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儿童数学情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时间:2022-07-09 01:29:56

培养儿童数学情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把课程由理性的、抽象的科学世界回归到直观的、形象的生活世界,这确实是课程理念的一大飞跃。那么做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该如何把握这一理念,如何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让儿童感受到现实的、活生生的、有用的数学,来激发儿童热爱数学的情感,真正使儿童产生“我要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树立“我能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呢?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体会与做法:

一、创设情景,帮助儿童利用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感受“活生生”的数学。

小学儿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天性好奇,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满求知欲。因此,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我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精心创设教学情景,以趣激思,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不断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感受活生生的数学。

例如,在教学第一册内容“同样多”的概念时,先出示一排五个杯子,让学生在每个杯子里放一把汤勺,接着提问:杯子和汤勺同样多吗?为什么?然后拿出一把汤勺再问:杯子和汤勺还同样多吗?为什么?通过创设这样的情景,学生头脑中就很容易建立一一对应的表象,理解“同样多”以及“多与少”的概念。

又如,在教学“数的认识”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基数和序数两重含义的理解,我让若干名学生到前面站成一排做游戏:请从左数的前四个同学给大家唱支歌,请从左数的第四个同学给大家背首诗,请某某同学上来和前边从右数的第四个同学握握手等。这样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寓教于乐,大家轻松快乐的学会了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同时更感受到活生生的数学就在身边。

又如学完“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后,我带领学生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生活数学课“我们的校园”。这是孩子们最熟悉的生活内容,以课外活动为素材,场景现实,内容丰富,信息很多:有跳绳的、踢球的、赛跑的、拔河的、踢毽子的,还有出板报的等。我一幕幕出示这些生活情景,让大家通过观察、数数、计算、比较、提问题等一系列活动,巩固学过的数和加、减法以及多些、少些等知识。孩子们争先恐后、跃跃欲试,因为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我能行!

再如学完1—5的乘法口诀后,我引导学生把所学口诀编成手指操,采用独自、同桌合作和前后四人合作三种形式来演绎口诀,非常形象直观。孩子们边诵口诀边用手指表示,特别兴奋快乐,很轻松地熟记了口诀,更加深了对乘法意义“几个几”的理解。

二、实践生活,促使儿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有用的数学”。

“学以致用。”数学知识就是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特别是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科学,更有其特殊的实用价值。因此,为了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的需要,我们的数学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头脑和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数学素养之一。为此,我就经常结合教学内容,想方设法让学生把所学用于生活实践,在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发现,学会创新,感受“有用的数学”。

例如,学完“千克和克的认识”后,我让学生回家写数学日记,内容是称量或调查各种东西的重量,如蔬菜、水果、食品、药品、化妆品、文具、玩具以及家人体重等等。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评价,既加深了对所学“千克和克”的体验,又培养了学生的调查能力。

又如学完“长方体 、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后,我让学生找来一堆这些形状的物品“想象拼”,看谁拼的东西最多:有的拼汽车,有的拼坦克,有的拼机器人,还有的拼小动物……学习“对称图形”后,我又让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剪出各种各样的漂亮图案来展示。孩子们欣赏着自己的“作品”,体尝着创造的乐趣,感受着数学的妙用,高兴地又蹦又跳。

再如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后,请每位同学回家测算自己家的实际住房面积。还如学过小数的四则计算后,我有意设计一些数据信息不全的问题,让同学自己收集、补充、尝试解决。例如“10元钱可以买多少千克苹果?”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学生要完成此题,首先必须到市场上收集苹果的价格信息,然后挑选出价格最便宜和最贵的,再计算出可买苹果的千克数范围。就这样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也增强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荷兰数学家、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经说过:数学教学就是要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因为,离开生活的数学是一片没有魅力的“死海”!实践证明,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只是那些对生活还一知半解的学生们,他们自发感受到的数学对于生活的意义,仍然是朦胧的、肤浅的,甚至是无意识的。所以数学教学,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学,就是要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给孩子们一双“生活的眼睛”,让他们感到“数学有趣”、“数学有理”、“数学有用”。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独具匠心”,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示在课堂中,使儿童眼中的数学不在是枯燥乏味的数字,而是活生生的富有情感的东西;同时更要重视引导儿童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自觉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体尝成功的乐趣,感受数学的妙用,使儿童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更加的热爱数学。

上一篇:在小学体育教学课中如何渗透德育 下一篇:高中数学解题反思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