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品制造”到“文化创造”

时间:2022-07-09 08:50:58

从“产品制造”到“文化创造”

万事利集团创业30多年来,始终专注丝绸产业,深刻挖掘并传承弘扬中国丝绸文化,将传统丝绸与文化创意、高科技相结合,“跳出丝绸做丝绸”,在传统丝绸面料服饰的基础上,开辟发展了丝绸文化产品、丝绸装饰及丝绸艺术品等三大创新领域,实现了丝绸从“面料”到“材料”的转变,并通过品牌化和信息化建立新的商业模式,实现了从“产品制造”到“文化创造”的华丽转身,走出了一条“传统丝绸产业+文化创意+高科技=新兴产业”的转型升级新路子,成为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典范样本。

聚焦“万事利现象”

万事利集团是改革初期建成立的第一批浙江民营企业之一,成立于1975年。经过38年发展,现已成为一家以丝绸文化创意为主业、以资产经营和资本运作产业为辅业的现代化企业集团。集团现有员工近2300名,年销售额超过60亿元,总资产逾30亿元。

近年来,万事利集团在董事局主席、党委书记屠红燕的带领下,实现了从“产品制造”到“文化创造”的华丽转身,走出了一条“传统丝绸产业+文化创意+高科技=新兴产业”的转型升级新路子,成为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典范样本。通过科技创新,目前集团拥有专利、自主知识产权项目和技术160多项。2011年,万事利集团被国家发改委授予“部级企业技术中心”,并被认定为“浙江省企业研究院”,下属两家控股子公司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集团拥有强大的丝绸科研技术队伍及设计研发团队,集团现有科研技术队伍专职工作人员200人,设计开发团队现有设计师150人,两支强大的设计研发队伍有效地支撑了企业设计研发创新体系。

特别是近年来,万事利通过“大事件营销”模式,实现了企业的完美转变和产业的转型升级。2000年至今,万事利先后参与了上海APEC会议、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及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等六大世界级盛会并对中国丝绸进行了精彩演绎,让世界再次聚焦中国丝绸,因此被称为“世界级盛会上的万事利现象”。

万事利集团先后获得“中国丝绸行业竞争力10强”企业、“全国服装行业百强”企业等称号,并连续八年蝉联“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999年,“万事利”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国内丝绸行业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2004年“万事利牌真丝绸面料”被授予为中国名牌产品。据中国丝绸协会统计,2011年,万事利集团是全国丝绸行业中获得专利数最多的企业;是全国丝绸行业中参与制定标准最多的企业;2011年,真丝印染绸产量位居行业第一、丝绸服装产量位居行业第一、丝绸文化产品销售位居行业第一。

科技创新 文化转身

万事利集团之所以能打破丝绸即面料的传统概念,不仅在于具备了对丝绸文化的深刻理解及丝绸行业经营的丰富实践,关键还在于万事利所具备的强大科技创新能力。多年来,万事利通过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公司共有33个科技项目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和新产品奖。2011年,万事利获得丝绸行业唯一的部级企业技术中心。

如果说,技术创新奠定了万事利前进的步伐,而个性化定制,则成就了万事利的魅力。万事利对“做什么”有一套独到而又深刻的理解,它将做礼品区分为四个境界,即:大众化礼品,特点是快捷、同质化,但是较为“盲目”、“钱”味太重;“自我文化”礼品,能够体现送礼者特征,但是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客户文化”礼品,虽然重视客户,但是缺乏彼此之间的沟通;“客户和自我文化”礼品,最适合作为心灵的交流、文化的使者、友谊的见证。

基于这样的认识,万事利非常清楚应当“怎么做”——主打“个性化定制”,核心在于以客户为导向的主动营销,万事利会主动找到客户,尽可能了解并贴近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整体的礼品解决方案。现在,万事利集团下属的礼品公司已经积累了愈万家优质客户。

与此同时,集团还非常重视人才培养,把党建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积极以建党促进集团的人才梯队建设。先后与清华、北大、浙大等高等学府建立联系,成立高级经理培训班、万事利大学、丝绸艺术研究院等,与浙江理工、万向职业技术学院等合作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引进了一流技术和管理人才,为集团发展做好了聚才育才工作。集团党委还实施党员人才工程,努力把生产经营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技术骨干,把党员生产经营技术骨干培养成经营管理人才,保证了党组织真正成为创业创新创意的人才聚集地,现在在集团的中高层管理队伍中,党员覆盖率已达80%,集团党委成为了企业凝聚优秀人才的战略高地。

“万事以人为本,事利以和为重,利以社会为责”的企业文化,凝练出了“天地人和万事利”的文化精髓,万事利突破传统走向了文化振兴的创新路。

转型的路上

“中国丝绸已经有5千年的历史,这期间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丝绸行业的企业并没有太多变化,所以不死是不正常的。”万事利集团总裁李建华对此深有感触,“实际上,所有的企业家都在创新,都在创业,都在不断地挑战自己。万事利过去是一个非常传统的纺织企业,最近10年,我们一直在寻求变化,变化得非常辛苦。”

企业转型升级,并非义士。而对于万事利来说,这好比是第二次创业。“我作为一个二次创业的人,要把丝绸这个传统的行业变成一个现代服务业的文化产业。”在二次创业过程中,万事利目标是:第一,把万事利丝绸定位为高端奢侈品;第二,强化丝绸代表中国文化的符号意义(目前,万事利已经把丝绸运用到了APEC会议、奥运会、亚运会等国内外大型活动);第三,把丝绸定义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从面料变成材料的过程,是万事利二次创业的关键,如今我们把它可以用来做成卷轴、衣服,也可以做成沙发、墙纸,甚至凳子。”李建华自豪地说:“如果说我们过去做丝绸面料能够赚2元的利润,那么变成丝绸材料后,可以用来做装潢,做成艺术品,由此可以赚2000元甚至20万元的利润。”

一次华丽的转身,实现万事利的跨越发展。但并不是所以的转型,都叫“成功”。“企业创业成功的概率非常低,特别是民营企业所面临的是一个非常不确定的环境,如果想创新发展,就必须要有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判断游戏规则的能力。”李建华强调,未来中国的企业需要做四件事:一是交流,如果企业要做大必须有行业以外的跨界交流;二是从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发展;三是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打造企业生态圈;四是除了赚钱,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远大的使命、核心竞争能力以及卓越的团队是我们未来成功的三大要素。”

经过沉淀,万事利走出的“从品牌出发,以文化落脚”的转型升级之路,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上一篇:上海自贸区试点将使中国经济更有效率 下一篇:七匹狼的绝地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