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国有企业职工教育的反思

时间:2022-07-10 03:02:09

市场经济国有企业职工教育的反思

作者:朱辉

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国有企业在拥有生产经营白之时,企业白身应充分认识到这种白中理应包涵企业职教自,也就是说企业生产经营时还必须将企业职业教育的投入产出列入企业经营计划之中,直接有效地为生产经营服务。因为企业职教直接关系到企业产品质量、企业人才素质、企业发展后劲。然而现实情况则不尽其然,目前不少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在不断萎缩,陷入招生不足数、人才市场储备乏力.办学缺乏后劲的困境。就其原因,本人认为七要有如下几方而的思考:

1企业职业教育的现状

a.企业职业教育改革落后于企业经营机制攻革。目前,企业生产经营、劳动用工制度、工资福利制度改革己达到了一定程度,而企业职业教育改革相对滞后,企业领导很大程度上还没有将其视为企业后继发展的动力源、没有将技工教育视为企业生存的补给线,还停留在一种计划经济状况卜的办学模式,视技校为解决企业职工子女就业的跳板或为职工子女解决读书的一个场地,视职教培训为富余人员待岗的“收容所”的水平上。b.企业职教中心不完善.企业师资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益,投入产出不成比例。目前,企业职教条块较多,各占一角,没有形成一种职教培训的合力,这己不是个别企业存在的现实。生产单位搞培训,管洲部门办培训.而真正投资巨大己初具规模的企业培训基地一一技工学校,其潜力没有得到应有发挥,则仅招一些初中毕业生办几个教学班,大量师资力量、实习设备没有得到应有发挥。结果造成企业职教与培训各自为阵,不能形成规模效益,质量与投入比例自然也就大打折扣。c.企业技校办学自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企业职教与企业效益没有在真正意义上有机结合。企业以生产经营、出产品争汝益为中心是十分正确的,但把技工教育与生产经营效益脱钩是十分错误的。企业效益靠人来实现,而人的素质靠教育来提高,没有高素质的人才,不可能有高效益的企业。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到了具体问题时往往就不能保证教育的投入。如企业技校招生自主、人才市场的建立还在理论研究阶段,师资流动的政策几乎是一张空白纸。d.企业技校生源不足、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完备等矛盾口见突出,已而临办学危机。a).国家对企业办学的鼓励政策不完善,也不配套;一些地方主管部门不按政策办事也挫伤了企业办学积极性,加上企业效益不佳及产亚结构调整,富余人员大量出现,企业技佼毕业生靠企业自身消化已不可能。匕).传统就业观的束缚,相当一部分学生及家长把子女就业视为企业应尽义务。c).技佼生游索质偏低,专业素养不能满足市场要求、加上传统教育思想、观念影响,以至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与社会与企业的需求距离尚远,难以推向市场。d).各种办学形式无序的出现,引发“生源大战”。这种竞争不是素质的竞争,仅限于数量的竞争,自然其质量就无法保证而劳动力市场预测与信息滞后,片而追求文凭之风仍具相当市场,使得技校生源流失严重。).社会人才市场欠完备;加上地方保护主义和部分企业短视行为,对品学兼优学生缺乏政策上的保障,导致学生对学校抓质量采取被动接受而不能主动参予,致使技工教育质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2完善企业职业教育

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a.统一思想认识,明确职教地位。企业发展必须以人为本,而人的素质必须靠教育来提高。因此,企业领导要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职业教育与培训,克服短期效益。在行业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应优于其它各类教育。高教与普教原本是政府职能•由于历史原因,企业负担了相当部分,但职业教育与培训则是企业白身的需要。企业政企分工也不能分掉职教•这个观点应鲜明.否则企业就不可能培养出一支过硬的技术力量,企业效益也就无从可言。b.精减重叠管理,减少交叉培训.确保培训墓地。企业办教育土要在行业特色上发挥作用,要有行业优势。企业职教不可能象社会办学.无沦从人力、财力、物力方而都“五脏俱全”,而而俱到。因此,要将有限力量充分发辉.结合行业特点,办出行业优势。首先要认清企业办教育的主攻方向。教育投人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要保证企业教育投入的效益,切忌“全而开花、不结果实”的局而。其次要克服重叠管理,交叉培训,分散办学力量。企业职教不能搞职前与职后两套人马,应几者结合.形成拳头,才能出击有力。管理分散.办学不集中.无法形成合力,企业职教效果也就发挥不出。要从企业教育也是产业.也有产品.也有经营效益的高度来认识企业职教。目前许多企业对下岗、富余人员采取了培训这一出路,这本是一条有眼光的发展战略思想,但应怎样搞培训并非所有企业都清楚。结果一些企业,公司办培训.二级分厂办培训、车间也在搞培训。这种一哄而上的培训方式、表面上给人以轰轰烈烈,实际上是一种浪费,效果并不理想。因为这种培训不论从师资、场地、时间上都难以达到培训之要求,唯有费时费资,只有名声,并无实效。职教是一门学科.不是专门从事此项工作的部门,是难以胜任的,并非有凡年现场工作阅历的人就能当教师的。再次,企业主要职教基地—技校.近几年的发展明显落后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在企业的地位逐年下降。收一些待业或应届初中分流生、其培训的主体力量被闲置•师资力量不能充分发挥效益。加上技校投入的减少,企业职教力量的分散.无法形成规模.从而造成技校这块企业职教荃地不能产生规模效益。c.加强宏观决策指导,检查监督.协调服务。企业教育与企业生产经营在具体运作上是有很大差异的,办教育不能按指挥生产经营的方式进行。企业领导者决不能放弃企业职教这一阵地,一旦放弃交由社会,企业的后备人才储备就难议实现。因为社会办学不可能满足每个企业“个性”特征来进行。企业对职业培训重点应立足加强宏观决策指导、检查监督、协调服务。企业需要什么.市场需要什么,培训的内容就是什么。既给办学单位自.又要求其投入产出有效益,要从责、权、制方而规范职教工作。切忌视办学单位为“养老院”、“休养所”,把一些不适宜从事教育工作的人调至办学单位.同时也要区别职教与普教的不同特性。企业的人才储备来源应该在职教,对职教经费不能一统到底.要鼓励他们而向企业.走入市场,走以培训养校.以厂(实习工厂)养校的发展之路,办学单位的创收费用留给他们,实行专项资金管理,以充实办学实体的自身发展。对企业技校招生要予以政策引导,按模拟市场要求规范办学内涵。招生可采取供需见万,订合同签协议方式进行,如同企业以销定卒政策一样,既要求办学单位必须满足企业劳动力更新需求,也鼓励办学单位走进市场.为社会服务。d.职业教育必须有完善的、形成体系的管理制度与措施,并保证企业技术工人储备要求。“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择优竞争上岗”,变招工为招生,这些制度现己成为不少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的共识。这一共识为企业造就了大批技术人才,但仅有这一共识是不够的,技术人才的培训与保护仍需企业在制度上加以重视。首先要完善企业内部人才流动机制。企业领导和企业职工都应明确一个道理:职业有时间性,而要干的事业是无限的,只有在学习中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现代企业发展决不能单打一,要从单一生产经营向多元化生产经营发展,才能溶于社会大市场,立足于不败之地。而企业职工也同样如此,技术学习不能单一化,要立足于不败之地。而企业职工也同样女f此,技术学习不能单一化,要立足于一专多能、多专多能。现代人就应有现代的工作生产力式,因为当今技术的飞跃发展,我们的知识生_新也已明显加快,还默守着传统工艺与技沐,其工作效益是满足不了现代化要求的。正国为如此,对现代的职业培训就尤为重要.但仁.有培训没有流动,培训之原动力就会丧失。其一二,应实行关键岗位上岗制度。这是企业生产经营、产品质量所要求的。目前我公司一些关键生产岗位如炼钢工、调整工,都没有上岗等级证.尤其是大批生产第一线的班组骨二F更是如此。这种状况不改变,对生产十分不利,尤其是对保证产品质量不利。其三,要将技术水平、工作业绩与劳动报酬挂勾,真正反映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劳绩与劳酬的统一。只有让技术与业绩在生产中的地位反映出来,才能真正鼓励青工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变被动培训为主动求知。其四,要进一步完善企业职教阵地。这种投入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企业走集约型发展道路时对人才培训的必然要求。因此将企业技校推向市场,面向社会,这是企业技校生存的必由之路。但目前一些企业领导在认识企业职教这一问题时存在一个误区,把企业技校推向社会办学,理解为技校教育是社会的职能而分离出来,交给社会,这种思路不利于企业人才的储备与培训。应该从企业技校是企业后备的加工厂,也是企业富余人员从新择业、择岗、求知的基地。只有从这一高度加以认识,企业职教才能发展壮大。其五,要克服企业内部“生源战”的负面影响,从政策上引导职工及职工子女的择业观。生源问题从根本上说,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企业应给办学实体拓展生源渠道的权力,不要只限于在城镇青年中选择后备人才,也可打破地区、行业界限,只有这样,生源素质才会高,培训质量才会高。总之,国有企业面对市场经济大潮,要抓好企业人才培训与管理,需解决的问题与需化解矛盾很多,本人仅仅在宏观方而做了一些思考,谈点个人的观点,以求企业职教面对市场、服务企业,敢于竞争、走向胜利,同时也期待企业职业教育在企业领导的重视与扶植下,打开校门,溶入市场,开拓进取,办好学校。

上一篇:火焰原子测定红土中的铅 下一篇:样品中多氯联苯纳米材料研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