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人综述

时间:2022-07-07 05:19:25

生态经济人综述

1“经济人”假设的局限

1.1价值内涵的结构性缺失“经济人”所指向的价值内涵结构性缺失、不均衡。一方面,人追求的价值是一个具有一定结构的综合体,除了经济价值之外也包括生态环境等价值,而非经济价值的单一体。在人的总价值追求中,经济价值是重要构成,但非全部。经济价值不能涵盖人的总价值(追求),也不能取代或替代人的其他价值追求。经济价值最大化不能等同于价值最大化。与工业文明相适应的“效用决定价值”,局限日益突显。在工业文明反思中形成的现代价值观,最重大的变革在于把“有用”(效用或使用价值)与“无用”(存在价值)均纳入价值的内涵。在人的总价值构成中,随着时展,经济价值组份的一元主导地位日益后退。另一方面,在价值构成中,经济与其他价值组份之间并不是协调一致的,而是矛盾的,存在着冲突,如经济与生态的冲突。这种结构性矛盾会导致“价值结构失衡”“整体不经济”等。就微观个体人而言,表现为个体与其他个体的(经济、生态等)价值利益冲突、不均衡,即内部价值不均衡。就个体与外部关系来看,表现为个体与集体(或整体)、集体与集体、集体与全体之间的价值利益冲突,即外部价值不均衡。如若把某时间点的人视为一个整体,在一定时间跨度下,一个时间区间人(整体)与另一时间区间人(整体)之间存在总价值或价值利益结构冲突,即时间序列上的价值不均衡。“经济人”强调经济至上和经济价值主导,而忽视价值的结构性、多元性,因而无法探析由结构性问题而决定的矛盾和冲突,是人性抽象判定上的重要缺陷。人性不是能以单一方面表征的,“经济”是人性的一面而不是全部。价值判断上的缺限,导致“经济人”模型与人的真实价值追求不吻合,甚至背离。在社会历史实践孕育出的现代文明观视野下,人性是“自然人”“社会人”[3~4,8]的综合,“经济人”局限、缺陷更为凸显。1.2理性动机与非理性结果悖论理性是“经济人”假设的重要方面,但动机理性与结果非理性的悖论是其面临的逻辑困境之一。首先,“外部性”是传统经济“结果非理性”与“动机理性”相悖的表现。个体主义、经济价值一元、数量主义的价值导向是传统经济的外部不经济、外部不均衡、整体不经济的伦理和认识根源。传统经济学努力自我纠错的“外部性”问题,实际上反映了基本假设上的问题。其次,“经济人”假设的价值界定并非理性。传统经济学不把生态环境作为财富,生态资本、资产不属于价值内涵或目标,也谈不上生态生产和消费,这显然是理性内涵的缺陷。最后,经济价值最大化并非理性。由于经济与生态或其他价值组份冲突的存在,在经济价值最大化的“理性”驱使下,在更大空间和时间尺度上考察人类福祉,经济价值最大化未必是理性目标和理性结果。生态与经济的价值矛盾冲突,在传统经济框架内,不会消减,只会转移、转化、转嫁[5~6],途径有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空间维度上,表现为以一种往往是高代价的生态价值换取经济价值、以整体或自然、社会价值为代价实现局部或个体价值,这时,个体、局部的理性替代了整体、全局的理性。因此,经济理性往往是暂时、局部理性,有时甚至是非理性。这也可能是“外部不经济”的另一种解释。时间维度上,表现为时间序列上的风险、代价转移和价值取代,以牺牲未来人的价值换取当代人的价值。经济价值最大化,导致人的个体与整体、当代与未来的割裂,生态与经济价值冲突的时空转移、转化、转嫁,而不是消减,使“人地系统”熵增、失序呈现出无法扭转的定势[3,6~7]。这使得在经济动机考察中抽象出的“理性人”步入零增长、极限增长、负增长的困局。局部价值、短期近期经济价值并不是真实的、全面的、整体的价值,表现为不公平、不可持续,不能诠释理性的真谛。1.3个体人与整体人研究重心定位的偏失“经济人”假设强调人性的经济自利,传统经济学聚焦于个体需求及其经济目标最大化[4~5,8~9]。应该说是以“个体”为重心定位来研究人性。人是自然与社会属性、个体与整体的综合体,具有多层、多维、综合下的复杂性。个体人、整体人,社会人、自然人是人性的多重属性的表现。现代人的心理动机、价值取向、行为选择更具综合复杂性。人性考察,不能从个体、局部单一、单向地抽象,而要立足于整体性特征综合抽象人的本质特征:(1)确定人性考察的合理视野,从单一的经济系统拓展到社会系统,再从社会系统拓展到“人—地”系统。(2)在合理时间尺度上进行人性特征分析,从现在拓展到未来,在过去、现在、未来的综合中把握人性基调。相对于“经济人”“生态经济人”,侧重于“整体人”而不是“个体人”,是“整体说”,而不是“个体说”。

2“生态经济人”视域尺度

生态经济学的视域,即在什么时空尺度上研究“人性”,是“生态经济人”分析首先要回答和明确的问题。生态经济学脱胎于传统经济学,但核心问题仍是发展。由于宏观视野不同,二者价值观定位、立论出发点和理论逻辑起点迥异。传统经济学在经济系统内看待和研究发展问题,生态经济学以“人—地”系统视野考察发展问题。尺度不同决定了二者在发展价值观、质量观、发展目标、发展衡量标准等方面显著不同。视域尺度的设定是生态经济学走向体系化的大前提。“人—地”系统是“生态经济人”假设研究的基本视域。生态与经济矛盾是人与自然的矛盾,“人—地”关系是生态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只有把人、地作为一个整体,才能揭示其相互关系,才能揭示整体目标的作用与实现机制,做到系统协调发展而不是局部发展或系统冲突的转移和转嫁,才能在“整体人”“综合人”的立场上,抽象人性特征。在“人—地”系统中,人是自然的又是社会的,是个体的又是整体的,是现在的又是未来的,是集内外部关系和自然社会规定性的综合体。在“人—地”系统这一基本视域下,人与其支撑环境关系的层次性,使生态经济学研究也具有层次性。第一层是“星球文明”意义上的顶层研究,把地球作为一个单元,研究“地球人”存续发展进步;第二层是地球生态圈视野下的“人—地”关系,研究“人—地”系统和谐发展目标下的人类文化取向、经济发展模式、社会体系等;第三层是“社会—经济—技术—自然”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研究复合系统整体与子系统关系、系统协同发展演机制、人类和自然供给消费等;第四层是生态经济微观系统实践,研究生态、经济、社会、技术基本子系统以及生态、人口、技术、制度、伦理等要素。四个层次的“人—地”关系研究,构成了生态经济研究宏观框架。

3“生态经济人”人性定位的整体性

以发展眼光看,“经济人”既不是“真实人”,也不是“完整人”。“生态经济人”定义的时代依据是:(1)人、地关系发生重大变化;(2)“人—地”和谐成为共有价值理念;(3)人类面临的问题整体性特征突出。相对于“经济人”,“生态经济人”立定于时空整体性,即“人—人”关系整体性,“人—地”关系整体性,人的价值诉求整体性。3.1“人—人”关系整体性人的整体性特征是指把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概括、抽象人类的共性特征、本质,把未来人纳入到整体中来。整体性反对人与整体、当代与未来人的简单分割,强调价值目标的整体合理与最优,而不是局部合理或经济最大。整体性强调整体价值和全局价值,反对价值诉求和利益矛盾冲突的代价风险的转移、转嫁,强调通过时空维度协调,实现矛盾冲突的消减,实现价值与公平的最优。“生态经济人”是时空维度上的人类整体。3.2“人—地”关系整体性只有树立“人—地整体”主义价值观,才能摆脱以自然价值换取经济、社会价值导致的“人—地”系统非健康状态趋势,才能构建起自我修正“人—地”系统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缺陷的机制与路径。“生态经济人”集自然与社会属性于一身,着眼于“地球人”现在和未来,体现“人—地”关系的整体性、目标的整体性、演进的协调性。3.3价值诉求整体性“生态经济人”的价值主体定位于人的整体,强调整体价值而不是个体价值,把人类视为价值共同体,强调人的价值的结构性、完整性、和谐性、持续性。把人与其依赖的环境作为一个整体,从人的前途命运出发,把人的价值、价值追求定位于生态经济整体效益最优,时空维度上的整体协调最优。从本质上讲,价值的整体性,表达的是经济、资源的利益公平。

4“生态经济人”价值理性的内涵结构性与全面均衡性

发展观、财富观、价值观是经济理性的基本内涵。表现为“生态经济人”以人类整体发展最优福祉为价值取向,其理性价值内涵包括整体人的共同价值,追求全面福祉,多维度、多方向的协调最优价值。“生态经济人”的价值理性集中概括为价值全面与均衡。4.1价值主体的时空均衡“生态经济人”把理性定义在人类整体上,定位于更大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着眼于人的群体共同价值和长远价值,通过协调实现系统有序,达到整体最优。“生态经济人”时空维度上的价值理性,即人的自然与社会价值内涵结构统一均衡,现在和未来价值的协调均衡。4.2价值结构内涵的全面均衡“生态经济人”的完整福祉涵盖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文化精神福利等人类幸福的多方面。财富是价值的核心客体指向,“生态经济人”的财富是生态资本观下的社会物质财富与自然生态财富的统一体,是生态、物质、文化财富全面总和与构成均衡。服务于“生态经济人”的社会产品,从单一的经济产品拓展到生态产品、文化产品,是物质产品、生态产品、精神产品的统一。社会产品的生产,不是单一的物质产品,更不是以某种财富(特别是生态财富)为高昂代价换取另一种产品(物质产品),而是产品的多元与均衡。财富和产品效用的全面与均衡,就是人的价值的最优(而不是总量和单一结构的最大化)。多元构成与结构合理财富的均衡是价值“最大化”的真实含义。4.3价值配置的时空均衡“生态经济人”以时间和空间为基本维度,以人与人、人与环境等多方向的立体多维度的价值协调配置为总目标。“生态经济人”的价值诉求在空间维度上强调空间协调,包括内外(人与他人)、区域(地区或国家之间)、“人—地”系统等多层次水平上的协调均衡,以克服外部不经济、负经济和整体不经济。“生态经济人”重视人的“时间属性”,从时间价值观来考察人性,将人的意义考察视野从当代拓展到未来,站在人类文明永续的高度,统合过去人、现在人和未来人的价值。传统经济学现代推进中一直面对“人性”问题的困境与反思。在反思中诞生的生态经济学思想,已然动摇了传统经济学哲学伦理的人性假设前提。彻底反思并走出传统经济学的“人性”樊篱,意味着生态经济学的光明前景。“生态经济人”研究则是生态经济学首要的基础科学议题,其成型则是学科走向成熟的标志。

作者:周耀治 单位:新疆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

上一篇:农作物生态经济评价 下一篇:新形势下生态经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