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玩家”的金融颠覆

时间:2022-07-11 05:41:16

“资本玩家”的金融颠覆

近几年,一些“资本玩家”纷纷落马,频频在金融面前颠覆,或蹲坐班房,或负债潜逃,成为来去匆匆的历史过客。个中原由,发人深省。

官员违规“特许”

政府官员随心所欲地违规“特许”,为“资本玩家”攫取财富大开绿灯。而辩证地讲,又是失去制约的公共权力在为“资本玩家”的败落“挖坑”。

检察机关指控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前董事长顾雏军涉嫌虚报注册资本罪、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挪用资金罪、职务侵占罪,但顾雏军在法庭上大呼“冤枉”,其理由就是:当初他办的一些事情都得到了某些主管部门的“特许”。一个重要的事实是,2002年,由于不合法规要求,顺德市工商部门不允许顾雏军进行公司年检,但顾雏军通过公关,凭顺德市容桂区办事处出具的协助年检函办理了工商年检。因此,顾雏军认为自己程序合法,并狡辩道:“如果我真的犯了这些罪,那岂不是说明顺德工商局渎职?”

实际上,顾雏军掏空科龙电器、张海玩转健力宝、周益民亵渎明星电力,这些“资本玩家”在企业扩张中,的确存在“法外开恩”、“人情有余”的问题。

一些曾荣登过福布斯富豪榜的民营企业家,有很多是通过巧取豪夺而成为富翁的,而资本市场就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一个很特别的现象是,这些“资本玩家”大都通过重组收购染指上市公司,鲜有直接发行股票上市的。其原因是,发行股票要经过审核,难度较大,而重组收购则可以利用和地方政府领导的种种关系“搞定”。可最后的结果是,上市公司和投资者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可以这样说,是政府官员滥用权力制造了一个个富翁,而这些富翁同样又是栽在官员的权力上。上海的社保资金案就可以说明这一点。34亿元社保资金流向“贷款富豪”,东窗事发后,跟社保资金案有牵连的富豪一个个被司法机关传唤,张荣坤等富豪锒铛入狱。

掉进股市陷阱

几乎所有的问题“资本玩家”都有借壳上市的“辉煌业绩”,一元现金上市后就能变成数元股票,猴子立马变大象。这些“资本玩家”在拥有一定数额的财富之后,往往借助多个融资渠道,形成复杂的家族企业,这种企业往往覆盖银行、证券、保险,以及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这种跨领域的多元化集团运作,增大了公众、监管机构、中介机构的监管难度,也使得内部的种种经营问题容易被隐藏和拖延。一旦问题爆发,就可能通过这种多元化的经营模式扩散到不同的领域,进而可能加大银行贷款的风险。

“资本玩家”利用上市为自己圈得多少钱呢?农凯集团原董事长、2002年度福布斯中国富豪周正毅,于2003年9月因涉嫌虚报注册资本罪和操纵证券交易价格被捕。他刚一出事,首先就导致他的两家香港上市公司――上海地产控股有限公司和上海商贸控股有限公司股价暴跌。一天之内,两家公司市值“缩水”3.6亿港币。几天后,周正毅旗下的“农凯系”风波波及的沪深两市三家上市公司――徐工科技、大盈股份、海鸟发展,一周股价急剧下挫,流通市值一星期缩水超过16亿元。一周内就蒸发十六亿,周正毅能有几个16亿呢?

现在出事的一些金融大案大多是用银行的贷款收购上市公司,然后再把上市公司作为抵押来贷款,这完全是一种互为前提的空手道行为。然而,股市是把双刃剑,它既能为民营企业上市圈钱,也能为民营企业上市烧钱,把企业拖入万丈深渊。

曾经叱咤中国股市的风云人物、制造诚成文化股价神话的湖南商人刘波,为逃避数亿元巨债,独身国外。他的最大失败就是收购武汉长印,充当其大股东,从而跳进了资本市场的沼泽地。有朋友曾提醒刘波不要进入长印,认为这是一次很大的冒险。而刘波则看好当时证券市场的兴旺发展机会。事实上,武汉长印那时已是一支很烂的垃圾股,整个上市公司全部是不良资产,几乎不挣钱。谁当大股东都不可能拖动,肯定要贴很多钱。但既然做了大股东,就要操盘,就得找钱来维持正常的运营,这中间自然免不了很多资金方面的操作。此时的刘波,好比跳上了长印这辆破车,随着破车越来越颠簸,他必然要抓住别的东西来支撑,要用别的项目来做局,这样更加重了资金的压力。从而形成了一系列恶性循环。刘波只看到了上市公司的好处,却没有看到资本市场的险恶之处,以致身陷其中,深受其害。

资本运营不当

从根本上来看,“资本运营”一词在中国民营企业家心中的魅力,并不亚于追星族眼中的明星偶像。在前几年风起云涌的兼并收购、买壳上市等资本运营之后,许多本来发展良好的企业出现了自身的生存危机。贪大求洋、盲目多元化在资本运作的推波助澜之下,呆死的资产虽然数量庞大却无利润产出;员工众多却将才稀缺,不少民营企业在资本运营的狂热中患上了资产、资本和人员等消化不良症,这些问题如瘤在喉,成为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致命伤。

资本运营是馅饼也是陷阱。资本运营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必然产物,它是企业经营管理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实,资本运营的基础是企业的产品经营,任何脱离了产品与市场的资本运营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资本运营的主体是企业,企业要以市场、效益为中心,走低成本扩张之路,使企业资产实现价值化、资本化管理,最终达到保值增值、增强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资本运营又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一项专有技术,是企业发展与企业再造的一个核心技术,那种幻想找几个能人即可以画龙点睛、立竿见影的突击收购戏剧化的资产重组,最终搭建的只能是资本运营的陷阱。

而我们看到一些民营企业家在资本运营上玩的是“8个茶壶7个盖”的“魔术”,靠不断变动茶壶盖来保持茶壶的水温,这样在资金运作上难免会拆东墙补西墙,致使企业的资金链条岌岌可危,而资金链条上任何一个节点若稍有闪失,整个企业大厦就将轰然倒塌。

如太平洋集团严介和的快速发家,玩的拿手好戏就是所谓的BT模式,即带资建设再移交,业主分期还款。这一经营模式概括起来就是:从政府拿单,再利用政府信誉向银行申请贷款,利用银行短期贷款启动项目,再靠占用下游供货商或工程队资金,最终获得政府的长期回款。

这是一个投机取巧的权谋。严介和依靠自己的小聪明,用BT模式确实也赚了不少钱。但这一模式环环相扣,貌似保险,其实也是在走钢丝,BT模式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出意外,则都酿成泡沫。如今,严介和如坐针毡,终日在银行的追债中度日。

自身信用缺失

我国市场信用水平低下的状况已经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信用短缺局面日益严重。这种局面既增加了市场交易的难度和摩擦,干扰了市场上的投资、贸易与信贷的正常业务,扭曲了资本市场的功能,又降低了人们投资与消费的信心,给社会经济稳定增长带来巨大损害。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价格双轨制的消亡,原先靠批文吃价格差的一夜暴富的投机买卖一去不复返,于是“资本玩家”把目光转向了银行。他们以100万元买一块地,然后买通评估中介公司将其价值高估至200万元,再抵押给银行换取贷款;接下来,以这200万元的银行资金再购入同值的土地,重复以上步骤赚取400万元的贷款,依此类推,手头资金由400万、800万、1600万成几何级数不停地递升增值。这是一种滚雪球似的贷款游戏,积累财富的速度是惊人的。“资本玩家”玩弄此术,轻车熟道,易如反掌。还有些人根本没钱,但可以通过各种关系将要收购的国有资产作为事先和约抵押给银行,然后由银行给出现金流转给被收购企业的所有者,而收购者本人一分钱不出。他们不承担任何风险,一夜之间摇身一变就成为身价高贵的富豪。这种做法的绝妙之处就在于,他们不仅没有用个人的资本参与市场和协议收购的竞标,而是用银行的钱来购买国有资产,然后变成自己的。

有的民营企业老板拿到巨额贷款后,大肆挥霍浪费,动辄建造数千万元的别墅,最后造成企业运转困难。于是企业逃废债之风盛行,企业信用缺失殃及贷款的银行。最后,虽然逃债者被推上了被告席,但是掉进陷阱的各家银行能否追回欠款,还是个未知数。企业逃废债给银行带来了巨额的不良贷款,而对众多民营企业来说,贷款将更加困难。

市场交易中因信用缺失、经济秩序问题造成的无效成本已占到我国GDP的10%~20%,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5855亿元,相当于中国年财政收入的37%,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因此至少减少两个百分点。其最严重的后果是: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基础,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信用危机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上一篇:官场浮躁病 下一篇:谁为筹码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