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筛选”课堂

时间:2022-07-10 12:37:55

学会“筛选”课堂

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新的教学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然而,冷静地观察和思考后,我们发现不少课堂教学只是形式上的热闹,而实质上是低效的。如何真正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呢?课前必须要“选择”。所谓“选择”就是择优和筛选。需要“筛掉”什么?如何“筛”?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谈谈如何筛选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及有价值的问题和典型习题。

一、“筛选”出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关键,也是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在教学中起导向的作用。然而有的教师为了追求教学目标的完美,总是设定一些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假、大、空”。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应结合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制定出符合教学内容、符合学情的课时教学目标,即在每节课中,应明确具体知识目标在了解、理解和应用水平上的要求;明确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应达到何种程度。

例如,在“细胞分化”一节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制订三维目标:①知识目标: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和原因;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及干细胞;理解细胞的全能性。②能力目标:叙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和动物克隆的过程,并得出相关的结论。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尊重科学,学习科学,将有关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目标确定后,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手段和方法。

二、“筛选”出合适的教学手段

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化抽象为直观,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多媒体教学是目前应用较广的教学手段之一,多媒体课件能提供大量信息,并能加强学生的视听刺激,提高学生的兴奋度,有利于学生直接地感受和体验。但若使用不当,也可能使学生沉浸在音乐和动画的背景中,而忽视应该注意的教学内容,导致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因此,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同时,教师应辅以板书,突出教材的精华,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有助于学生关注重点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例如,学习“DNA分子结构”时,可以让学生亲自设计和制作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动手实践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DNA分子的化学组成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上复习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插图或表格,实现零散知识的集约化、系统化,加深知识间的融会贯通;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构建概念图,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加深对相关知识的有机联系的理解。

教学手段没有“好不好”,只有“合不合适”。每节课究竟采用何种手段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去预设。预设时,教师要始终记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尽可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机会,从而提升学生的多种能力。

三、“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

新课改以来,许多教师把往日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诸如“是不是”“对不对”的问题铺天盖地。从表面上看,学生似乎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参与度高。但反思一下:这些问题都有价值吗?那么,如何才能提出真正有价值的问题呢?

提出的问题必须要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体验到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困惑和解决问题后的喜悦。因此,提问要遵循以下原则:①提出的问题要具体,不可模棱两可或容纳的概念太多;②提出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兴趣,易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欲,促使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③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先易后难,前后衔接,逐步深化;④提出的问题应具有开放性,可以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例如,在“减数分裂”的教学中,设置以下问题:①叶芽、幼嫩的花药、成熟的花粉粒、动物的精巢和受精卵等材料中,哪些可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②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两条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吗?形态大小大体相同的两条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吗?形态大小不同的两条染色体一定不是同源染色体吗?③四分体和同源染色体对数、染色体条数、DNA数之间的关系如何……

思维起于问题。有价值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知识和才干,使其个性健全地发展。

四、“筛选”出典型习题

很多教师喜欢把课堂安排得满满的,“舍不得”挤出时间让学生做练习。其实,课堂练习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当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时,教学才能取得最大效益。如果只讲不练,教师就很难发现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程度,教学效果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只有讲练结合,才能提高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强调练习的重要性,并不是要提倡“题海战术”。因此在设计典型习题之前,教师先要“下水”试做,检测习题的难易程度和题目的数量等。选题的原则是:所选的试题既要有层次,能突出教材的重难点,能与生产、生活、科技、社会和环境等紧密联系,又要兼顾题型的多元化、开放性和前瞻性,保证练习的有效性和适度性。

典型习题的选择不只是检验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更是让学生体验学科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承载着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作用。

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基本要求。“筛选”课可以尽可能地使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问题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最大限度地减少无效教学行为。“筛选”出有效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

上一篇:“王牌中的王牌”:巴尔 下一篇:以生长的眼光审视儿童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