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质量监管这样解读“创新”

时间:2022-07-07 10:18:48

纤维质量监管这样解读“创新”

在9月22日―23日,来自全国纤维主产省和非主产省的主要领导、代表共60余人参加了全国纤维质量监督工作座谈会。代表们以圆桌讨论形式,享创新经验,提主要问题,谈未来发展。

在9月22日―23日,来自全国纤维主产省和非主产省的主要领导、代表共60余人参加了全国纤维质量监督工作座谈会。代表们以圆桌讨论形式,享创新经验,提主要问题,谈未来发展。

上下联动,形成合力

――河北省纤维检验局副局长郭志光

今年棉花总量变化较大,预计收购量3万吨,比去年下降30%。河北省发改委要求纤检机构继续开展对加工企业的资格认定,但考虑到取消加工企业资格认定已成为必然,河北对加工企业质量的监控将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加工企业设备计量工作,二是加强棉花实物标准工作。在监督执法方面,将集结各地市执法力量,下放权力,将监管加工企业质量问题的责任交给地市所,省局负责监督各市工作,同时将建立公检科室与监督科室的沟通机制。

将纤检工作纳入社会信用体系

――江苏省纤维检验局副局长王洪山

2016年重点走访了江苏省内的轧花厂和纺织企业,就纺织企业对纤检工作的期望征求意见。总体上,加工企业对生产现状不太乐观,纺织企业对公检数据非常认可,对纤检去年工作给出了“史上最高评价”,同时对纤检标准改革,怎么更好为行业、企业发展服务,对如何提升棉花品质提出很多建议。今年江苏省加工企业就三五家,下一步工作重点将放在对流通领域纺织企业的监管,重点将放在以下方面,一是回归《条例》,不忘初心;二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问题,怎么把信息孤岛连成一片,实现共享共用,今年政府在统一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如果能把纤检工作纳入其中,将极大发挥纤维质量监督有效性。

服务为先导,监督为抓手

――德州市纤检所副所长张乐柱

“以服务为先导,以监督为抓手,规范棉花市场,促仪器化公检全覆盖”。具体是,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如:帮助及时解决条码机故障问题,小问题由我们的技术人员解决,大问题及时联系中棉设备解决,帮助及时解决信息系统问题等等。监督上早下手,加大检查频次,掌握收购加工、市场等等一些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全面掌握企业的情况,首次违规不罚,每次必留书面整改意见和严重警告意见等,促企业向自觉认可公检发展,自觉向纤检所靠拢。

抓住机遇,为机构改革做准备

――内蒙古纤维检验局局长王莉

当前面临机构改革,内蒙古毛绒质检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进,对很多地区在改革中夺得先机都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毛绒质检体制改革工作的推进,主要是三方面:一是构建分工协作、共同推进的工作保障机制。通过地方立法、政府出台政策文件,建立部门间沟通机制,为工作推进确立保障机制。二是主动扩展纤检服务职能,发挥自身优势。从2012年开始就将工作的触角延伸向产业前端的养殖环节,推行标准化养殖,建立羊毛生产标准化示范区,为农牧民增收效果明显,得到社会认可。三是在科研方面,建立了一套与国际接轨的羊毛羊绒标准体系,不断研发检测设备,并提高毛绒公检数据有效性。

加强基层培训,提升工作层次

――浙江省纤维检验局副局长鲍杨波

浙江省委省政府也非常重视丝绸产业发展,去年出台《推进丝绸历史经典产业传承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主要发展方面是丝绸产品的深加工,丝绸产品作为浙江省的特色产业,产业优势突出,呈良性发展态势。但与此相反,产业前端的桑蚕却出现“量缩质降”的状况。目前,我们将茧丝质量的监督抽查下放到下级质量监督部门,地方质监部门也很重视,但主要问题是,茧丝交易是完全的市场行为,监管目前所起到的作用并不明显。今年取消鲜茧收购资格认定的行政审批,收购企业底数不清,给监管带来一定难度。对此提出两点建议:一是提升茧丝质量监督工作的层次。中纤局可联合质检总局、农业、经信委等部门出台提升丝绸产业质量发展的相关文件,将茧丝质量监督工作纳入其中。二是茧丝质量监督技术性要求较高,希望加强基层监督人员的技术培训,调动基层力量。

重视安全问题,做好风险监控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高守中

2013年的“问题校服”事件出现后,上海市质监局联合当地六部门制定了校服质量管理意见,建立了备案制度、“双送检”等制度,这些制度去年被四部委联合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采纳。目前,上海市质监局在校服质量提升方面主要做以下工作:一是重视安全问题。联合教育部门形成意见,在校服在使用前必须对甲醛、禁用偶氮两个安全项目进行检验。二是落实各方责任,重视质量评估和风险监控。校服质量提升是个系统工程,决不能单独靠质监部门,要善于利用家长的监督能力,对学校采购等环节形成倒逼机制。

找好质量控制点,厘清责任

――马鞍山纤维检验所所长王平

178号令的出台,将纤检机构以前为政府服务的职责提升为老百姓办事,有利于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我们。校服质量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有明确的质量控制点。各专业纤检机构要根据本地区实际研究找到应该抓哪个控制点,例如,马鞍山目前最重要的控制点是校服在进校后使用前的质量控制。二是鼓励企业在采购面料时送检。由于马鞍山大部分校服生产企业的面料采购于外地,我们切实为企业考虑,鼓励企业送检面料,让企业懂得:万一质量不合格,则可以追溯责任,将损失降到最小。三是明确各方责任,尤其落实学校的验收责任。四是建议全国纤检机构之间建立协作联动机制的沟通平台,比如某个省的企业生产的校服进入马鞍山,我们可以通过该平台将该企业生产的校服质量状况及时反映给当地机构。

多种形式宣传培训,利用基层力量

――福建省纤维检验局副局长林登光

由于福建省纤检机构因地方质监局委托执法的职能被限制,没有开展日常监督抽查的执法权。因此,福建对校服质量提升主要做了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利用网络平台等多种手段,大力宣传学生服质量安全问题,在当地制作的在线访谈被质检总局采用。二是利用全省基层执法力量,开展全省基层执法人员的培训。积极与县级市场监管部门联系,让市场监管部门下达对辖区内校服生产企业的监督抽查的任务。有的地方教育部门很重视这项工作,主动要求我们做质量检查。此外,我们每年都按照国家质检总局下达的监督抽查任务,开展面料、校服的监督抽查和质量检测。

上一篇:个性化定制,让小学低年级语文复习课更高效 下一篇:人参皂苷Rg1对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血糖调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