达到能力的提升与迁移。学以致用是高效课堂的要求,只有不断提高要求才能促进学生的进步。

五个环节科学合理,环环相扣,在与名人的交流过程中逐渐达到我们所期望的高度。

二、生成的灵活性

生成离不开之前的预设,导学也只有在实施预设时不拘泥于预设并能智慧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生成才会更加精彩。

1.师生互动

传统课堂中,一般都是由教师主动导入,带领学生进入课堂,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高效课堂导学案中,“情动高山”部分由教师点拨、示范后,让学生动手去写,而且每一篇课文都要从两个班级中各选出一篇最优秀的,印发给每一个同学,这样既让学生有了听课的兴趣,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又锻炼了学生的文笔,而且督促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可谓一举多得。真正提高了课堂效率。

“胜日寻芳”部分的学习目标,有的根据作品具体内容需要教师预设,有的需要学生经过课上讨论、展示后自己回顾总结,比如诗歌鉴赏中需要学会的表现手法和需要体会的思想情感,就需要学生自己去填写,如果教师直接给出就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力,也限制了学生灵活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导学流程

语文学科有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不能拘泥于固定的形式不会变通。于是,我们针对训练内容的变化,在导学案大框架不变的前提下根据不同训练板块的内容灵活变化。例如:由于古代诗歌写作的年代离我们现在太久远了,诗歌鉴赏又是语文教学中最难的一部分,学生们诗歌鉴赏的知识、方法积累还很不够,也缺乏必要的想象、联想能力,所以,在学习古代诗歌的初期,让学生讨论、鉴赏诗歌是有难度的,这样就不能机械地套用原来的导学案。有鉴于此,我们改变了原来导学案的形式,把“围炉夜话”部分改成了鉴赏性的文字,让学生预习,总结出自己认为重要的点,再根据导学案提供的鉴赏文字在导学案的“留白”部分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能提出问题就说明他已经认真思考了,这样学生可以从中体会鉴赏的思路和方法,掌握鉴赏的术语,课上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再进行有重点的点拨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总结诗歌鉴赏的要点,这样,几堂课下来,学生就有了诗歌鉴赏的感觉了,而不再是对诗歌进行简单地翻译。又如:在诗歌鉴赏和小说、传记阅读的习题训练导学案中,我们保留了情动高山、胜日寻芳、围炉夜话三大环节,其中前两步仍然沿用新授课的模式,让学生自己创作、填写。一些具体的小环节不再涉及,同时,增添了“智慧背囊”环节,让学生通过练习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能力、方法进行总结。达到让学生在知识层面提升的同时,也能从精神上获得提升,从而顺应高效课堂要求的“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得到全面发展。

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整体,其中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平衡与突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预设与生成是课堂导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导学的计划性,生成体现导学的动态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我们的课堂导学实际上总是在努力追寻着预设与生成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单位:河北滦南一中。

上一篇:中学文言文教学新探 下一篇:高中语文语法的优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