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理论框架下的大学英语选修课程设置

时间:2022-07-09 06:22:47

需求分析理论框架下的大学英语选修课程设置

摘要:在需求分析理论框架下,合理设置大学英语选修课程是实现个性化教学、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英语;选修课程;课程设置

为进一步全面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开设必修课的基础上,增开各类选修课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必然趋势。因而需求分析在合理设置大学英语选修课程中不容忽视。

一、开设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现实要求

长期以来,多数学生抱怨大学英语学习没有给他们带来成就感。虽然全国各高校不同程度地采取了改革措施,但是课程内容重复,常常引起学生学习懈怠,难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大学英语必修课程以语言技能的培养为目的,因此大部分大学毕业生积累了相当的语言知识,但他们的语言知识仅停留在书本层面上,英语实际应用能力难以满足市场和社会的需求。所以改革大学英语课程结构,通过开设大学英语选修课增加应用型、实用型课程比例,培养和发展锻炼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已迫在眉睫。

二、开设大学英语选修课的必要性

1.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实施以来,仍以传统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为主,还是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社会的需求。目前,虽然课堂上加大了学生参与的力度,也只是让学生就课文涉及到的话题加以讨论或组织其它课堂活动。学生无法将课文中所学的内容和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这使得学生无法脱离应试教育的框框,也很难长期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可见,语言知识的学习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高校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适时调整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补充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来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

2.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问题。

大学英语教师的传统的英语教学已不能与学生的水平相匹配;同时,越来越多的留学归国的专业人才进人高校,各高校也不断的将专业人才送到国外去进修,这使得高校整体师资队伍的英语水平不断提高,这无形中形成了与大学英语教师的竞争;此外,高校中庞大的英语师资队伍将有可能面临着下岗的危机。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探索一条能够适应未来市场变化和需求的发展道路。

三、需求分析理论对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指导作用

需求分析(NeedsAnalysis)是指在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和教师对学生的主观与客观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从而确定使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的问题。迄今为止有人将需求分为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目标需求是指学习者为了在目标情景中能够顺利运用所必须学会的知识和技能,学习需求是指学习者为了学会而需要做的一切。目标需求被细化为必学知识、欠缺知识和想学知识。必学知识即学习者将来为顺利完成工作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欠缺知识为目前的知识水平与目标水平之间的差距;想学知识是学习者面对特定情景而感到想要学习的部分。学习需求则包括学习条件、学习者知识、学习者技能和策略及学习者动机等。他们认为需求分析应分两步:首先是分析学习者在目标情景中要做什么;其次是分析学习者应学什么。通过分析学习者的缺陷和未来需求,使他们弥补语言能力上的不足,以便在未来目标情景中使用语言功能。

从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的内涵可以看出,目标需求代表来自社会的需求,学习需求代表来自学习者的需求。需求分析的关键就是要找出学习者现有的语言能力和知识水平与社会和他们自身所期望达到的程度之间的距离。深入细致的需求分析是外语课程设计和实施教学不可或缺的步骤。具体对大学英语选修课程而言,一方面,分析社会对所需人才在英语方面的需求有利于合理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制定科学的教学大纲,培养出适应不同社会需求的人才;另一方面,针对学习者对英语学习需求的分析,则有助于教师认识学习者的需求以及未来的工作情景对学习者语言技能的要求。

三、大学英语选修课程设置的原则

鉴于大学英语教学的现实和社会对大学毕业生英语能力的实际需求,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调整课程设置,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并行。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应包括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通过基础英语必修课,保证学生达到大学英语教学的“一般要求”。而选修课能使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和兴趣爱好进行个性化、选择性学习。这一设置确保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从一入学到毕业都得到相应的英语训练和更多提高英语水平的机会。

2.选修课程设置要考虑层次化和多样化。大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总体上具有多元化、多样化的特点,呈分散态势分布。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英语学习的不同需求,大学英语选修课程设置必须考虑层次化和多样化。总之,要不断扩充选修课程的规模,增加选修课程的数量,丰富选修课程的内容,这样才能满足学生不同的选修需求,学生才有选择余地。

3.选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实用原则和兴趣原则。在选修课程设置中应用需求分析理论时,选择的原则应该基于知识的实用性与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现实生活、未来工作、兴趣爱好和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

4.选修课设置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选修课的开设,侧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前提下,还侧重关注选修课设置与学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使英语成为他们专业或职业发展的工具。课程设计要更多地考虑社会对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使学生能够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这种语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在相当程度上扩展了学生的职业发展平台。

四、开设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应注意的问题

开设大学英语选修课是对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知识结构和业务素养的全新挑战,这意味着除了要加强学习英语专业知识外,更要掌握跨学科、跨专业的一些知识,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因此,要做一名称职的教师,教师应增强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做好自我职业规划,必须有终身学习和不断提升自己职业技能的意识和行动。课程设置既要符合目标需求,又要满足学习需求,确定满足需求的最佳方式有待我们进一步地探索。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需求分析应该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了解学生对英语学习需求的变化,同时应时刻把握市场动态,了解市场和社会对人才能力素质的最新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为调整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提供依据。

五、结束语

开设选修课程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新尝试,只有在需求分析理论框架下,面向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科学而合理地设置大学英语选修课程,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英语学习的不同需求,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创大学英语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赵庆红,雷蕾,张梅.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外语界,2009(4).

[3]阮绩智.ESP需求分析理论框架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4]Hutchinson T 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上一篇:中学语文课堂互动参与式教育模式研究 下一篇:20世纪语文特级教师风格流派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