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自悟 合作探究

时间:2022-07-08 10:21:45

自主自悟 合作探究

新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的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与活力的语文课程。为此,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我校探究教学的研究课题,我们语文教师开展了“自主自悟、合作探究”这一子课题研究。意在使学生在教室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自主的探究,学会与别人合作,预别人交流,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健全人格,提高语文素养。在语文实际教学中,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设悬导入、自主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们心灵深处都与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要善于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强烈愿望。如:在学一年级教材【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配上舒缓的音乐,出示与内容相应的图片,并讲述:下面,让我们去发现一群小画家带来的美。出示课题【雪地里的小画家】,学生齐读课题后,可设置悬念读了这篇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雪地里的小画家是谁?他们在雪地里画了什么吗?这样用儿童的话语配上舒缓的音乐,带着学生走进课文,继而产生疑问,激起学生走进课文,主动探究的强烈愿望。

二、自主阅读,探究读中所得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在学习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独特而体验。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我们所面对的每个学生都是思想独特、观念反所具备的基础不同的独立的个体,所以他们学习实践、思考过程中得到的结果也应该不是同一个。杨再隋教授也曾说过:“老师讲的再多,难道还比课文本身更生动、更形象吗?。。。。。。老师还不如老老实实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好,读美,在读中去感悟,在读中去欣赏,去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可见,教师要敢于放手,舍得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加工处理课文的符号信息,与课文及课文作者对话交流,进而接受课文的熏陶感染最终把课文的语言、思想感情、表达方法逐渐内化为自己的。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后,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高声朗读,轻声速度,默读,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读。这样让学生自主阅读,可以在阅读中体悟,提高自己并研读探究,从而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三、组织讨论,合作探究

当学生自主阅读,去探究去顿悟肯定会有许多的疑问。这时从小组讨论的形式,汇报自读成果,提出读中疑问。在小组中学生各自回报在自渎中明白了那些知识,感悟到什么思想感情,还存在什么问题弄不明白。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不明白的问题,再读课文,运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合作探究,力求通过小组全体成员的努力,解除疑惑,读通课文。在这个过程中,这个学习小组汇报合作探究的收获及小组内经过分析,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班级,老师和同学共同梳理,是问题得以集中,然后教师在指导学生通过读书,再叫个小组讨论,思考,辩论,是疑难问题得到解决,学生就在读书、讨论思考中获取知识,探究道理。这也是当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时,教师应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给学生一片自由探讨的天地。比如:在学【可贵的沉默】这篇课文,有的小组提出:为什么说孩子的这种沉默是可贵的?这篇课文的启示在哪里?这一复杂问题也是本科的一个重点前题,但小组讨论中学生互相启发,合作探究完成了答案,并且有的学生还感悟颇深,明白了自己做的不够好,感到很惭愧爸爸妈妈都记得自己的生日,不能够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为自己祝贺生日,而自己却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为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甚至不知道,并且这一课懂的呀关心并体会孩子才能够里边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四、交流感悟,指导诵读

在学生经过探究后产生大量的感性经验,教师适时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将自己的发现及时表达出来,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开怀畅谈,可以谈自己提出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也可以谈自己通过探究学习,产生了哪些新的感受,然后抓住学生感悟比较深的地方指导反复诵读,把学生获得的体验感受读出来。

总之,课文教学不应再是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吸收教材营养,乐于探究,获取新知识,在与人合作的过程中发展自己,提升自己,在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塑造健康的人格。

上一篇:浅谈班主任该如何做好初中学生的青春期教育 下一篇:个性化作文教学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