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合相伍、温针灸合TDP治疗水泻88例

时间:2022-07-08 04:04:50

募合相伍、温针灸合TDP治疗水泻88例

腹泻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好发于夏秋季,临床表现有急、慢性之分。水泻多属急性,以泻势暴急如水注,日数次至数十次不等,粪质稀溏、完谷不化,周身倦怠等为主。笔者运用募合相伍、温针灸合TDP治疗水泻88例,获效甚为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88例中男56例,女32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8l岁;12小时内就诊者22例,12~24小时内就诊者22例,2日内就诊者38例,2日以上者6例;腹泻次数最少6次,最多20余次。

2 治疗方法

取穴:中脘、水分、天枢、足三里、阴陵泉、上巨虚。操作:成人一般直刺50~70mm。足三里、上巨虚行针后有针感上传至腹部。将卫生纸对折后剪成50mm×50mm大小,再将艾绒、肉桂粉适量放于纸上卷成小球状,在球顶中戳一小孔置针柄上,将其点燃。若患者觉烫以硬纸板垫之。在温针灸同时,将TDP置于腹部上方。一次1壮,一般灸3壮。灸后腹部留罐10~15分钟。1日灸治1次。

3 治疗效果

痊愈:症状消失,便次及性状恢复正常,计86例;有效:症状明显缓解,便次接近正常,性状近似成形,计2例。总有效率100.0%。治疗次数最少1次,最多6次。

4 典型病例

王某,女,50岁。初诊日期:2003年7月13日。主诉:腹泻1夜。病史:平素宴会频繁,昨日参与宴请,饮用冰啤,生食泥螺、虾蟹等,当晚泻势如注,每半小时至2小时不等泻1次,腹胀肠鸣,共泻20余次,一宿未眠,倦怠乏力。于翌日家人搀扶来诊。以上法治疗后腹泻症状霍然若失。次日又巩固治疗1次,大便成形,便次正常,痊愈。

5 体会

本病以脾虚湿盛为关键,主要病变在胃肠。募穴半数分布于任脉,较背俞穴更接近于相应脏腑;“合治内腑”“合主逆气而泄”,故以募合相伍,其中合既指胃、肠下合穴,又指足阳明、足太阴之合穴。

中脘为胃之募,腑之会,有调升降、和胃气、化湿滞之功;天枢乃大肠募,为中下焦之气升降出入枢纽,具疏调大肠、调中和胃、理气健脾、扶土化湿之效;足三里乃足阳明胃经合土穴,能健脾和胃、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理气消胀、化积导滞、行气止痛,为治胃肠病的要穴;阴陵泉为足太阴经合水穴,有建中宫、促水液、利水湿、消水肿、止泄泻之功;上巨虚乃大肠下合穴,通调胃肠气机,主治泄泻、腹胀、腹痛、肠鸣;水分善分清浊,通水道,能运脾土、利水湿、消水肿。诸穴合用调整胃肠运化,通调胃肠气机,脾气得运,肠腑传导复常,水精四布,小溲得利,湿滞化而便转实。

《神灸经纶》:“夫灸取于人,以火性热而至速……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艾绒作灸料,气味芳香,火力温和。吴仪洛云:“肉桂辛甘大热,气厚纯阳……疗虚寒恶食湿盛泄泻。”TDP照射可使温热渗透至组织深部,配合留罐,共奏祛风散寒、健运脾胃、温通经络、止泻止痛之功。

本证以青壮年发病居多,就诊时间多在24小时内,平均治疗次数1.6次,临床可重复验证。

(收稿日期:2006-11-06,齐淑兰发稿)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郑魁山教授“温通针法”临证运用规律总结 下一篇:静态压力刺激对大鼠“足三里”穴区及穴旁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