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褥疮护理现状

时间:2022-07-09 06:10:23

糖尿病合并褥疮护理现状

【摘要】褥疮也称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神经营养紊乱及血液循环障碍。糖尿病患者由于活动减少,血流缓慢,同时由于糖代谢、脂质代谢异常,使糖原物质沉积于皮下,引起血管基底膜增厚,管腔变窄,血液循环不良,使褥疮极易发生而难于愈合。为更好地解决糖尿病合并褥疮的防治问题,现将部分观点综述如下,供大家借鉴。

【关键词】糖尿病;褥疮;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587-01

1 糖尿病患者发生褥疮的相关因素

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褥疮且不易愈合,跟以下因素有关:(1)糖尿病患者因血管性和神经性病变致皮肤感觉减退,血液循环不良,增加褥疮发生的危险。(2)患者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细菌侵入后容易生长繁殖,导致创面迁延不愈。(3)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增高导致血红蛋白释氧减少,而其血液的高粘度状态可引起微循环淤滞,使组织供氧不足,胶原合成异常并停止,胶原的多肽前体乳酸和氨在组织中堆积使组织肿胀,阻碍愈合〖1〗。

2 糖尿病合并褥疮的预防措施

2.1 营养支持:营养状态低下也是褥疮发生的原因之一。营养不良和水肿患者皮肤较薄,抵抗力弱,受力后容易破损,受压后缺血、缺氧情况较正常皮肤严重。而体重下降和肌肉消瘦则减少了患者皮肤和骨头之间的自然缓冲作用,增加了局部组织对压力损伤的易患性〖2〗。因此应注意对褥疮高危患者的营养支持,为患者提供低糖、低脂、高维生素、富含蛋白质和纤维素饮食。葛江聪〖3〗等在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曾依据血清蛋白水平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检测评估,结合表明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增强营养,可有效地促进褥疮的愈合。

2.2 控制血糖

2.2.1 饮食控制:控制总热能是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首要原则,摄入的热量以能够维持正常体重或略低于理想体重为宜。肥胖者须减少热能摄入,消瘦者可适当增加热量。维持血糖的正常范围是促进褥疮愈合的重要措施,定时动态的监测血糖水平,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护理方案,使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 餐后血糖控制在<11.1 mmol/L〖3〗。

2.2.2 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Ⅱ型糖尿病综合治疗中的重要方法之一。潘新宇〖4〗等的研究表明,运动疗法可以明显的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而运动疗法的实施又涉及到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节律等诸多环节因素。王云〖5〗等主张应从小运动量、短时间开始,循序渐进,可安排在餐后1-1.5h进行,这是降低血糖的最佳时间,并有益于肥胖患者减轻体重。

2.2.3 药物疗法:如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不能有效控制血糖,则降糖药物的运用将是重要措施之一〖5〗。护理人员应熟悉和掌握各类降糖药的药理作用、用法、用量以及其不良反应,并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用药指导。重症患者或口服降糖药效果差者,可注射胰岛素治疗。

2.3 皮肤护理

2.3.1 防止局部受压,定时翻身:减压和翻身是预防褥疮的有效方法,应协助患者定时改变以减轻压迫。对于重伤或病情危重需要绝对卧床的患者,早期即应采取减压措施,如给患者睡气垫床,在骶尾部等承压过重部位加垫海绵圈,不要对已受压发红的部位进行按摩,如局部持续发红,表明软组织已受损,按摩将会加重损伤。

2.3.2 防止摩擦力和剪切力对皮肤的损害:移动患者时防止拖、拉、推动作,床单、衣服平整,无异物,更换床单或床垫时,防止拖拽。拿取便器时注意降骶尾部腾空,防止损伤局部。患者半坐卧位时,应适当垫高下肢,防止下滑。

2.3.3 保持局部及床单位清洁干燥:有研究表明,浸渍状态的皮肤易受压力所伤。因此,应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做好皮肤护理,小便失禁者应留置导尿管,大便失禁者要及时清洗周围,有伤口渗液者及时更换辅料,大量出汗时及时更换衣服。

2.4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防止褥疮的重要措施。应对患者及家属耐心宣教,使其认识到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需持之以恒,且应保持良好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平时注意个人卫生,防止皮肤损伤,预防各种感染。对于吸烟饮酒患者,应积极劝导戒烟戒酒。对服用降糖药的患者,在对其进行用药指导时应强调按时按量服药,定时定量进餐及发生低血糖时的处理方法,指导患者外出时随身携带甜食和病情卡片以备急需。

3 治疗

3.1 庆大霉素与珍珠粉:马金秀等认为,褥疮创面的细菌学检查结果大部分为革兰氏阴性菌,使用庆大霉素可很快控制感染,而珍珠粉具有消炎、收敛、生肌祛腐的作用,对皮肤溃疡经久不愈合有特效。对31例糖尿病患者采取庆大霉素+珍珠粉外敷医疗,发现其效果优于采用0.02%呋喃西林液湿敷创面。

3.2 素高捷疗软膏:管继秀等认为,素高捷疗软膏能增加局部组织氧和能源的供应,增加有氧代谢,有利于缩小坏死面积恢复其正常极化状态,减轻细胞内外水肿,改善局部微循环,防止或延缓软组织细胞缺氧时超微结构的改变,保护细胞的完整性,有去腐生肌的作用,促进伤口新生血管化,胶原纤维的形成,增加成纤维细胞活动和巨噬作用,加快蛋白质形成和上皮化,从而加速褥疮的愈合,根据素高捷疗药效,可用于糖尿病并发皮肤溃烂及外科、骨科久治不愈的创面,安全可靠,见效迅速,及早减轻患者痛苦。

3.3 黄五酊湿敷:莫永兰等把黄连、五味子与75%酒精混合配制成黄五酊,对44名糖尿病并发Ⅱ期褥疮的患者进行换药,发现应用黄五酊湿敷治疗比应用1.5%胰岛素加庆大霉素湿敷效果明显,治愈率高达95.5%。

3.4 胰岛素稀释液:穆海嵘等对18例糖尿病褥疮患者采用胰岛素稀释液(生理盐水400ml内加胰岛素400u)涂擦患处,每日6-8次,创面有感染时加入适量抗生素,发现效果满意。

3.5 常规治疗配合高压氧:高压氧可使组织中氧含量增多,减轻组织缺氧状态,减轻组织水肿,且有抗菌作用。王平〖1〗等对1例糖尿病合并大面积褥疮患者采用常规方法配合高压氧治疗,发现效果满意。王淑珍〖14〗等的研究也证实,配合高压氧治疗顽固性褥疮疗效显著,能明显减轻患者痛苦,缩短病程。

糖尿病合并褥疮是全身与局部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应以预防为主,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一旦发生褥疮应早期治疗,以局部治疗为主,全身治疗为辅,必要时配合理疗。同时合理补充营养,控制血糖在相对稳定范围,防止继发感染,促进创面早期愈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平,刘英,李婷婷.糖尿病患者大面积褥疮感染配合高压氧治疗1例〖J〗.中华现代临床杂志,2005,3(11):1113-1114

[2] 李伟.压疮护理新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20-21

[3] 葛江聪,凡春玲,王彦群等.老年糖尿病患者褥疮17例的护理与观察〖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4,25(4):308

[4] 潘新宇,牛岭.运动疗法干预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变化〖J〗.中国临床康复,2005,9(47):12-13

[5] 王云,董新军.糖尿病患者院内外一体化的健康教育〖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30-31

上一篇:经鼻腔黏膜免疫途径投递防龋DNA疫苗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核素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疼痛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