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民主管理,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时间:2022-07-07 09:57:24

以人为本民主管理,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摘 要】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把德育工作与学校其他工作紧密结合、加强渗透,拓宽德育工作渠道,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德育工作就会上新台阶

【关键词】学科教学;人文精神;以人为本;自我完善,特色文化

一、以德育活动为主体,注重体验感悟

“教会学生做人”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办学以来,我们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以德育实践为主体,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如节日、纪念日主题教育,礼仪常规教育、体育艺术教育、科技教育,社会实践教育、主题教育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提高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二、以学科教学为主阵地,重视课堂渗透

1.学科教学――努力挖掘德育资源

学科教学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我们将德育资源的挖掘和体现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人文学科教学中,把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同时有意识地发掘家乡悠久的人文传统和丰厚的文化积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美好情感,从而更深刻地了解人生、认识社会、感受现实,增长生存、发展和成功的生命智慧。在自然科学学科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根据学生特点,发挥学科优势,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真知,在实践中品味成功,在思索中激活思维,注重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惯,端正学习态度,指导学习方法,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在提高科学素养的同时获得人文素养、道德素养的提升。

2.课程设置――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可加强德育课程建设,使原先单一的德育课堂向多元化发展。一是把传统班会课改为活动课,引进辩论会、演讲竞赛、研讨会、知识竞赛、“实话实说”、座谈会等形式。二是开设了人文阅读鉴赏课,引领学生博览中外名著,品评文学佳作,感悟多彩人生,提高人文修养。三是开发活动课程,在丰富的文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坚韧的意志,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接受道德教育。

3.教学评价――努力体现人文精神

课堂评价具有导向激励制约功能,我们制定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课标准。将人文教育内容加入评课标准,从教学目标、内容、过程等方面,按照“有机渗透”的原则科学地进行评价。我校还把教学民主、教学细节等内容作为重要的评课内容,主要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细节的处理,是否尊重爱护学生,是否符合课改要求。通过课堂评价的导向最大限度地凸显课堂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在科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以班集体教育为主渠道,注重自我完善

在德育过程中,倡导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班级管理特色的形成,充分发扬教育民主,创设宽松、和谐、开放的教育环境,使德育过程成为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积极参与的过程,成为师生间双向交流的过程。鼓励班主任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进行高效能的班级管理。各班班风的制定注重过程的教育作用,放手让学生讨论酝酿,在此基础上确定富有班级个性的班风,不少班级还发动学生设计了班徽、班旗、编写了班歌,制定了班规班约和班级行动纲领。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形象设计、自定奋斗目标、自定人生格言、自选心中榜样”活动。学生随时可以对照反思,激励自己,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

四、以优化的德育环境为依托,注重濡染熏陶

注重凸显校园环境的美育功能,努力形成艺术化校园的特色,充分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校报、黑板报、宣传栏、荣誉室、广播台等宣传阵地,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倡导积极向上、文明高雅、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广泛发动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校训、校风、学风的制定,丰厚人文资源,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重视教师人文精神的塑造,引导教师牢固树立“三个意识”,即服务意识、质量意识、法规意识;发扬“四种精神”,即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奉献精神,鼓励教师争做教书育人的楷模,为学校的发展多作贡献。当全校教师牢固树立“以服务树信誉”的办学理念后,就会真心关爱每个学生;在生活中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人文素养便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

总之,以人为本的德育思想为德育工作注入鲜活的血液,人文素养的培育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积极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丰富学校内涵,加快形成办学特色,一所学生、家长、社会心目中的高质量、高品味、信得过的品牌学校将会展现在大家面前。

参考文献:

[1]黄涛.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班级[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年12期.

[2]张秀竹.班级自主管理基本策略探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4年02期.

[3]孙何牙.让班级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N].宜春日报,2007年.

上一篇:我国税收流失的测算分析与治理对策探讨 下一篇:引领,发展学生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