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学生歌唱音准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2-07-08 03:56:18

小学低段学生歌唱音准的实践研究

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方式和理念的推陈出新,在各级各类的公开课、展示课以及评优课中,歌唱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所在的地区也不例外,在各个层面开展了歌唱教学的研究活动。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学生的歌唱能力普遍有了提高,尤其是“班班有歌声”活动让班级合唱水平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在班级合唱比赛或市级合唱比赛中,大部分团队都能达到音色和谐、音高准确的要求。

然而,学期末的“个唱”测查结果却不容乐观。(本文中所指的“个唱”能力不同于以往的“独唱”,“个唱”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含义是指一个人单独演唱时,能用准确的音高、热情的歌唱状态、自信大方的仪表、正确的气息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自然美妙的音色、丰富的情感表现进行演唱的能力;第二种含义是指在齐唱或合唱中,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演唱水平,并能与其他演唱者配合,共同唱出动听、和谐的歌声。)本次测查分为低、中、高三个年段,每个年段二十个班级,在每个班级的四十人中抽测5人,各段的“个唱”抽测优秀率分别为:低段38%,中段26%,高段20%。优秀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音准欠佳、歌唱方法不正确、缺乏表现能力等诸多问题,其中“个唱”音准问题尤为突出。

针对音准问题,我进行了以下六方面的实践研究:

一、游戏听音,建立良好的聆听习惯

在低段的音乐课堂上,常见的演唱形式是齐唱,在齐唱时,很多学生习惯依赖于聆听大家的声音演唱,习惯成自然,在歌唱时就会有很多的学生懒于聆听音高,长此以往,学生必会缺乏独立表现音准的能力,在心中不能形成很好的音高概念。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曾这样说过:“学唱歌首先要有一副好耳朵。”要让学生唱准音,最好的方法就是用音乐的手段来解决音乐的问题,遵循感知、体验为主的教学原则,首先用聆听的方法来建立良好的音高概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我采用了游戏的方法来吸引学生聆听音高。

(一)听单音模唱:听琴声,教师弹单音,学生用“a”母音模唱,教师进行手势打分评判。或者由教师模唱,学生用“√”、“×”的手势进行评判,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专注聆听,也有利于形成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教师弹出标准音“6”,以小组为单位,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逐个听音唱出唱名,进行小组间的音准竞赛。

(三)结合歌曲做游戏,比如在新学了“3、5”两个音之后,结合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做律动游戏,听到旋律中出现“3、5”两个音的时候,“5”音做手掌张开的动作,“3”音做手掌握拳的动作,学生的动作不仅模仿了金星闪烁的形象,更让学生认真地聆听了“3、5”的音高。

(四)用上行音阶表示起立,下行音阶表示坐下,快速的上、下行音阶表示快速的起立、坐下。

(五)师生问好歌可以加入角色扮演和情绪的区别:如老师的问好可以是快乐的,也可以是优美的,从而进行改变速度和移调的练习。

(六)课堂中的很多活动和规则都用音乐的形式来表示,比如有《姿势歌》、《安静歌》、《排队歌》,每一项活动都用音乐的形式来进行提示,学生要听音乐做出快速准确的反应。

上述这些游戏可以在每节课选择其中的一两个来练习,包括旧练习的复习和学习新的练习,学生对于这些游戏百玩不厌、乐此不疲,很快就会看到学生在音准上的进步。

二、柯尔文手势,培养准确的音高概念

运用手势歌唱,是练习音准的一个极好的方法。课堂上,我借鉴了柯达伊教学法中的柯尔文手势,帮助学生理解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

初步练习时,可以只使用少量音级,先从“3、5” 开始,采用全音符时值,稍慢的速度,避免困难节奏的干扰。在初步掌握了“3、5”的音高后可以逐步加入“1”的音高练习,整个过程不断地加入新的音符,如:351351235612345671。练习时看着教师的手势歌唱,不仅可以摆脱学生对于乐器音高的依赖,还可以通过教师手势的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每个音的高低关系,使抽象的音高关系变得更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感觉音程关系。需要时,教师还可以用手势暗示,在音级位置上做细微的升高或降低的调整动作,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音准的敏感程度。

在小学一、二年级,还可以选择一些节奏比较简单,使用音级少的歌曲,进行全曲的手势练习。在一般的歌曲演唱练习时则不需要手势干涉,否则会分散注意力,削弱学生对歌曲的艺术感受和表现,但是可以借助于手势解决歌曲中的重点和难点。

三、伴奏弹和弦,提高听觉免疫力

如果在音高概念还不明确的情况下,用钢琴弹旋律,让学生随着旋律歌唱,就会使钢琴成为歌唱的拐杖,会失去集中思考音准的责任心,而这种责任心对于培养学生内心的音高概念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使用和弦伴奏,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音准概念,促使他们去聆听和思考自己的音准。

在刚开始学习歌曲时,可以用钢琴慢速地弹主旋律,接着在学唱时用有着明确旋律指向而不出现主旋律的伴奏。也可以尝试不用乐器伴奏,开始的音级由教师唱出音高,教师只在某个难点或重点用琴声提示。乐器伴奏可以在学生建立了良好的音准习惯之后再用。

四、准确范唱,直观感受歌唱音准

任何学科的教学过程,最好的体现方式都是师生互动,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更需要师生面对面的声音交流。在我国浩瀚的文化历史长河中,无论是宫廷乐班或是民间的戏班中,歌唱这一形式普遍都是采用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也就是模仿学唱。这种学唱的方法,至今也是既直接、简单又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不可否认,多媒体课件中,专家和歌手的演绎固然专业,但毕竟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无法与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远不及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有感情的范唱来得生动和真切。

教师范唱的形式很多,可以灵活运用:学生在学习新歌前通常需要教师进行完整的范唱,让学生对歌曲的音高有直观的感受;在歌曲有音准难点时,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取其中的一个乐节、乐句或乐段进行范唱,甚至是某个音或某个字的范唱,进行强调练习;在曲谱中有下滑音,倚音、波音等音乐记号,而在多媒体课件中没有得到体现时,教师可以清唱进行准确的音高示范;在歌曲的某些乐音与乐句的音区特别低或特别高时,教师可以进行有技巧地范唱,让学生掌握演唱高低音的技巧;在演唱一字多音的难点字和难点句时,教师可以放慢速度进行范唱让学生唱准多音的难点。教师的范唱可以是配合乐器自弹自唱,也可以是随伴奏带演唱,也可以是清唱,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准确地把握歌曲的音准。

五、技巧指导,提升音准能力

(一)气――唱准音的基础。歌唱中的呼吸直接影响着音准。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也”。要歌者有良好的音准,必须要有正确的呼气方法为基础。小学低段可以进行一些基础性的气息练习。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自然吸气状态,如双手叉腰,自然地吸气和呼气,呼气时间尽量延长;接着要求吸气时肩膀放松,颈部肌肉自然,像闻花香或用吸管吸汽水一样的感觉吸气,吐气要慢而长,就像风从自己的腰腹部出发,缓缓地跑向远方一样……这样,经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就会将呼吸的“本能”转化为“本领”。 气息的训练可以结合乐句为单位来进行控制,引导学生注意用音乐的分句来带动呼吸,这样可以使气息有准备地、有控制地送达每个乐句的最后一个音上,而不是仓促的、漫无目的的吸气与呼气。

(二)声――唱准音的保证。刚入学的学生一般在演唱时会充满热情大声歌唱,声音没有控制,“喊唱”问题比较严重,以至于没有音乐线条,缺乏良好的音准,最容易造成高音偏低、低音偏高的毛病,根本的原因是歌唱时肌肉过于紧张,没有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首先要遵循小学低段学生声带未发育成熟的生理规律,有技巧地设置情景使他们学会安静,放松身体,放松喉咙来获得良好的声音位置,例如打喷嚏、打哈欠;根据低段学生的心理规律,结合歌曲内容来建立自然的、放松的、集中的声音位置,例如,可以结合《一对好朋友》、《母鸡叫咯咯》《我的小绵羊》,艺术性地来设置音乐情景,模仿小动物们的形象和声音位置来演唱,建立放松、自然、打开、高位的发声位置。

(三)速度――唱准音的秘诀。歌唱速度过快时,音准容易偏高,歌唱速度过慢时,音准容易偏低。因为歌唱速度过快时情绪容易激动,造成感情与理智不平衡,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引起器官紧张,气息过浅,因而造成音准偏高;歌唱速度过慢时,尤其是音区比较低,而又力度减弱时,一旦气息缺乏支持,发声器官过分松弛,音准就容易偏低。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掌握这些诀窍,在优美、柔和、慢速的歌曲中要尽可能地抓住活跃性因素,在欢快活泼的歌曲中要尽可能地抓住稳定性因素,然后化作符合一、二年级学生心理的情境或意境,教学生把握好不同速度歌曲的音准。

(四)力度――唱准音的技巧。在力度不变的情况下,弱声演唱的音准会比较容易做到准确,因为在唱弱声时每个学生能做到互相倾听,一半的注意力在唱,一半的注意力在听,而且声带张弛适度。因此,在小学低段可以先养成用较弱的自然声音演唱的习惯,学会“用耳朵歌唱”。这也有利于克服学生唱强声时听觉敏感性会有一定程度的衰减,气息会过分冲击声带,使音高唱不准的毛病。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歌曲力度变化时学生演唱的音准,并明确指出哪些音容易唱高或唱低,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音准演唱技巧。

六、个唱展示音准

低段学生的表现欲望都很强,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个优点,建立一个展示的平台。每当上完一个单元,我都会安排两个环节让学生进行展示,这两个环节分别是:“我是小歌手”和“我是歌谱大王”,让学生进行个唱,比一比谁的音准更好。在展示的平台上学生不仅可以当一名歌者来展示自己的歌声,同时也是一名评委,参与聆听和评价。相对于全班齐唱的演唱形式,个唱更能使歌者在展示中明显地意识到自己的音准问题并及时改正,聆听者在聆听评价中也提高了音准认识和表现水平。在展示的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专注的聆听能力,同时音准较差者也会在其过程中调整自己的歌唱音准。过了一段时间,可以欣喜地发现,原先喊唱的学生演唱时明显有了音乐线条,原先容易唱偏的学生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音准,甚至有的学生能够像个“小专家”一样进行准确的音准评价和示范。

经过三个学期的实践和探究,在学期末对这21位学生进行了四次测试,情况如下:

学生对音乐的喜爱程度呈上升趋势,由10人上升至14人,不喜欢音乐的人数呈下降趋势,由3人降至1人;音准优秀的学生人数呈上升趋势,由6人上升至12人,音准较差的学生人数呈下降趋势,由8人降至3人。

从抽测情况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听辨能力不断增强,尤其在音的高低识别方面,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听出音的高低变化和旋律走向,学生内心的音高概念也在逐步加强,不仅能随琴模唱单音,还能唱出唱名,有一部分学生能看手势唱准音高。由于对音的高低敏感性增强,歌唱时的音准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齐唱时音准把握准确,个唱时也没了试验前明显唱走调的现象。

通过两年的实践和研究,学生的音准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的音准能力进步不明显、整体音准经常会有回旋式下降等问题,这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训练音准的有效方法。我坚信,只要教师付出努力和耐心,学生的音准能力一定会呈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趋势,由此享受到歌唱的快乐。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则会收获幸福。

陈淑鸿 浙江省义乌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乐 讯

2014中国音乐“小金钟”奖

――长江钢琴第二届全国钢琴比赛开始启动

近日,中国音乐家协会召开了2014年中国音乐“小金钟”奖――长江钢琴第二届全国钢琴比赛专家论证会。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沛东,中国音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韩新安,中国音协副秘书长王宏,中国音协高校联盟副秘书长邹薇出席会议。会议决定此次比赛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宜昌市政府主办,中国音协大型活动办公室、中国音协高校联盟与柏斯音乐集团共同承办,拟定于2014年10月14―20日举行。比赛分专业组和业余组两个级别,专业组选手为九大专业音乐学院、艺术院校及独立钢琴学校16岁以上的钢琴表演专业的演奏者,业余组选手为由国内31个赛区推选的16岁以下的业余钢琴演奏者。两个组别的复赛和决赛均在湖北宜昌举行。 (皇甫羽辛)

上一篇:“比较音乐学”视野下普通高校中国音乐史实验... 下一篇:小学音乐教学教研中的主题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