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等教育经费投入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7-09 12:51:46

新疆高等教育经费投入问题及对策

摘要: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教育投入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在知识经济形态中,只有高等教育得到发展,才会为知识经济提供合适的人力资源,才能满足知识经济发展的需求。本文通过分析新疆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实现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关键词:高等教育 经费投入 新疆

一、新疆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现状及问题

(一)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渠道单一

根据《新疆统计年鉴》(2006―2011年)中数据整理得到2005―2010年新疆高等教育投入来源的构成情况,从中可以发现:新疆高等教育投入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呈现总体上升趋势。一是国家财政性拨款的投入力度稳步提升,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二是作为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第二大来源的学费和杂费在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重稍有起伏;三是其余的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极其匮乏。例如,2010年新疆高等教育投入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70.13%,学费占23.89%,其他教育经费为4.3%,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经费占1.68%。(详见表1)

(二)高等教育投入占各级教育投入的比重明显偏低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4―2011年)、《新疆统计年鉴》(2003―2010年)中数据资料统计得: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中,高等教育投入占比在20%左右;而新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中,高等教育投入的占比在8%―10%之间浮动。国家财政性高等教育投入占各级教育投入的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可见,从高等教育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各级教育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比重来看,新疆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占各级教育经费投入的比重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占同期GDP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我国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在2012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4%,由于新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教育投入的历史欠账较多,因此近年来,虽然新疆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一直略高于国内的平均水平,但是实际投入教育的经费总量仍然偏低。其中,历年来新疆国家财政性高等教育投入占教育总投入的比重占新疆GDP的0.4%左右,然而同期全国的这一比例在0.6%左右。如果进一步考虑新疆的实际情况,新疆国家财政性高等教育投入会更低。(详见表2)

2002―2009年,国家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占同期GDP值的平均水平为0.65%,较新疆高出0.24个百分点。可见新疆高等学校教育投入的绝对水平虽有明显的增长,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政策建议

(一)优先安排教育拨款,改善高等教育经费不足的现状

一是各级政府应该建立相应的体制机制,通过法律或有关规定,确保财政教育支出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二是对预算执行中的超收部分,也要优先安排教育拨款;三是确保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明显提高;四是确保教育附加征收率和土地出让收益教育资金计提率提高。通过这四个方面来考察和评价政府工作效能,将加大教育投入真正落到实处。无论从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自治区综合实力的内在要求看,我们都必须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因此政府还应建立相应的教育经费投资机制,加大财政性资金的投入力度,以改善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提高新疆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水平。

(二)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积极改善高等教育投融资渠道

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要推动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体制的形成和完善。我们既要让主渠道发挥充分作用,也要转变办学观念,多种机制筹集办学资金。充足的经费投入是建立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多元化的投入来源是确保巨额经费的重要前提。因此,应在以政府投资为主体的前提下,积极改善高等教育的投融资渠道。一方面政府在政策方面对各类教育捐赠实行税收减免政策或优惠政策,鼓励个人、社会团体等捐赠教育事业,拓宽筹资渠道;另一方面高等院校可以通过建立基金会,吸收校友、名人或企业为学校捐款。此外,新疆作为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面向中亚扩大对外开放。可以扩大留学生的招收规模。

(三)加快实施“2011计划”,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

“2011计划”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我国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而进行的新一轮的投资计划,是高等教育改革战略性举措。高等院校应结合自身优势与特色,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已有的基础同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面向科学技术前沿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高等院校要发挥协同创新的引导和聚集作用,广泛争取社会多方面的投入和支持。通过实施协同创新计划,争取中央资金支持。

(四)调整高等院校培养方案,培养社会发展急需的紧缺人才

高等院校要围绕建设新疆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尽快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快培养自治区特色优势产业领域的紧缺人才。利用高校重点实验室、实验基地、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站聚集人才,加大对各类高层次人才引进、资助的经费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各类培养平台在硬件投入和科研创新方面的支持,使其成为支撑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集聚高端人才的重要载体。依托特变电工、金风科技、中泰化学等大中型骨干企业,作为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尽快培养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有较高造诣的技术带头人。

参考文献:

①靳希斌编著. 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12―15

②王晔,王召华.国外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融资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财会研究,2007(2):45―47

③唐斌. 教育多元筹资问题研究――兼论第三部门在教育筹资中的作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7―14

④樊元,秦燕.产业集聚视角下的要素西进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04):103―104

⑤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教计[2012]7号

上一篇:改革进展情况综述及改革建议 下一篇:温州借贷危机、利率双轨制与利率市场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