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民族脊梁

时间:2022-07-08 08:08:20

汉字,民族脊梁

一、凸显字理,感受语言文字魅力

中国的汉字在音律、形体、情趣方面在世界上别具一格,颇具魅力。例如,对联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左右两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词语相对,平仄相调,内涵相联,真可谓无独有偶,巧夺天工,特别是一些内含字理的对联,尤显情趣。如

A 此木为柴山山出,白水作泉日日昌。

B 六木森森,杨柳梧桐松柏,三水淼淼,海洋湖泊江河。

A联属于拆字联,把“柴”、“出”、“泉”、“昌”进行分拆,这实际上是进行了汉字结构的分析。B联除了对“森”和“淼”进行分拆外,后续的“杨柳梧桐松柏”和“海洋湖泊江河”又凸显了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汉字字理的特征仍然十分突出。中国的对联如此的对仗工稳、平仄相对、音律有致,这是线性的拼音文字不可比拟的,显现了汉语言文字独具的特色,特别是每到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张贴春联,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更是中国的一大奇观。我们的语文实验教材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多种教材选用了“对子”形式的识字课。

此外,运用猜字谜的形式,也能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字谜的形式古已有之,它跟汉字的音、形、义关系密切,课堂教学中突出字理的猜谜也是十分有助于学生对汉字形义的识记和文化知识的吸纳的。 例如:

上山割草木,加水反复煮; 一人欠着身,俯看皿中物;

熬出颜色来,再放丝和布; 此物真是美,两滴口水出;

搅和九次后,白布变蓝布。 于是起坏心,把它偷回屋。

(染) (盗)

从上例可以看出,作为课堂上识字教学中的猜谜与社会上的文字游戏式的猜谜是不同的,它特别注意汉字音形义的联系,突出字理的构成,通过猜这些形义结合的字谜,加强了学生的思维训练,获取了历史文化知识,感受到汉语言文字特有的魅力。

二、分析偏旁字理,教一个得一串

汉字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形声字,掌握了常用的、组字率较高的象形字以及用它作形旁时用于表义的特点,就能形成识字的能力,进而“无师自通”地创造性地学量的形声字以及会意字。例如:

学了“火”字并懂得“火”作偏旁时变写为四点底“灬”(“燕”字的四点底是燕尾的变写),那么,当学到“热”、“煮”、“照”、“煎”、“熬”、“熟”、“烈”、“焦”、“蒸”等字时就能自觉地用“火”去析解它们的形义。

学了“首”字(表人头)并懂得“首”作形旁时变写为“页”, 那么,当学到“顾”、“颈”、“项”、“颜”、“顶”、“须”、“烦”等字时就能把该字与“人头”联系起来理解。

如果了解了“手”可变写为“扌”、“又”、“”“”、“廾”以及与手有关的偏旁为“爪”、“彐”、“攵”、“ 攴”等,那么,学到“挥”、“举”、“取”、“看”、“有”“戒”、“牧”、“采”“秉”、“敲”等字时,就能自觉地用“手”或与手有关的动作去析解它们的形义。

总之,掌握了常见的偏旁部首的含义,学生就能形成识字的能力。例如“烹饪”这个词,即使学生不会读,但是,只要他懂得四点底“灬”表示火,“饣”是食字的简写,食字旁与食物有关,那么,就能轻易地推出“烹饪” 的大意是烧煮食物的意思。依据字理,汉字出现在学生眼前时,就由一个个抽象的符号,变成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图画。很多教师教了多年还不知道“热、煮、烈、烹”等字下的四点底是表示“火”,只是机械地说“四点底”,甚至有的说是“四点水”,其实,真是“水火不相容”啊!再如下面的一些汉字偏旁也是常常混淆的:

“心”字做偏旁写作“忄”一般教师也知道,而“恭”和“慕”的“”是“心”的变写则不甚了解。“月”在左旁和下底表示肉(除“朦胧”两字外)而非表示月亮之“月”,而一些教师在教学“肚”字时竟说形旁是月亮之“月”,人吃饱时肚子圆圆的像个圆月亮,肚子饿时瘪瘪的像个弯月亮,按此说法,在讲到“腿、肝、肠”等字时真不知他如何才能自圆其说。至于“然”、“祭”两字的左上部件也是“肉”的变写,可称为斜肉旁,相当部分老师对此感到更模糊。

左“阝”和右“阝”分别表示山岭高地和区域方位,而仍有相当多的教师认为左“阝”是表示左边的耳朵,右“阝”是表示右边的耳朵。“刀”做右旁是立刀旁,变写为“刂”还清楚,而对“师”、“辨”中的“点撇刀”则不知为何物。“玉”做偏旁省点为“王”,下横为避让而变写为斜提,俗称“斜玉旁”,而一些教师教到“珍”“珠”两字时竟说与大王有关,大王才有珍珠,老百姓哪有呢?如此的教学要使学生聪明起来――难矣!

汉字由于本身的特点,加之教学方法已经逐渐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的话,那就会影响到汉语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和汉文化的发扬。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要学习汉语,特别是要获得汉语读写能力,必须学习汉字。

上一篇:浅析低年级学生汉字教学 下一篇:巧用四大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