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课堂反馈的策略

时间:2022-07-09 08:34:02

摭谈课堂反馈的策略

摘 要: 课堂反馈能帮助学生知道自己已学知识程度,并进行调整,并使学生感到得到老师的重视,学习动力明显增强。巧妙运用言语反馈和非言语反馈,借助其他教师和学生参与课堂反馈,对学生进行有意注意,关注细节反馈等进行有效反馈,为教师有效监控课堂,及时调整教与学的活动提供方法,从而对教学实践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课堂反馈 言语反馈 非言语反馈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反馈信息可使学生强化正确,改正错误,找出差距,促进努力。教师可以从反馈中掌握情况,改进教法。以下提出如何进行有效反馈的策略,为教师及时调整教与学的活动提供借鉴。

1.言语反馈

1.1问题反馈

提问是师生双方发出的唯一要求对方做出反馈的语言信息,唯有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才能将思维活动引向深入,逐步揭示事物的本质。在知识的关键点处,教师可以设计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即用“问题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反馈,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对话式的课堂教学中师生语言的碰撞,其实也是思维碰撞的过程,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诊断学生的认知障碍,并提供支架,同时多样化的问题,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参与。但是,有些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认为把学生难倒了就显示出自己有水平,长此以往,无形中会挫伤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1.2应答反馈

在应答时,教师要学会耐心等待,提问后不要急着要求学生回答,停留2秒或延迟一些时间,给学生思考。当学生回答时,注意直面学生,认真倾听,避免流露出不满、不耐烦的神情,比如看时间,甚至不耐烦地说:“你坐下来吧,这么简单的问题也不懂,下一个同学回答。”消极的语言评价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甚至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在抽取学生代表反馈教学效果时,努力做到好、中、差的学生都有,最好做到好、中、差比例为1∶2∶1。对于低难度问题,可随机提问,提供舞台让学生表现,让尽量多的学生表达。对于高难度问题,停顿10秒左右,努力让学生充分思考,努力保持激励和赞扬,使得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2.非言语反馈

有研究显示: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非语言交流占所有沟通形式的65%。发挥课堂教学反馈的有效性,巧妙地运用非语言反馈策略尤其重要。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教师,当给学生不同的期待,寄予学生更大期望,在上课时给予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学生会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因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学习时加倍努力,进步飞快。教师要充分利用“会说话的眼睛”,你的微笑,善意的触摸,身体稍稍向学生倾斜,等等,都能表达对学生的关爱和期待。

2.1目光反馈

应答时,当发现某些学生跃跃欲试却欲言又止时,要迅速投去热情的目光,鼓励他鼓起勇气回答;当学生回答准确无误时,应喜悦的目光;当学生回答不正确时,不要流露出半点埋怨、责怪,而是充满谅解、鼓励与希望。总之,教师要用“会说话的眼睛”,给予学生真诚的鼓励。当教师用饱含期待的眼神看着学生并运用恰当的手势辅助、适时点头,无形中会传达给学生一种认同感和关爱,营造着一种温暖的、关心的、情感上支持的气氛。

2.2肢体语言反馈

当教师的面部表情传达出高兴、热情、赞赏等肯定信息,就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请学生回答问题时,或者和学生说话时,如果注意让身体略向前倾斜,就会使学生有一种备受尊重和重视的感觉,无形中增加师生之间的默契。当倾听或表扬学生时,保持与学生的距离在75~125厘米,以表示关注和鼓励。面带微笑看着学生,身体微微前倾,甚至在学生回答声音很小时,微微弯下腰来,这些都表示教师在认真听学生的回答。教师的颔首、微笑、倾听或赞许等,都会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感应和共鸣,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沟通交往作用。

3.综合教学机智反馈

3.1借助其他教师参与课堂反馈

如何实现课堂反馈的有效性呢?建议教师邀请其他同行参与到课堂中,在教室里收集与学生交流的数据,包括学生中哪些群体被提问、被打断、被问更简单的问题,或者比其他群体得到更多的表扬。尤其在一些问题的提出或讨论中,因为教师一些使人感到疏远的态度、行为和怨言,所产生的影响隐蔽在表象之后,它们是微妙的,不容易觉察。要想了解是否所有学生在课堂中感到被平等地重视、尊重和聆听,需要教师在课后和学生交流,分享他们从课堂中获得的反馈,并借助其他教师提供的课堂观察信息,及时反思和调控自己的行为,促进课堂反馈的有效性。

3.2有意注意反馈

站在讲台上的教师,往往给予坐在右边的学生更多的目光接触,更多的鼓励和表扬。因为人习惯关注右边,包括目光和行动,往往无意中忽视左边座位的学生,久而久之,学生的自我认同感被削弱,得到关注的机会减少,如果这种消极的体验被多次强化,就会对学生学业和情感产生负面影响,使他们变得不专注、愤怒、好斗。在一次研讨课中,坐在后排靠左边窗的学生总共举手4次,教师始终没有注意到他。课后他气冲冲地跑到教师跟前说:“以后在你的课上我再也不回答问题了。”教师立即愣住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其实教师不知道,不是学生不愿意回答,而是他的无意忽视,降低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传达负面的消极暗示:老师不关心我的学习。所以,教师要对左边的学生给予有意注意,比如有意识地让左边更多学生发言,走到他们中间讲课,等等。

3.3巡堂细节反馈

教师往往会忽视一些细节,比如演示实验,教师走到第一、第二组中间,巡回到第三、第四组后就回到讲台上继续讲课,第四组和第五组的学生伸长脖子想看看实验现象,却没有得到响应。或者教师巡看学生做练习,近水楼台,只看了前排和坐在中间的一些学生的情况,没有走到后排,等等,这些细节行为,易引发学生的不满:为什么老师只偏爱某某组的学生,对我的表现从没有放在眼里。教师的无意行为,对学生产生了消极暗示。教师在巡视课堂时,应关注到每个小组,巡堂时,一定要走到教室后排再返回,尤其要关注后排学生的学习行为,因为这可以给学生传达积极的心理暗示:老师在关注我的学习。

总之,课堂反馈的有效性,最关键在于教师要树立一个理念:反馈和评价的目的,是尽可能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得到关注,激发其继续挑战和参与学习的信心及兴趣。

参考文献:

[1]杜晓明.及时反馈[J].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3(3).

[2]黄建云.新课标下的“反馈式”教学设计的思路初探[J].考试周刊,2007(26).

上一篇:绿色煤炭矿山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研究 下一篇:空中交通容量的流量控制和评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