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及其阅读器行业版权保护问题初探

时间:2022-07-09 03:24:18

电子书及其阅读器行业版权保护问题初探

【摘要】技术进步给出版产业注入了全新的活力,电子书以及电子阅读器市场发展方兴未艾,版权作为一个制约性的因素成为行业发展壮大的关键。本文从明确授权主体、版权保护重要意义、保护措施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一新兴行业的版权相关问题。

【关键词】电子书 电子阅读器 版权产业 版权保护

如今,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给出版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传统图书市场以码洋数字作为衡量收益大小唯一标准的格局已经被打破,“数字化”这一概念及现实正逐渐成为主流话题,图书也正在缓慢地从纸墨氤氲的香气与质感中走向虚拟的二进制代码――电子书时代。而电子书作为一种新技术的产物能否在未来实现跨越式发展,其关键在于背后的版权问题能否得到合理的解决。

一、作为版权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子书及其阅读器行业

1、版权产业。版权即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类型,指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权利(包括财产权、人身权)。版权产业这一概念最早于1978年在瑞典被首次提出,在我国也被称为“文化产业”。对这一概念的定义,我国学者通常认为,版权产业是指个人或行业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与享有版权的作品有关,并直接或间接的受版权法律规范的产业。主要包括与复制、发行、传播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有关的行业以及收集、存储与提供信息的信息产业。①

显然,从上述定义可见,图书出版发行业是版权产业的核心支柱产业,而电子书作为传统图书的数字化表现形式,仍然具有书籍的本质属性。总结起来,大体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将已出版的纸质图书进行数字化技术处理后成为以电子显示屏为浏览载体的电子书;一种是在网络上或移动数字阅读终端上原创发行的电子书。无论属于哪种类型,电子书与印刷型图书共同归属于版权产业这一大框架之下,它们绕不开的共同点便是版权问题,包括版权的授权和保护等问题。

2、电子书及其阅读器行业发展现状。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出版业就已经注意到了电子图书的前景。但直到2007年以前,大部分业内人士,无论是出版社工作人员、相关专家学者、还是社会大众,都还在忧心忡忡于电子书是否能够赚钱,而根据美国出版商协会的统计,2009年,全美最大的13家出版商的电子书销量同比暴增176.6%,销售额超过1.69亿美元,占整个图书销售市场的3%,虽然3%的份额暂时无法撼动整个出版市场的格局,但2010年无疑将成为电子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②在中国,从占市场份额95%以上的汉王电纸书的迅猛发展便可窥见市场热度,从2008 年8 月到2008 年12 月底,汉王电子阅读器在4 个月的时间里销售了5 万本;2009 年的上半年, 汉王科技的电子阅读器销量已接近10 万台。③

在市场蓬勃发展的环境下,在众多硬件生产商、电信运营商、内容提供商等新力量介入行业进行攻城略地的现实情况下,如何保证产业链能够健康稳定地发展,在技术创新大踏步前进的同时,继续做好内容的创新、行业的创新,平衡产业链中上、中、下游各方的利益,充分保护内容产出源头――作者的创作积极性,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也即版权问题。

二、版权授权主体问题

电子书与纸质图书一样都具有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传播权、演绎权等基本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在电子书的版权问题中,由于涉及到的授权主体问题纷繁复杂,因此产生版权授权主体不明的情况。

2010年6月30日,中华书局诉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汉王电纸书产品预装古籍作品涉嫌侵犯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著作权一案,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开庭审理。作为电纸书硬件商的汉王科技在没有认真查验核实国学网是否具有点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版权的情况下,便用一揽子授权法将其收录到自己的电纸书产品中,作为预装内容售卖给消费者。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汉王科技希望通过版权授权来规避可能出现的纠纷,然而这种防范法律风险做法的前提便是要明确知晓版权授权主体究竟是谁。

三、电子书版权保护对产业的意义

当已经获得合法授权的数字化作品成为电子书的内容之后,电子阅读器终端对于数字内容的保护就成为行业中最关键的一环。在网上免费下载图书成为人们的习惯,而付费阅读发展却步履艰难之时,对电子书内容的版权保护就成为关系着行业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内容提供者与内容流通服务平台因为盗版泛滥而只能从电子书行业获取微博的利润,那么内容生产者的创作积极性将会受到打击,参与数字化的进程也将放缓,拒绝提供最新的作品作为电子书行业销售的强劲内容来源,导致的后果则是行业发展会因为内容的匮乏而举步维艰。当年如iPod一类的MP3播放器让硬件厂商盈利颇丰,却将传统唱片业推向了深渊,现在,音乐迷们习惯于通过网站提供的免费音乐下载功能来听音乐,整个音乐产业因盗版损失巨大。

电子阅读器的出现是否会重蹈覆辙,让传统出版业也陷入绝境,这主要还依赖于阅读器对于数字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否彻底。因此,电子阅读器对于版权保护的重大意义在于,“电子出版容易被复制、容易被拷贝,所以很难盈利,也很难得到应有的重视。但是,电纸书弥补了这一重大缺陷。电纸书的存储器拷进数据之后就不会再被拷贝走,从源头保护版权。”④这样可以防止消费者随意将电子书免费转给其他人,可以有效保护出版社和作者的利益。而饱受诟病的盗版问题的解决对于现代数字出版而言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内容保护措施,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参与者的利益都将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

随着数字化技术与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对作品的利用机会和使用方式发生了更加深刻的变革,传统的版权利益平衡观念亟待重新审视和解读。要保护和激发作者的创作积极性,则必须依法保护作者的正当权益。这就是版权所具有的专有性的特点,版权保护在智力劳动成果、鼓励民族智力创新,维护市场的秩序,营建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文学艺术、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彰显。⑤

四、版权保护措施

传统的版权保护模式是以著作权法律法规为主要依据,以处理法律纠纷机制为核心的规则体系。然而现代社会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我国国务院于2008年6月5日颁发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中就明确提到:“有效应对互联网等新技术发展对版权保护的挑战”。因此,新的版权保护应该利用社会各界的力量,在原有的传统模式的基础上扩充方法,真正实现版权价值。

1、加强公民的版权意识。今天,版权保护已被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联系到了一起。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全社会范围内尊重版权的观念与意识还处于低水平的阶段,国民的版权意识还普遍薄弱,全社会对版权保护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民族创新能力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还认识不够。因此面对盗版猖獗的现象,在版权保护方面,除了法律、行政等保护手段外,更重要、更治本的便是普及全民的版权意识。

2、使用版权保护技术。通过技术来保护作品不被擅自使用是目前最直接、最见成效的方法。技术保护措施包括了控制接触作品的技术措施,控制使用作品的技术措施,控制传播作品的技术措施,以及识别非授权作品的技术措施。⑥2001年l0月修改通过的《著作权法》,新设了“信息网络传播权”、“禁止避开、破坏权利保护技术措施权”、“禁止删除、改变权利管理电子信息权”等著作权项,完善了技术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电子书行业较多使用的是一种被称为数字权限管理DRM(Digital Right Management)的技术来保护数字化内容。DRM是一个管理数字版权的机制,藉由计算机软件或硬件来限制数字电子书使用的权限 (例如使用期限、使用次数和使用范围等),达到防制盗版的功用。例如限制这本电子书可阅读的章节,或限制使用者的阅读期限,这些都是DRM常用的功能,因为电子书可以透过因特网,将可快速的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DRM数字版权系统将会是重要议题。⑦

数字水印技术也是一种较为便捷的为避免文本被非法复制和盗用而采取的技术措施。标识有作者、所有者、发行者、使用者等名称的记号隐藏在文本中,使拥有版权的人易于查找和辨认,而用户只能在屏幕上阅读,却无法复制。

除此之外,还有权限设置方法等多种相关的技术措施。各个电子阅读器生产商都通过使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来保护各自的产品免遭盗版,例如北大方正推出的方正Apabi方案的核心就是版权保护,具体措施是:(1)通过Apabi下载过的电子书,只能在下载的PC机或笔记本电脑上阅读,采用专用阅读器,每次复制字符不超过64个汉字,下载的电子书与本地机器捆绑,一本电子书仅限在一台机器上阅读,这些措施可防止非法拷贝和非法传播;(2)提供精确的电子书销售数据,为出版社、发行商、网络书店之间的商务往来提供依据。⑧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电子出版物出版管理规定》等相关保护版权的法律法规,然而电子书以及电子阅读器属于新兴事物,现有的法律法规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很多问题上还存在法律漏洞或不明晰的情况,还有不少存在争议的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电子书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国家应该从战略高度进一步加强版权法律法规修改完善及普法宣传工作、积极建立新形势下的版权纠纷调节机制。

4、创建公正公平的外部环境。政府部门在引导、推动电子书行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立规范、高效的版权监管体系应当是一项极其有利于电子书版权保护的举措。有关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帮助业界规范市场秩序,从源头上规范出版单位与作者的数字版权归属,设立数字出版资质准入机制,鼓励建立国家级数字版权交易平台和国家级数字版权内容平台。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也可以从市场监管方面,为电子书产业的健康发展创造公正、公平的外部环境。⑨■

参考文献

①尹树东,《版权产业与版权保护――国外版权产业法律规制述评》[J].《大学出版》,2009(6):50-54

②王睿,《iPad破冰电子书江湖》[J].《出版人》,2010(5、6):17-19

③李巍、牛芳,《3G 电子阅读器将成气候中国市场仍有四个难题期待突破》[J].《世界电信》,2010(1、2):113-116

④佚名,《架起数字媒体出版时代的阅读桥梁――专访汉王科技董事长刘迎建先生》[N].《中国传媒科技》,2009(7):36

⑤包韫慧、陈丹、梁靖,《数字环境下的版权利益平衡与版权产业发展》[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0(1):16-19

⑥吴汉东,《网络时代的版权产业和版权保护问题》[J].《法人》,2009(1):54-56

⑦江伟铭、赖志军,《Android 电子书DRM解决方案》[J].《电子与电脑》,2010(5):71-74

⑧崔倩,《电子书版权的技术保护措施》[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4(6):61-62

⑨马力海、张波,《电子书背后的著作权困惑》[J].《出版参考》,2010(6):16-17

(作者: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上一篇:浅析本土电影的跨文化传播 下一篇:二战后美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发展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