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世界的公民

时间:2022-07-07 11:35:48

培养世界的公民

在谈到未来国际人才竞争力的话题上,“公民意识”总是被一再地提起。20年前将德国清洁领军品牌――凯驰引入国内的马宏,用他多年国际教育与工作背景经验,向我们诠释了他对这一名词的理解。

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影响这个社会

直至今日,马宏依然记得坐在小学课堂上学过的一篇课文――《星期六义务劳动》,文章讲述的是列宁星期六走出红场,跟莫斯科的青年一起抬木头的故事,当时每到“五一”,政府或街道都会组织人们参与各种劳动,“五一”本就是劳动者的节日,大家聚在一起,感受着劳动的快乐,而现在的“五一”,倒是被各种休闲节、购物节所取代,越来越背离了它本来的初衷。因此8年前,马宏就开始思考,如何能再次找回劳动节的感觉,更多地唤醒自己的员工,去承担一个中国公民的职责,并能影响更多的人。

公益是凯驰永恒的话题,又因凯驰专注清洁,所以其公益活动总会契合到自己最擅长的点。近30年,凯驰在全球清洗了100多个著名建筑,而最让马宏引以自豪的一次莫过于2012年他亲自组织的活动“清洗通向佛光之路”。当时他们承担了无锡灵山大佛共计218级台阶的清洁工作,谈起做公益的动机和体会,马宏表示:“如果我们的努力能让周围的环境更好,人们的生命能因此多延长几年,这一辈子对社会一定是有意义的。”

理性看待中西方教育碰撞

国内读书、德国深造的自身经历,又加上抚养了一个先后在加拿大、中国、美国生活和学习的儿子,跟马宏聊天,一定会谈到中西方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对比。有两点他感触最深,一是西方的孩子的确像传说中的“玩的时间更多”,但玩的很“实用”,学校和老师更多的不是在教孩子怎么去学,更重要的是让他体会怎么能去得到这个知识。而我们的应试成绩也许很漂亮,但论起真正的实践能力,我们还能有多大的底气呢?德国每个家庭无论大小,至少都备有一个全能工具箱,甚至工具房!孩子从小看到的是父母自己动手刷墙、组装家具、修理马桶,慢慢地从帮手做起,这是一种更重要的对生活的学习,而这些知识全部来自耳濡目染、一点一滴的实践,而非强迫灌输。

第二个较大的反差便是西方人的“不溺爱”。马宏亲眼目睹过一次德国妈妈的“残忍”,在公交车遇上一对母子,孩子刚刚学会走路,他妈妈在吃苹果,孩子也想要,但这个妈妈等到快吃剩一个核儿时,才把苹果塞在孩子的嘴里。在西方,即使孩子小,父母也很少溺爱或特别的保护,更多的是给孩子呈现一种真实的社会情境。

有时对于完全西方的做法马宏也难以全然接受,但他坦言,确实不能只呈现给孩子一个理想、为所欲为的世界。当中国越来越受到国际舞台的接纳时,我们也始终不要忘记和国外的交流,年青一代如果有机会接触不同民族、文化的熏陶,势必会孕育出一个丰富且博大的胸怀。

培养孩子的未来竞争力,先要克服自己的从众心理

马宏对简单的“好”“坏”评价相当谨慎,因此,即使孩子面临两种教育反差巨大的观点和矛盾,他也会仔细衡量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做对自己和孩子最适合的选择。封建社会皇帝只手遮天一人说了算,平民百姓不需要思考。但个体要越来越多地拿出思想和行动的今天,我们却很难突破这个枷锁,从众心理引发了大量不经思考的模仿和照搬,特别是在养育孩子方面。我们难以看清每个孩子自己擅长的地方,而选择人云亦云。培养孩子真正的竞争力,在马宏看来,其实就是把他与生俱来的潜能发挥出来,即使只是一颗螺丝钉,也能安身立命,发挥出自己的用武之地。这油然而生的幸福感完全出自孩子的内心,所以父母可以给孩子的,就是充分的尊重。

父母不浮躁,成就孩子好心态

凯驰品牌在欧洲人尽皆知,可它创立70余年坚持只专注在清洁领域,特别是在蒸汽家用领域上一军突起,这种专注也许是国人所难以理解的,对此马宏也深有感触,并抛出了一个颇有深意的问题:现在的中国经济整体比较浮躁,那些渴望研究高精尖领域、想凭自己本事做事的个人或公司屈指可数,而更多的人是在追求一种“机会”或“空缺点”,为什么会这样?在他看来,这与中国目前发展之迅速、空间之宽广有很大关系。一个人如果踏踏实实做事可能的确会丧失很多机会,但他相信,随着国家不断夯实、成熟市场,空缺点越来越少时,我们就可以真正理解和实现“一个人能够在社会上生活得好,不在于他绝对的位置,而在于他最适合的点上”。也许那时,父母真的可以对孩子多一些耐心的陪伴,少一些浮躁的催促。

说到这里,马宏也像个普通的爸爸,忍不住与我分享起手机里儿子的照片,一个面容清秀、眼神清澈的阳光少年,握着心爱的网球拍,对着镜头,展现出他最青春自信的笑容。

上一篇:别让妇科病困扰你的孕期 下一篇:换种口味治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