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经济原则在短信用语中的应用分析

时间:2022-07-09 12:03:39

语言经济原则在短信用语中的应用分析

摘 要: 手机短信作为时下最流行的信息传播和交流方式之一,对年轻人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主要从语用学角度出发,探讨语言经济原则在手机短信用语中的应用,并对影响语言经济原则在短信用语中应用的因素作了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 语言经济原则 短信用语 应用分析 影响因素

1.引言

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手机的普及,手机短信这种新的信息传播和交流方式不仅成为一种交际手段上的革新,所带来的还有交际观念的更新,并由此带动语言特点的变化。可以说手机短信如今正悄然进入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弹指之间,一条短信便诞生了。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拇指一族”的沟通既没有电话语音交流转瞬即逝的缺憾,又无需像书信往来般字斟句酌。短信用语是随意而快捷的,短小的文本与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相适应,人们可以快速地编写和阅读短信内容。在短信编写过程中,人们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一个重要的语用原则――语言经济原则。本文旨在从语言经济原则角度出发来分析短信用语,并对制约经济原则运行的因素作探讨。

2.语言经济原则概述

对语言的简化是人类创新能力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突出表现,其出发点就是语言经济原则。语言经济原则是语言的一条基本原则,与人类的认知模式密切相关,它能以简明的规则和快捷的方法来驾驭并处理复杂的语言现象。

功能学派代表人物法国语言学家A. Martinet在其著作《语音演变的经济原则》中从历史角度考察了语言使用的经济性。他认为交际和表达的需要始终在变化发展,促使人们采取更多更新的语言单位,而人在各方面表现出来的惰性则要求在言语中尽可能减少消耗,使用省力的、已熟悉的语言单位;语言演变的动力正来自这种交际需要和人的惰性之间的冲突。[1]

Quirk等语言学家从言语交际的角度提出“尽量缩约”的原则,即“不管任何特定情况中人们关于最清楚的表达持有什么样的理由,一般总是强烈地倾向于采用最经济的变体,即那种表现最大程度缩约的变体”。[2]

Leech在其著作《语用学原理》(Principle of Pragmatics)中阐述了“经济原则(Economy Principle)”的语用思想,即“当传达的信息既短小精悍、意义又完整无损时,编码和解码过程将既省时、又省力”。[3]

著名的美国语言哲学家Grace提出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中也包含了经济原则的思想。Grace认为,人们的言语交际总是互相合作的,人们在谈话中遵守的合作原则包括四个范畴,每个范畴又包括一条准则和一些次准则。其中,量的准则(Quantity Maxim)要求交际者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但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方式原则(Manner Maxim)要求人们说话简要、避免赘述,同时避免晦涩和歧义。[4]

Hom则把Grace的四个准则改造为数量和关系两个原则,这两条既矛盾又统一的原则相结合的结果是:人们在交际中总是倾向于用最经济的话语来表达最充分的信息。[5]

在Levinson对Grace的古典理论进行修补从而得出的“新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三原则中,信息原则和方式原则也体现了同样的经济原则思想。尤其是“极小量准则”(Maxim of Minimization)提到:说话人“说得尽量少”,只提供实现交际目的所需的最少的语言信息,而听话人要对之进行信息扩大处理和极大量的推理,理解说话人是说少含义多。[6]

Sperber和Wilson把语用和认知相结合,开创了关联理论,提出“明示推理交际”模式(Ostensive-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和“最佳关联”原则(Principle of Optimal Relevance)。他们认为:明示交际中交际双方为了获得最好的语境效果,说话人必须使用具有最大关联的明示刺激信号;而听话人则期待最佳关联。以有限的明示信号和处理努力来追求最佳的语境效果,“关联理论”正体现了人类语言行为的经济原则。[7]

从上述诸多关于语言经济原则的论述中可以看出,语言经济原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特征:一是数量上的减缩,二是质量上的提高。从文本角度来看,语言经济原则在短信用语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语言经济原则在短信用语中的应用分析

在实际交流过程中,语言经济原则在短信用语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广泛使用省略语体的简化语句

在编发短信的过程中,大多数人往往不愿意把太多的时间花费在编写短信内容上,而只求能用尽可能简短的话语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图即可。因此,诸如“好”、“行”、“知道”、“快点”、“到了”等话语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短信用语。在繁忙的时候或是需要迅速传递信息的情况下,效率优先成为最关键的因素。对于书面文章中要求的结构完整这一条规则在短信用语中却往往被打破了,像主语、定语、宾语、状语等句子成分通常就被省略掉了。这些省略语体的简化语句虽然简短,但是言简意赅,在信息传递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尽量减缩文本,并因此减少两者在编、解码时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结合双方语境就能顺利达到交流目的,从而使言语交际变得快捷流畅,无疑是语言经济原则应用的最好体现。

3.2用同音字词代替原字词

现代年轻人编写短信用得最多的输入法就是拼音输入法,主要是因为其易学易会,并且不用记忆每一个汉字的笔画和笔顺。跟笔画输入法相比,使用拼音输入法最大的缺点就是同音字太多,输入一个音节会同时显示出多个同音字,而往往所需汉字并不是显示在第一个位置或前几个位置,有时甚至显示在下一行,需要按一次翻页键才能找到。为了提高输入速度和交流效率,很多年轻人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了同音的别字来代替原字,虽然从严格语法意义上来说不合乎规范,但却受到了大多数年轻人的青睐。因为通常情况下这并不影响双方的正常交流,并且有时候还能制造一种特殊的幽默效果,所以很多人即使在明知打错字的情况下也并不去改正。比如有些年轻人在圣诞节时把原本的“圣诞快乐”故意输成“生蛋快乐”,以营造幽默诙谐的效果。

尽管有相当一部分语言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反对短信用语中使用错别字,但是反对归反对,大部分年轻人仍然都在使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年轻人较强的反叛意识,另一方面是由于现代社会强调效率至上,其实在这种现象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语言经济原则在起作用。

3.3用最简明的标点符号代替常用话语

与使用电脑进行网络聊天相比,使用手机编发短信就显得麻烦得多,这主要是因为用手机键盘打字的速度会比用电脑键盘慢得多,尤其是在输入标点符号时显得更为烦琐,所以很多年轻人都会倾向于使用一些最简明的标点符号来表达一些最常用的话语,这种情况尤其运用在回复对方的短信时。如使用“?”表示“为什么”、“怎么可能”、“真的吗”等一些表示疑问的话语,使用“!”表示“你真牛”、“佩服”等表示强烈感彩的话语,使用“!?”表示“太牛了,怎么可能啊”等带有惊叹同时又夹杂疑问的话语,使用空格表示“无语”,等等。

对此可用Sperber和Wilson于1986年在《关联、交际和认识》一书中提出来的“关联理论”进行解释。他们发展了“关联”来解释交际和认知,关联是贯穿于认知、交际过程中一条无形的线索,是人们进行认知和交际的基础。通过关联,人们可以更好地解释人们如何对世界认知,以及人和人之间如何交往。比如上述最简明的标点符号在双方的认知语境中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对于发送者而言是一种最经济的信息传递方式,而对于接收者而言也没有什么理解障碍,因此交际双方可以顺畅地达到交流目的。

3.4省略大部分标点符号以求最大限度的方便快捷

由于手机键盘很小,不可能像电脑键盘一样单独为众多标点符号设置按键,因此在输入标点时往往要进行较烦琐的切换,导致操作不便,许多年轻人在编发短信时干脆就省略了标点符号,尤其是针对内容简短的话语,比如:“在干嘛呢”、“OK”、“想你”、“见面再说”等。或是直接用便捷的空格捷代替一般的标点符号,比如“在干嘛呢 我想你”、“现在有事 待会再联系”、“路上堵车 晚点到”等。归根结底这种标点符号的省略都是由于语言经济原则在起作用。

4.影响语言经济原则在短信用语中应用的因素

4.1主观因素

人们为了提高信息交流效率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快节奏的需要,在使用短信用语时往往言简意赅,常常省略句子成分。这样既便于发送方快速地编写短信内容,又便于接收方快速地加以阅读,整个信息传递过程中都充分运用了语言经济原则。尤其是对于广大年轻人和青少年来说,手机短信作为使用频率最高的交际方式之一,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在语言经济原则充分作用下的短信用语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隐秘性特征,一般的成年人特别是父母很懂得它的具体含义。[8]此外,在语言经济原则作用下的短信用语不仅简短随意,而且有时可以营造幽默效果并展现个性。

4.2客观因素

首先,目前我国各大通信运营商提供的短信服务都是按条数来收费,一般每条短信的最大信息量限制为160个英文字符或70个汉字。因此通常情况下人们出于经济因素不愿意多编写详细的文字来交流,而是大量使用了省略语体的简化语句。经济因素在群发短信时体现得更为明显。比如在发送字数为80个汉字的句子结构完整且标点齐全的短信时,因为一条短信最大的汉字容量为70个,系统会自动拆分成两条短信发送并且按两条短信收费。但是若充分应用语言经济原则,省略非必需的标点符号并且省略不影响双方交流的句子成分,就可能将短信内容限制在70个汉字之内。若按一条短信1角钱来算,应用语言经济原则,发50条短信就可以节省5元钱,实际节省了一半费用。其次是短信内容在起作用。人们收到短信后一般会确定其重要程度。如果是对于极为重要的信息,在回复时选择的用语就应相对详细与规范,此时就不宜过度使用语言经济原则,以免引起误会和对方的反感。如果收到的是垃圾信息,接收者可能根本就不会回复,而是直接删除,这是语言经济原则的极限。因为合作原则要求谈话双方的话语都要跟话题有关联,不说和话题无关的话,而垃圾短信就是接收者的认知语境里不希望存在的事物。最后,手机键盘操作起来远不如电脑键盘方便快捷,尤其是在输入标点符号时切换非常麻烦,因此也从客观上要求使用者充分应用语言经济原则。

5.结语

语言经济原则作为一条最常用的语用原则,在手机短信这种新兴的信息交流方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无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部分青少年滥用或是故意误用语言经济原则也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书面写作中不规范不严谨、部分汉字音形义混淆与错用,等等。因此,相关的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应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加以合理的指导。

参考文献:

[1]Martinet,A.语音演变的经济原则[M].1955.

[2]Quirk,R.et al.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London:Longman Group Ltd.,1985.

[3]Leech,G.N.Principle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 Group Ltd.,1983.

[4]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5]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Levinson,S.C.Pragma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7]Sperber & 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8]胡佳.法语手机短信的语言学特征[J].法国研究,2007,(03).

上一篇:关联理论和具有文化意义差异性的语言翻译 下一篇:体育课程改革中的新型师生关系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