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高思品课“小组合作讨论”实效性的策略

时间:2022-07-08 07:13:25

论提高思品课“小组合作讨论”实效性的策略

【内容摘要】“讨论式”教学方法是新课程改革倡导新型教学方法,有着巨大的优势。但有的思品老师在具体操作中还存在一些误区。本文着重从:“讨论式”教学的一些误区;提高“讨论式”教学实效的策略;教师宏观调控讨论过程;思想品德讨论教学模式中应处理好几对关系,进行分析,以期对提高“讨论式”教学方法提出自己的有益思考。

【关键词】讨论 误区 策略 宏观调控

萧伯纳有一句名言:“假若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相互交换,我们各自只会得到一个苹果;假若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相互交流之后,我们各自就会获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思想”。充分说明了讨论的重要作用。讨论是探究式、合作式学习极有效的方式之一,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集思广益、相互启发、相互探讨,实现信息交换,扩大信息和思维容量,以求得解决问题和深化认识的一种方法。所谓“讨论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问题为中心,以课堂讨论为主要形式,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积极的讨论、争论甚至辩论、各抒己见,互相责疑,互相启发,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活跃课堂气氛,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活动讨论法对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很有帮助。通过师生相互合作探索,使学生相互吸收、相互完善,激发思维碰撞,产生思想火花,实现对政治观点、原理的理解、认知、探索和创新,同时得到体验、交流和表现。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应该是新时期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种重要活动形式。

一、“讨论式”教学的一些误区

讨论式教学较之传统教学法在能力培养方面,学生的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及组织能力有较大提高,树立了自信心,更珍惜、更能把握和表达自己看法,各抒己见的机会明显增加。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努力创新使得“讨论”的应用取得很大成果,但仍有一些教师在实际操作运用中走进了一些误区:讨论小组机械划分;讨论问题多,事无具细,讨论满堂飞。由此导致学生讨论的兴趣不断降低;因为次数过多,讨论时间短(有的是因为问题多使得讨论时间短,有的是形式主义新课改要求用讨论式)导致每次讨论的时间不足,结果学生刚刚进入角色,思维刚刚展开,教师便终止了学生的讨论,致使讨论流于形式,讨论不充分(曾有一位老师在讨论一个问题说时给学生一分钟实际上30秒还不到);讨论问题缺乏探究性,答案一目了然;讨论就是对答案,优秀者怕耽误时间不愿讲;平庸者怕嘲笑不敢讲;教师的讲与学生的讨论处理不当。

二、提高“讨论式”教学实效的策略

(一)合理构建讨论小组

在组建合作小组时,最好是4~6人为一组,并且贯彻“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具体操作是:

(1)均衡搭配。一个小组内,学生的成绩好差、能力强弱要搭配;性格外向与内向要搭配;男女生要搭配,力求在男生的活泼与女生的稳重间找到一个最合理的支点。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凸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同时让学生互相促进、取长补短。组与组的力量要相对均衡,否则,就会出现整体素质高的小组合作讨论热烈,而整体素质低的小组连讨论都开展不起来的情况。

(2)分工明确。为了保证小组合作讨论不会成为某一两个好学生的“一言堂”,小组成员应有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责。

(3)角色轮换。组长、记录员、中心发言人等要经常轮换,以保持小组成员的新鲜感,使他们认识到组内每个成员都应承担一定任务和责任,保证全员参与,共同奋斗。防止合而不作,逃避学习。

(二)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问题

要使讨论富有成效,交与学生讨论的问题首先必须有讨论价值(如开放性与思辨性的问题等),其次必须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为此,教师在设计讨论题目时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问题,在质疑问难的过程中,在激起学生兴趣时,老师提出的有探讨价值的问题。

(1)问题要有“含金量”。一目了然,个人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就没有让大家共同参与讨论的必要。如“你有过什么不良情绪吗?有哪些?”类似这样的讨论题不要设计。

(2)问题的难度要面向全体并有梯度。问题过难容易冷场或者导致只有少数人真正参与讨论的场面;问题过易会使学生无须作深层次思考,缺少思维价值的讨论没有什么意义。如上《青春误读》时,有位老师设计这样一个讨论题:上初中了,觉得自己已是一个大人了,但妈妈事无巨细,总是像对待小孩子一样对待我,什么都要管,唠唠叨叨,好烦!我该怎么办?怎样才算是大人呢?这样的讨论话题与学生生活相关,使学生既感兴趣又有话说,从而增加了参与度与合作率,提高了课堂讨论的效能。使学生在合作讨论中撞击思维、交流信息、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集体的智慧与力量。

(3)问题的内容要精选。所设计的问题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针对重点、难点、惑点、热点、焦点、交叉点、争鸣点,精心设计有梯度的讨论题,要尽可能采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或现实生活问题。例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中考的重点和热点,它不仅与教材有密切的联系,也和同学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为此我设计下列问题让学生们答辩:①请你描述你心目中的和谐社会是怎样的?②当前,我国还存在哪些不和谐的因素?③请你在思想品德教材中找出建设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④请你为建设和谐社会写两条宣传标语。⑤请你为构建和谐社会提几条建议?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作为一个有志青少年的中学生,可以在哪些方面尽到和谐之责。利用问题作为主线将一节比较抽象的知识,生动、活泼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巧妙设疑、质疑问难,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广开思路、多面创新,使课堂上处处闪烁着思维的火花。

(4)要注意设问技巧。如问一些女同学你曾经遇到过那些不良诱惑?有的同学就会不愿回答或回答不充分。如换成“我们周围有哪些不良诱惑”,学生更愿回答。另外要根据问题的数量、难易和学生的素质给予充足的时间是的学生对问题能讨论透,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头脑风暴,产生思维火花。

(三)培养学生讨论技能

(1)独立思考与学会倾听。独立思考就是在讨论前应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有自己的观点。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边思考边做提纲式的记录(或由记录人)再进行讨论交流。同时,还要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在合作中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意见与别人有分歧时,既要坚持自己的,又要吸取别人的意见,体现出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思考;学会倾听是指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即使是碰到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大家都有话要说,要注意有序性,抓住关键处,听懂别人的意思,并认真地吸取别人的见解,调整自己的观点。倾听规则要求大家:听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听清楚发言者的内容,脑海里能理出要点;不插嘴,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话。听完后,能将发言者的意见与自己的想法做比较,形成思维碰撞。

(2)交流原则

小组讨论时,要求每个同学都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哪怕是一点、两点。交流中善于发现别人的亮点,敢于质疑;要做好纪律的组织;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时,各小组发现发言者的想法与自己有出入时,要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形成辩论的氛围。师生要认真听取发言人意见,切忌一棍子打死。即使是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观点也要尊重学生的看法让其讲完,然后再慢慢引导,最终寻求正确答案。在解决问题后,还可进行“个性展现”。让学生表述与众不同、独树一帜的看法和观点。

三、教师宏观调控讨论过程

讨论中,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可以概括为设计、引导、参与、总结、评价。设计是指精心讨论内容;引导是指小组合作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引导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多表述自己的观点。不但要鼓励学生讲思维的结果,更要讲思维的过程和方法;参与是指学生开始讨论后,教师要放下架子,甘当学生一员,深入下去和学生一起讨论。激发他们讨论的热情和情趣,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培养自信力。要营造一种师生共同探索共同攻关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就在我的身边。如:小组合作讨论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对小组还不清楚任务时,教师要有耐心,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程序;小组合作讨论提前完成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真的完成了所要讨论的题目;总结是指对学生的讨论结果梳理、整合、归纳、概括、勘正;评价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善于发现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并以激励性的语言,加以评价和必要的强化、引导。正确的当然要肯定,不正确要婉转提出。评价方式要多元化利:用多种形式(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教师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多层次地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探究交流中。及时奖励表现尤为突出的小组、个人(包括学生的态度、积极性、特别发现等),定期对个人、小组、班级进行评价。

四、思想品德讨论教学模式中应处理好几对关系

(一)处理好讲与讨论的关系。新课程并不排斥教师的讲,反而是以二者的和谐统一为前提。讲,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讨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学生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求”之上方才有效即个体在问题解决中处于“愤”、“悱”之时,进行必要的讨论,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但当学生讨论解决不了或出现偏差时,教师当讲则讲而且应讲清讲透。

(二)处理好讨论中“动”与“静”的关系。创造互动式课堂不能丢掉“秩序”和“规则”。没有了有效的课堂管理,就不会有成功的课堂教学。课堂“动”了起来,学生学习热情一高涨往往会出现争吵、打闹、下位、说笑等场景,结果学生们不倾听,不补充、不否定,明显的错误发现不了。由于教学目标的完不成老师们很无奈,需要管理;但是又害怕压制学生的热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在课前和学生一起建立起规则,培养学生学会、善于倾听、学会质疑、学会组织、尊重他人、遵守规则,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产生新的想法,同时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在追求课堂的民主、开放的同时,更应该拥有共同遵守的“秩序”和“规则”。

(三)多种教法的融合。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我们要依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的设备和条件、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条件等而定,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打“组合拳”将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多种手段并用以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讨论课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讨论为中心,以发展为主旨,渗透启发式、研究式、自主探究式学习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课堂教学结构。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茅村中心中学)

上一篇:长大了的小樱桃 下一篇:给阅读插上兴趣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