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实践哲学观下的高师音乐教学改革

时间:2022-07-07 07:50:35

音乐教育实践哲学观下的高师音乐教学改革

音乐教育的实践哲学是运用实践哲学原理探讨音乐教育哲学,与此相应,我国学界近年来也积极探索,提出了一些与音乐教育实践哲学相关的教育理论。然而,我国高师院校却将这门影响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学科束之高阁,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因此加快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步伐,尽快将音乐教育的实践哲学理论运用于教育改革之中,是探索高师音乐教育改革新途径的一条重要举措。

实践性音乐理论课改革

音乐教育哲学是将音乐教育的基本问题上升到哲学层面进行研究的学问,而“音乐教育实践哲学”①是在批判“音乐教育审美哲学”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笔者认为,我国高师音乐理论课教学改革徘徊不前的原因,与忽视音乐教育实践哲学的指导不无关系。笔者仅就高师音乐理论教学改革展开论述,谈谈如何运用音乐教育实践哲学进行教学改革,以此抛砖引玉,促进高师音乐教学从理论到行为的转型。

从本质上讲,音乐理论课就是高度抽象化的音乐实践课,它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二者通过有机联系实现螺旋式上升发展。音乐教育实践哲学的提出,解放了音乐教育审美哲学对人们音乐思想的束缚,为高师音乐教育改革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哲学基础。在应试化教育的大背景下,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也呈现出对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的淡漠,这与我国古代“善民心,感人深”的乐教思想背道而驰。当下高师音乐理论课教学呈现出智育化倾向,忽略其本身内含的文化性和语境性并与艺术活动完全隔离的现象表明,高师音乐理论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音乐教育实践哲学认为:音乐教育的价值和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音乐实践中实现自我成长、自知自觉、音乐沉浸和自尊。那么,高师音乐理论课教学改革就应在观念上突破“技术至上”和“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模式。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和校外教育机构的音乐教师,而不是专业理论研究人员。因此,高师音乐教育不能仅停留在使学生获得理论知识的层面上,而应培养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和传授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这两种能力应是高师音乐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对于培养音乐教师的高师音乐教育来说,更应该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指在音乐实践中获得理论知识和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教学技能的真实情景)中得到知识,并将所遇见的各种情景转化为自己教学实践的素材库,以此才能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出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音乐教师。

当下高师音乐理论课教学主要问题在于过分注重智育,而忽视了师范性和知识的运用这一基本原则,这也是我国应试教育的一个通病。所以,高师音乐理论课教学一定要进行实践性改革创新。基于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基础教育音乐教师,那么高师音乐教育就应该将“师范性”放在首位,并将其与音乐教育实践哲学相结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从学生一进入学校,就应该把他们作为未来的教师看待,更多地为他们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③,王耀华先生这句话融“师范性”和“实践性”为一体,凸显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哲学思想,这与埃利奥特音乐教育实践哲学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是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④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是一个双向互动的有机链条,即理论的学习离不开真实的实践语境,这正是限制理论课程有效性和创新性的关键。

以音乐教育实践哲学思想为指导的理论课学习更加注重知识学习场景的真实性和再现性,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步增长。如视唱练耳与合唱指挥课,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双向互动而非停留在知识的单向传输和师问生答的层面上,教师要通过创设真实的知识探求和教学场景,增加学生教学实践环节,实现学生对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双项把握。鉴于音乐理论课与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的紧密联系,高师音乐教育其他理论课程如基础乐理、和声课、音乐史等也应挖掘课程潜力,探索更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如“我来当老师”“小组讨论与自评”“创意课堂教学”等特色课程,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知识学习体系回归。只有学生获得知识学习的主动权,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教学法的学习运用于实践之中,亲身体验与检测自己的知识盲区,才能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增长,对所学知识进行优化创新,实现自我成长并逐步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同时,以音乐教育实践哲学为指导实现由结果性评价到过程性评价改革是音乐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美国教育学家艾斯纳(EliotEisner)认为:“课程评估的进程是高度语境化的,并且依赖于收集与教学语境的多层次和互动本质相关的大量数据。”⑤笔者认为高师音乐理论课程的评估应融合音乐教育实践哲学思想,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估,即专业理论知识、师范技能、职业道德。第一,高师音乐理论课教学应加强课堂讨论教学机制,使知识的学习与测评当堂完成,有效避免因期末考试复习时出现的扎堆现象,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第二,注重思维方式的变革,将师范技能培养与理论知识学习融为一体,使学生当堂研究理论知识与教学方法。第三,以人为本实现职业道德完善发展。理论知识、师范技能、职业道德三者是一个有机体,三者的和谐发展是实现音乐理论课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

总之,高师音乐理论课教学改革应以音乐教育实践哲学为基础,从音乐的文化性、语境性以及不同音乐文化的等同性出发,突破审美音乐教育哲学思想束缚,并加强对音乐教育实践哲学研究与运用,探求埃利奥特音乐教育实践哲学的深厚内涵,以此来进行高师音乐理论课教学改革。

注释:

①埃利奥特提出的音乐的实践语境,主张任何音乐不可能在本质上比其他音乐更优秀。

②纳尔逊·亨利·莱昂哈德提出的注重音乐内在价值的音乐教育哲学。

③王耀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改的新探索[J].人民音乐,2003.

④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59.

⑤戴维·埃利奥特.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M].齐雪,赖达富,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271.

作者刘敬芳系温州大学音乐学院2010级研究生,

陈其射系温州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上一篇:艺术高职院校声乐教学改革创新的系统性 下一篇:青歌赛设立原生态唱法的社会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