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专业设计制图课程教学体系与模式的研究

时间:2022-07-10 02:03:30

艺术设计专业设计制图课程教学体系与模式的研究

摘要: 设计制图与艺术类基础课有相通的客观基础,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适合艺术业设计专业的设计制图教学体系与模式,着重培养空间形体的构形能力以及用科学的方法表达形体的能力。本文就其基于建立课程新体系与模式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教学实践,取得良好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 艺术设计 设计制图 教学体系 模式

随着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在内容与体系上的改革深化,各高校都在不断探索与实践适应新时期的课程体系与模式,对于设计制图教育,如何建立及建立什么样的课程内容与体系以适应市场经济与信息时代的需求,一直为广大图学教育工作者所关注,教学研究也硕果累累。

“设计制图”课程从学科性质而言,应属于工程技术基础课。从目前设计制图学科教材出版的情况来看,还没有专门为艺术设计专业编写的教材出版。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仍然沿用机械、建筑专业的教学体系和模式。然而,从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角度分析,艺术设计和机械设计、建筑设计有很大的不同,摸索出一种既满足设计制图学科要求,又符合艺术设计专业特点的教学体系与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1.适合艺术设计专业的设计制图教学模式的构想

科学和艺术各有其特点,“科学是精确性、公式化,而艺术是人对体现一定内容的形象的感受。但随着发展,艺术会越来越科学,而科学则更艺术化”。设计制图与素描、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等艺术类基础课,“有共同的客观基础”,它们“都是从点、线、面等研究对象出发,完成客观物象的精确表达或艺术再现”。这些相通的客观基础,为构造适合艺术设计专业的工程制图教学模式,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平台。

新的教学模式以艺术设计的科学表达为核心。艺术设计师的作品既是艺术品,又是有很强实用性的、批量化生产的工业产品,艺术设计师要从美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大众的审美心理,赋予产品独特的形式美,这是一个艺术设计的过程。画家的艺术表达和艺术设计师的设计表达方式有很大的不同。画家用线条、色彩、光影等手段创作作品,这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艺术设计师要用图线和尺寸等元素正确、合理、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创作,这是一种科学表达方式,讲求精确性。只有用科学的方法表达艺术设计的内容,才能保证在生产过程中能完美、准确地再现设计师的艺术构想。

适合艺术设计专业的设计制图教学模式是立足设计制图学科的基本要求,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特点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空间形体的构形能力以及确切图示立体,即用科学的方法表达形体的能力,即几何形体与制图的转化;灌输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鼓励学生构造既富有创意又有良好的工程性、便于制造成形的图形和实体;同时加强阅读工程图能力的训练。

2.适合艺术设计专业的设计制图教学体系的构想

“课题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围绕教师精心设计的课题进行探讨研究,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知识技能方面的问题,采取自学或与教师、同学讨论的方式解决。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促使学生为解决问题而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技法,针对性强,提高了学习效率。

笔者根据几年来专业课教学的经验,总结出适合艺术设计专业的设计制图教学体系――课题教学,提高了学生空间的思维能力。

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形成了课程章节之间的相对独立,学生难以整体把握整个课程的知识体系,造成综合运用能力下降,学习效率低下。笔者通过课题的设计,把原本应该联系在一起却被割裂的知识体系用一根绳子串了起来。一个课题的完成往往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而这两种能力恰好是我国设计专业学生所缺少的,所以现阶段在我国设计教育领域大力推行“课题教学”模式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依据形象思维的规律和发展过程将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从空间到平面的思维转换训练阶段,从平面到空间的思维转换训练阶段,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应用)阶段。

第一阶段从空间到平面的思维转换训练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将空间三维的几何形体如何转化到二维平面上,在这一阶段通过母课题“几何体的魔力”,下设六个子课题来实现。课题的设置如图1(第一阶段的课题设置)。

第二阶段从平面到空间的思维转换训练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将二维平面上的制图如何再现出空间的几何形体,在这一阶段通过课题“形体的再现”来实现。

第三阶段理论应用阶段,在这一阶段通过课题“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来实现。

每个课题的设置都围绕课题达标、课题阐释、课题实训,课题结论四个主题展开。图2(课题一“形体的影子”框架图)。

3.结语

艺术设计专业设计制图教学体系与模式不同于机械类、非机械类和土木建筑类,结合专业特点,以艺术设计的准确表达为核心,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学习正确表达图形的方法,在不遏制学生想象力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注重设计结构的合理性。笔者从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与专业联系密切,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引导和鼓励。然而,要探索一种新的教学体系和模式,有许多的工作要做,如形成一套成熟的教学思想,处理好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关系,编写有针对性的专用教材等。

由于各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发展倾向不同,艺术设计课程设置会有很大区别,设计制图课程在课程定位、教学侧重点和教学方法上会有不同的观点,形成多种教学模式,笔者力图将工程与艺术融合的设计制图教学模式只是其中的一种。为了能形成一套成熟的、有针对性的、独到的教学体系和模式,笔者还需要从科学和艺术的角度,深刻理解工程图学与艺术设计之间的相通性,为教学改革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崔勇.设计中的结构概念[J].装饰,2003,(6):11.

[2]骆红云,任立生.李明.图学艺术底蕴延伸的艺术教育试验[J].工程图学学报,2002,23:67-71.

[3]晏群,刘念舒.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的教改实践与思考[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0第28卷增刊.

[4]莫春柳.工业设计专业的工程制图教学模式探索[J].工程图学学报,2005,2.

上一篇:如何将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到高职医用基础化学教... 下一篇:对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