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诞生在瞬间

时间:2022-07-09 08:58:30

艺术诞生在瞬间

用两年时间补上被“”抹去的七年课程

胡明是2001年就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的,在此之前他已经是上海摄影家协会的理事,名人《中国摄影家大辞典》和《中国摄影家全集》。

当初胡明参加工作时,名义上说是“70届”初中毕业生,实际上,满打满算只念过五年小学,高小而已。在那些顶着烈日背着锄头“锄禾日当午”的年月里,他从没碰过照相机,看不出和摄影艺术有一丝半毫的瓜葛。

后来,胡明参加全市高中统考,数、理、化、语、政一共五门,硬碰硬拿下了高中文凭。他用两年的业余时间,把“”给他抹去的七年课程全部读完。

说胡明出生于一个新闻出版世家毫不为过,他的爷爷解放前就在《浙江日报》任职,是印刷出版方面的行家,解放后,北京要创办《中国少年报》,就把业务精通的老胡调去了,还是干他的老行当。胡明的二姑妈是《解放日报》总编办机要秘书,二姑父原来在《解放日报》任职,后来调到同济大学担任党委副书记。他的三姑妈是《中国青年》摄影记者,抢镜头的专家,三姑父是《福建青年》杂志的总编。他的四姑妈是《经济日报》出版社总编办副主任。他的叔叔当过《中国青年》杂志的副社长,如今是中国电影出版社社长,中国电影家协会党组成员,叫胡子光……

这么多的家族成员干新闻干出版干摄影,唯独胡明,一点看不出他和这一行有什么联系,他只是特别喜欢阅读,中国的古典名著,翻译成中文的所有国外名著,他借到以后如饥似渴,都“吞”了下去。

胡明毕业以后被分配到农场,每天满头大汗地在田间播种、除草、翻土、插秧。书记发现这个小伙子很卖力,就把他调到食堂里烧饭,这差事在当年可是“肥缺”。于是,胡明开始买菜、淘米、切菜、炒菜、加煤……十足的炊事员。

胡明在农场足足当了三年农民,他可以上调到市区务工了。书记说:“上调单位有航道局、三航局、铁路局、公安局……”只是没有出版局和报社杂志社可供泥腿子们挑选。胡明说: “那我到公安局当警察吧。”

胡明到了公安局,被分配到南京西路站马路指挥交通,他整天挥着手,整天扭动红绿灯开关,看不出那红灯绿灯和闪光灯有何相似之处。

胡明后来去读业余大学,他就读的不是中文系,而是电子自动化。

直到有一天交通队要在南京西路布置图文并茂的宣传画廊,并把这个任务交给交通警胡明,他才开始摆弄照相机,写美术字,在照片上配打油诗,像模像样的。

交通队长没想到这个小青年除了指挥交通,还会写写弄弄画画拍拍那一套;也没想到宣传画廊这么受过路群众的欢迎。胡明呢,只是隐隐觉得自己在这方面似乎有一点天分,但他没想到他的脉管里一直流淌着家族的热血。

1982年,上海市公安局团委举办“人民卫士青年美术摄影作品比赛”,共青团员胡明积极响应,拍了一张《为您提供方便》送了过去,照片说的是三位民警自己掏钱买了一个打气筒,放在南京路陕西路的马路边,为骑自行车的过路人提供方便。

这幅照片竟然获得了全局美术摄影比赛的一等奖。

当胡明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原来和摄影有着不解之缘时,上海市公安局却把他挂上了号:静安区交通队有个摄影很棒的小警察。

两年以后,胡明被调到《人民警察》杂志社担任摄影编辑和摄影记者。对胡氏家族来说,这个后辈转了一大圈,现在“归队”了,继承传统了,开始从事正儿八经的新闻出版业了。

用生命中的每一份感动走进了艺术殿堂

从此,胡明迷上了摄影,粘上了照相机,爱上了光,沉醉于山峦、丛林、流水、人物……

1988年,他到云南昆明开会,会议结束,他就自费搭上长途汽车到西双版纳去拍摄风景。那时没有高速公路,没有航班,路程长达三天两夜。中午12点,汽车开进一个大院,吃饭、加水、方便。当胡明拿着碗排队买饭时,一只手悄悄伸进他的口袋。胡明一把抓住:“你想干什么?”那个留着小胡子的人说:“没干什么,摸错地方啦。”胡明训斥道: “你还不是想偷东西啊?”那人灰溜溜走了。不一会儿,“小胡子”带来了四五个人,拉着拖着胡明: “走走,我们到外面去说说清楚,你刚才侮辱人了。”胡明知道,要是被拉到荒山野地,他这条命可能就没了。他突然大吼一声: “我是警察!”那伙人立刻打圆场:“算了算了……”

车到思茅,下榻小旅店,胡明正在整理摄影工具和自己的钱包,无意间,他往窗外看了看,啊,一道彩虹挂在天空,一道大城市很难见到的精灵,赤橙黄绿青蓝紫!他立刻带上相机奔下楼去,跑到旅店后面的一个土坡上,咔嚓咔嚓咔嚓,把一道长长的彩虹尽收机内。

他完全忘记了被威胁被盗窃的痛苦,完全被这道彩虹感动了。如果摄影者自己都不能被这彩虹感动,如何指望他拍出的作品引起人们的反响?即使他自己感动了,作品也未必能打动人。

后来,这幅被命名为《虹》的作品,被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摄影艺术作品暨国际选拔大奖赛”选中,送往塞浦路斯展出。一道中国的虹。展示在异国他乡。

端木宏峪是已故的一代名探,当初胡明一直想为这位名人造像。可是,要拍得传神却煞费苦心,平时,端木是个很和善的人,笑眯眯的,见到领导甚至还有些唯唯诺诺。只有在接到重案侦破的命令时,他才目光如鹰,他才皱纹如刀,他才全神贯注!

胡明把端木请到办公室,那里只有一盏普通的照明灯,摄影器材也很一般。他告诉端术:“你抽你的烟好了,我还没有准备好。”

其实,胡明是要让端术忘掉拍摄,尽量放松,像实际生活中一样。平时,端木喜欢抽烟,烟不离手,那袅袅上升的烟雾,或许就是他的思絮。

胡明不理睬端木,装模作样地调试焦距,调试速度,冷不防,他从侧面叫了一声:“老端木!”一个刑警,对别人叫他的名字有一种天生的敏感。端木刷地回头,锐利的目光扫射过来。就在这百分之一秒的时间里,胡明咔嚓一声,拍下了这一张极为传神的照片。

这让我们想起1941年,丘吉尔应加拿大总理邀请到众议院发表演说,演说结束,他正在享受一支上等的哈瓦那雪茄。一个摄影家突然抢掉丘吉尔手中的雪茄。这一无理举动激怒了丘吉尔,他瞪大双眼,两手叉腰!摄影家立刻按下了快门,一幅举世闻名的摄影精品诞生了:《愤怒的丘吉尔》。

上海公安系统还有一位大家叫黄石,他是全国著名刑侦理论专家,学术型的。胡明一心想为黄石拍一张特写,他早就想好了,如果说拍端木是追求一种动态,拍黄石则是追求一种静谧。 黄石身体很虚弱,他家里除了书、笔、纸,什么都简简单单。胡明不用灯光,就让黄石坐到窗边,就让黄石坐在他喜欢坐的藤椅上,就让黄石修改他的论文。等了好久好久,胡明用思维的眼睛,等到黄石完全融入文字之中,才按下了快门,拍下了比雕塑还美的

黄石老人。

摄影不同于绘画、书法、雕塑,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不能闭门造车,纸上谈兵。不久前,胡明和六位摄影家一同到齐云山去拍照。朋友们都带了很多很重的摄影器材,双肩包,摄影包,“大炮”“小炮”,摄影背心。唯独胡明只带了一只相机, “独眼龙”挂在胸前。

其实,好的相机不会让我们成为摄影师。最普通的相机也能拍出最好的照片。器材、材料、尺寸……都不是最重要的。摄影家之间的较量,最后比的是底蕴,比的是镜头后面的脑子。

车到齐云山山脚下,朋友们开始拍摄。可胡明无动于衷,不是风景不优美,而是找不到感觉。

登山的时候开始下雨,顿时,雾气浓了,云气重了,山道上很滑,一眼望去,迷迷蒙蒙的什么都看不见。下山时,朋友们极为扫兴:“胡明,还是你英明,我们带这么多器材,也是什么都没拍到。”

走到半山腰,胡明想到小树林里去方便一下,突然,一阵风刮来,茫茫云海被吹散到一边去了,顿时云消雾散,齐云山的美貌:高耸的山,摇曳的树,滴水的草,凝固的房子……展现出中国画那样神韵。胡明拉掉罩在镜头前的“浴帽”,举起相机,咔嚓,把这一幕拍了下来(见题照)。

景物是拍出来的,情感是流淌出来的。景物和情感两相结合,便是诗,便是一幅惟妙惟肖的水墨画了。

朋友们都发现这好景致了,脱下雨衣,解下双肩包,拉开拉链,取出相机,拧上镜头,加入电池……可是,云雾瞬间笼罩过来,重新把眼前的一切“封”得严严实实。等了半个小时,齐云山再也不肯露出半丝“庐山真面目”。

用独特的视角展示独特的风格和独特的境界

很多人问过胡明: “你最喜欢的是什么?”他笑而不答。他是中国摄影家协会成员,他是摄影编辑专业的副编审,他的肩上常常背了一个摄影包……他所喜欢的显而易见。

其实,胡明有过不少其他发展的机会,可是他都放弃了。

1980年代末,领导想让他当外汇采购员,专门负责用外汇采购公安局所需要的外国商品。他谢绝了。

同事们都说:“你太傻了,多少人想要这个位置都要不到,给你却不要。你今天到岗,明天可能就飞美国英国采购去了。”

交警总队的总队长曾经征求他的意见,想让他到事故防范处任职,那是个副处级单位。他婉言谢绝了:“我这个人不适合当官,还是当个小兵吧。”

但是,一旦出现关于摄影方面的学习进修机会,他总是力争。

1976年,他参加了静安区文化宫摄影进修班。

1981年,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举办第一期创作进修班。那个年代,有美术大学,有音乐学院,却没有摄影的高等学府,艺术院校里连一个摄影系都没有。因此,这个进修班被称为上海摄影界的“黄埔军校一期”。如今的著名摄影家雍和、刘开明、杨元昌……都是这个班的学生。

进修班请同济大学教授金石声来讲摄影创作,请复旦大学教授马棣麟来讲授摄影技巧,请郭沫若的儿子郭博来讲建筑摄影,请摄影家徐大刚来讲授新闻摄影……

进修期间,胡明的摄影思路大大开阔,他被画龙点睛“点”了好几次。

是什么拍什么,能栩栩如生,能丝丝人扣,是摄影技术;不刻意循规蹈矩而自中法度,甚至不中法度而妙不可言,是技巧。有了技巧,便可信手拈来,头头是道,风行峰间,自然成文。但是,胡明的摄影创作已经忽视了形式的存在,感染、激动,潜移默化于内容之中……

他创作的那幅《蛛丝马迹》,粗一看是美女照,细细欣赏,才知道那是公安法医专管痕迹民警的写照:圆规,间距;宁静而锐利的目光;指纹成了一张大大的撤下的网……这幅作品有了音乐般的节奏,诗一般的意境和金石般的表现力,获得了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卫士之光”比赛摄影三等奖。

胡明不是个喜欢张扬的摄影家,其实,他从事专业摄影已经26年了,他拍过的照片不计其数,其中的6000张照片在各种报刊发表过(平均每年要发表230幅作品),其中200多张获了奖或者人选美展摄影展。但是,他至今没有举办过一次个展,没有请出版社出版过一本个人摄影作品集。他只是悄悄为自己出了10本各有专题的摄影作品集,每一本的成本150元,发行量是一,只出这么一本,他只是给自己留个念。它们分别是:《天水》、《天路》、《天池》、《秋赋》、《春韵》……

人们要是有机会欣赏到胡明的这一套有个性有情感的作品,一定会落在眼里,留在心里。

上一篇:和张乐平伯伯结缘《三毛流浪记》 下一篇:江建荣:从消防战士到企业掌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