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人格透视

时间:2022-07-08 06:42:22

李清照的人格透视

内容摘要: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作品流传的女子并不少见,而能称得上是女作家且在文学史占有一席之地的却不多。李清照就是这为数不多中的不寻常的一员。她以细腻真挚的情感表现、不同凡俗的才识气度,跻身男性作家的领地,本文以女性和文人化的视角对李清照的词文加以论述,从而体味李清照挚柔幽深的内心世界及蕙兰独芳的文士雅情。

关键词:李清照 女性 文人化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清照以细腻真挚的情感表现、不同凡俗的才识气度跻身男性作家的领地,本文对李清照的人格做一透视。

一.细腻真切的抒情方式

试读《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残梅的幽香熏破了词人梦返故乡,醉酒醒来,万千愁起。月色里翠帘低垂,人静夜深,“更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一次次揉搓着梅花枝上的残蕊,片片花瓣捻碎,空有余香。李清照在她的词作中处处留心、时时在意着这种细微处的鲜明、生动、可感。“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才下”与“却上”间如浮云片片层层间的幻变,道出愁情的真切延续。在同一种情感里,李清照的细腻敏锐使人物的内心世界得到淋漓尽致地描绘,她的情真意切、含蓄蕴藉,她的轻灵婉转、深挚柔细,与善于表达要眇之情、凄迷之境的词体完美融合,呈现出别样的情怀和风采。

二.以“愁”为主的闺阁生活

宋词小令承晚唐五代之余绪,词风婉媚,多闺情、离愁之抒。《漱玉词》亦是以一个“愁”字贯穿始终。所不同的是,她的愁情系于闺阁,在不同的时间里,“愁”在变、“情”在迁,成为一生的写照,彰显出文人才气。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性格开朗、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热爱。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而读到《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望着淡荡的春光、香炉前的袅袅残烟以及院中被春雨打湿的秋千,一股无名的寂寞和惆怅涌起心中。重九佳节,李清照写下一首《醉花阴》寄给远在异地出仕的丈夫赵明诚,以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薄雾浓云的阴沉天气里,词人的忧愁哀怨如瑞香袅袅上升、绵绵不断。靖康元年起,李清照连续遭受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南渡之后,在国破家亡之痛和生活流离之苦下,她的词作里多了客居异地忆念故乡的愁思哀伤和国破家亡流离挣扎的悲愤痛楚。“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如何不念故土之一草一木,不思家国之一景一情?《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梦里取道”的萦绕长思更表达了词人深念故国情景和怀想故国旧家的感情。

三.清雅的咏花词

花是合乎女性形象美的一件事物,女性对花总有情有独钟的偏好。花在李清照的笔下风韵独特、毫无媚俗之态:“误入藕花深处”的欢乐愉悦;“人似黄花瘦”的别离相思;“情疏迹远只香留”的色淡香浓;“疏影尚风流”的孤高自傲,无不透出超凡脱俗的清香,沁人心脾,带给人美好高雅的感受。

四.“别是一家”的词学观念

自元以来,品评论词者并不少见。李清照不仅创作出了优美深挚的《漱玉词》,亦对词的发展进行总结,作《词论》,表述“词别是一家”的观点,独抒己见、自树一帜。她以绝无仅有的姿态大登词坛上殿,尽显文人风范,为词学留下一部完整而具系统性的理论史料。

《词论》中李清照史论结合、夹叙夹议,娓娓道来。“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词人于开篇明确指出了词音乐与文辞并重的特点。接着叙述了李八郎的故事,李八郎“能歌擅天下”、“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以形象的故事说明了词这种文学体裁的产生是和歌唱艺术密切相关的,强调了词以音乐感人的特殊魅力。合乐协律是李清照在其《词论》别强调的对词的要求。“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仄声韵。”论述中李清照不惜笔墨,较完整地反映了她对词的多方面要求:高雅、浑成、协律、典重、故实、铺叙,这些构成了词“别是一家”的理论内容。

至此,当我们再回首千年前的风雨,秋风黄花中总有那个寻觅的身影。纤弱薄瘦下包藏了素约轻灵的精妙聪慧,艾怨缠绵中透露出执著坚韧的阳刚之气。为女子,半世孑孓沧桑而不失坚强,于小我中任张个性;为文人,雅致高新超然而不陷俗僻,于出色中尽显本色。我们在浩瀚长史中找到这个名字,李清照,她的魅力在时空交错里流动,她的光彩在无数人的心中定格。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阴沙学校)

上一篇: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施工质量管理探讨 下一篇:少年,和走失的那些时光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