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7-10 07:42:36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摘要】数学作为一种理论认知学科,本身就是人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反复的探索、实践、总结与完善得出的相对科学的理论成果。因此,为了更好的将数学成果运用于人们的实际生活中,我们必须充分挖掘数学中蕴含的丰富理论与哲学,全面改革数学教育教学。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无疑成为了数学教学的关键决定性因素。本文主要阐述了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主要弊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可行性意见,从而更好的促进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教学

0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数学知识的在各大发展领域的综合运用日益普遍。但由于数学教学工作中仍存在很多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数学理论的广泛社会应用,从而大大减慢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步伐。为了将数学理论知识成果更好的运用于社会的发展中,我们迫切需要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全面革新与完善,从而更好的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效果。作为一门以学生思维转换为主的学科,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的有效提问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逻辑思维的形成,同时对促进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叶有重要意义。然而,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数学课堂的提问法教学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因此,只有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建立与完善提问教学法的实施方略,才能发挥发挥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数学思维,增强课堂整体教学效果。

1 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教学中存在的主要弊端

1.1 教师对课堂提问认识的偏差

课堂提问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一部分数学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意义,而只是单纯的为了教案的编写或者课堂气氛活跃的需要进行一些简单的提问。由于这些问题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实质性意义,因此,课堂提问自然不会与整个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衔接,这样一来不仅不会产生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引导逻辑思维形成等作用,反而会因为其耽误不必要的课堂时间,降低课堂效率。此外,有些教师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而进行过多的提问。由于未充分考虑到课堂内容的要求,问题的设置往往具有相对的随机性,缺乏一定的技术含量。面对高频率且没有实际价值的提问,学生的回答也会与之对应的脱口而出,而没有认真思考问题。在这种看似活跃的课堂氛围下,其实蕴藏着潜在的教学危机。如果长期采用这种课堂提问方法,那么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必然会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课堂的总体教学质量也会降低,从而严重阻碍了数学理论知识在社会各行业更加广泛的应用。

1.2 课堂提问形式过于死板单调

由于数学教学的抽象性,很多学生无法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现阶段的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着力于课堂教学的实施,转变课堂提问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的革新过程中完善数学教学模式,提升数学教学总体竞争力。比如:在一元一次方程未知数求解的课堂讲解中,教师举出方程 并要求学生对其求解,这样的提问未免过于单调,很难真正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形式呢?同样的方程表达式,换一种形式提问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那么我们来设想一下教师直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堆苹果,之后老师去超市买了与家里数量相同的苹果,又吃掉三个苹果,最后还剩下四个苹果。那么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家里原来有几个苹果呢?教师将一元一次方程的建立转变成了应用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提问,不仅锻炼了学生列写方程的能力,同时以小故事的角度引入,营造了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提高了学生课堂兴趣,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增强。

1.3 课堂提问内容单一

在抽象的数学理论教学中,课堂提问内容的灵活设计往往能引起学生兴趣,带动思维的跳跃。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学习前,为了更好的引入课堂主题内容,教师可以利用猜数字的方法来进行提问。在课堂讲解之初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每个人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字,然后根据老师的运算步骤计算出一个具体数字,老师就能猜到你们喜欢的数字,而且不会出错。学生们露出惊讶的表情,并异口同声的回答:真的吗?老师接下来详细阐述运算过程:在你们喜欢数字的基础上乘以3,减去9再除以3。学生们快速喊出运算结果:3,5,7,老师也随后答出6,8,10三个数字,学生们好奇的睁大眼睛要求老师解答,从而顺理成章的引出本节课主题。以此种方式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求知欲,从而使教师教学不再成为被动的授课过程,而是学生主动的去倾听接受。再比如,教师在对相似三角形的内容作针对性讲解时,学生在起初学习时经常会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定理混为一谈。教师在证明三角形相似后,可以向学生提问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存在全等的可能,并让学生亲手证明结论的正确性,学生在亲身实践的同时便能充分理解全等与相似之间关系的差异了,这样的提问远比空洞的记忆理论要有意义的多。

2 关于改革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教学法的几点可行性意见

2.1 努力创建宽松的学习气氛

宽松融洽的学习气氛,不仅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同时这种氛围的形成本身就是使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得以有效提出的根本保障。因此,教师要将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无论简单、复杂,同等对待,耐心解决。同时,教师要全面完善鼓励机制,对于学生在初次学习新知识时出现的定义、概念不清等状况予以充分的解决,最大限度的激励学生提出问题,促进教学水平的有效提高。

2.2 促进提问形式多样化的实现

传统的数学课堂,问题的提出趋于单一性,因此完全不能满足初中生内心潜在的好奇本能。只有改变原有问题的主体形式,站在学生的角度提出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问题形式。如:如何判断四个形为 的一元二次方程是否有相同解时,可以向四个学生提出问题,四个学生每人手持一块题板,题板上写着各自对应方程的系数设置,若方程计算出来有相同解,那么手持该方程系数的学生就要手拉手完成一首歌曲的演唱,这种问题的设置不仅巩固了学生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有利于从更广的层次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3 完善提问内容,全面引导学生思维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习思维,挖掘学生潜力,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增强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率。作为一个逻辑性强且实践应用及其广泛的学科,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应该是教育教学的核心工作。因此,教师要课堂提问时应就一个中心将知识体系之间的逻辑关系串联起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纵向扩展。下面我们来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教师在提到三角形时,就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三角形作为一种普遍存在且实际应用广泛的图形有多种性质。由此引发的三角形全等、相似、勾股定理、稳定性等以三角形三个边和三个角为中心的问题便由此展开来提问。这样形式的提问,便于学生在脑海中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架构体系,从而确保逻辑思维的有效形成。此外,针对几何数学中的一题多解问题,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探索与研究精神,从多个角度提问进行结论的推导,并从结论中拓展思维,分析并总结出此种类型题目的最佳思维模式。而这些行为的产生必须依靠教师的正确提问与引导才能得以更好地产生与实施。

【参考文献】

[1] 杨海为.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的类型和策略[J].中国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 09(2):25-26.

[2] 陈锐.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探究与实践[J].考试(教研),2012, 08(22):36-37

上一篇:生本课堂的实践与反思 下一篇:谈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