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工笔人物画“意趣”的表现

时间:2022-07-07 05:36:33

宋代苏轼曾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也就是说形似并不是画家作画的目的,目的是要用绘画来传达出画家心中之意趣。“意趣”的表现是中国绘画艺术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绘画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的一种美学思想。“意趣”的表现重在传达画家内心的精神情感,所谓“意由心生”,它是画家对物象的一种再认识。

1.“线”的表意性。

中国绘画讲究以线造型,工笔人物画则更强调对于线的要求。线是所描绘的物象的骨架结构,没有线的支撑,所描绘的物象便会失去力量,变得瘫软。 “线”是经过画家在对物象的观察过程中概括出来的,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因此“线”本身就具有一定 “意”的表现性。

既然“线”是由画家在对物象观察的过程中认识并提炼出来的,那么它必然会带有画家本身的感情因素。画家可以通过对“线”的起伏、粗细、刚柔、虚实等变化的运用来传情达意。例如北齐画家曹仲达与唐代画家吴道子分别创作出了“曹衣出水”和“吴带当风”的画面“意趣”。线的表“意”功能表现在绘画当中的诸多方面。中国画的“线”是千变万化、无穷无尽的,它可以表现物象的造型,也可以表现物象的质感与肌理。“线”的丰富变化还给中国画带来了音乐般的韵律感,画家完全可以凭借“胸中之意”来控制线的长短、粗细、疏密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加画面的意趣性。

在当代工笔人物画当中,工笔人物画家大多继承了传统绘画中“线”的表“意”功能。何家英以书法用笔的粗线条表现出严谨端庄的少女形象,唐勇力则用自由流畅的细线描表现出虔诚的礼佛者尊容。两种线的运用表达出了两位画家不同的感情,充分传达出了他们心中之“意”。

2. 生活是“意象”之根本

唐朝画家张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4]。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以“造化”为师,从中寻找灵感,然而何为“造化”?我认为,“造化”不仅仅指自然万象,而且还指人类的现实生活。早在原始社会,人类便用简单的图形来记录下生活的场景,虽然当时的绘画还很稚拙,但足以能够传达出原始人类对他们生活的感触。在当代工笔人物绘画当中,有很多画家误解了“意趣”与生活的关系,他们的作品虽然也以生活为题材,但只是像照片那样对现实生活进行“拍照”,而不是用心去感受生活,体会生活当中的乐趣,然后将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描绘下来。作者的感情是作品的灵魂,有灵魂的作品才能生动,而这种“灵魂”则来源于生活。唐勇力先生曾经说过:“意的本源是自然、现实,但意的产生则是靠生活、物象对情感的刺激和心对物象的感受,以致情景相撞、情景交融来完成的”,所以只有生活才是“意趣”之根本,没有生活,作品就会无“意”可言。

3. 当代工笔人物画“意趣”表现的特点。

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在表“意”方面与传统绘画有所区别,它在继承了传统的同时又有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当代工笔人物画中的造型、色彩、形式结构和综合材料的运用上。

造型是绘画艺术当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更是人物画当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张彦远说:“记传所以叙其事,不能载其容;赋颂有以咏其美,不能备其象:图画之制,所以兼之也”。中国传统绘画的造型讲究的是“以形写神”的“意象”造型,无论苏轼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还是张彦远的“夫化物特忌形貌彩章历历具足”都说明了中国画注重神似而反对形似的特点。当代的中国工笔人物画家中,一部分人能够吸取传统绘画中重“神似”轻“形似”的观念,创造出具有个人感彩的造型语言,如刘金贵等人的作品,作者运用夸张与变形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给画面增添了很强的趣味性。

色彩方面,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有了很大的发展。在传统的绘画当中,颜色的运用十分讲究,主张遵循“随类赋彩”的原则,以达到与物象接近的效果,上色方法上则有“三矾九染”的步骤程序。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绘画创作的过程中,大多数画家都借鉴了西方绘画中色彩的运用,充分利用色彩的情感倾向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为当代工笔画展现出了新的风貌。

形式结构上,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也与传统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的工笔人物画构图当中,大多采用背景大量留白的方法来进行构图与立意,在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创作当中,画家往往将人物活动的背景作为画面构图的一部分描绘下来,有的画家还吸收借鉴了西方立体派的表现方法,使得画面中的背景与人物不在同一空间当中,形成了一种新的立意方式,同时还给画面增添了很强的趣味性。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构图形式多种多样,有“满构图”与“空构图”,也有“全景构图”与“局部构图”,所有这些构图形式都在当代工笔人物画“意趣”的表现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对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是当代绘画的一项新的发展。唐勇力先生把当代国内工笔画家分为三类:一类是致力于传统工笔技法的继承,一类是吸纳西方艺术的精华,把传统工笔画的内涵拓展延伸,并吸收民间艺术、石窟壁画的形式和技法,兼容并蓄,向两端发展。还有一类便是受日本画的影响,他们开始了画材的研究与开发,创作以矿物色使用为主的重彩画。胡明哲先生是一位当代著名的岩彩画家,她使用矿物色等材料创作出来的作品,无论从视觉上还是“意趣”的表现上,都对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还从某种意义上重新诠释了当代中国工笔绘画的深刻内涵。

中国工笔人物绘画有着深远的历史,同时也需要与时代的发展共同进步,无论工笔人物画的面貌发生什么变化,但始终要保持绘画的“意趣”性来进行创作,使中国工笔人物画在不失传统文化精神的前提下与时代共同进步与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服装学院研究生部)

上一篇:论数码技术在招贴设计中的作用 下一篇:某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与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