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

时间:2022-07-07 04:50:55

提高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

摘 要: 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进行、教学模式的转变,这些工作的开展都是为了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效课堂,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技能,而且要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价值观念和学习方法。如何克服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有效性 高效课堂

一、课前充分准备,保障高效课堂

1.有效预习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预习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提高课堂效率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也是落实《新课标》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策略。高效的预习须做到以下几点:①设置明确预习目标;②掌握良好的预习方法;③重视预习反馈,掌握真实学情;④让预习成为习惯。教师要通过不断指导,不断强化,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课前预习,尝到课前预习的甜头,从心理上愿意进行课前预习。

2.有效备课是高效课堂的保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效的课堂离不开精心的备课。教师在备课时,一方面要认真研究课本,吃透教材,明确教法,理清学法,分清重难点、易混点,结合课本与学生实际写好学案。另一方面要清楚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认知能力、思维方式、预习程度,以及哪些知识不用讲、哪些知识精点评、哪些知识重点讲、哪些知识在讲解时要注意学生间的个性差异,等等。总之,要减少课堂上的“无用功”,把时间用在“刀刃上”,提高教学课时的“性价比”。

二、“和谐、自主、探究”,生成高效课堂

1.灵活导入,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和谐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课堂导入开始,或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或“温故而知新”,或检测预习效果。总之,通过恰当的导入,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唤起求知欲,可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懂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才能心情舒畅,才能使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才能想说、敢说、敢于质疑问难。而课堂语言作为创设这种和谐氛围的重要工具,一定要有效地加以运用。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演讲家,用自己高超的语言技能,去发蒙,去启智,去激励,去引悟,去赞美,去督促,最终使学生乐意且热烈地盼望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

2.“先做后讲”,自主探索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先做后讲”强调了让学生在“做”中学习,“做”中探索,注重了在“做”的过程中对数学学习的感悟与体验。“讲”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师讲,给出问题,总结步骤,揭示规律,感悟知识建构过程必须经历的过程;二是学生讲,讲出自己理解或思路,在“讲”中交流,在“讲”中积极地参与课堂,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变式演练胜过题海战术。

题海战术,高耗低能;变式演练,举一反三,事半功倍。数学教学中的“变式”,主要是指对例题、习题进行变通推广,使学生在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背景下重新认识知识要点。因而可以把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引向纵深,这具有较好的教学价值。在中学数学习题变式教学中,所选用的“题源”应以课本的习题为主,因为课本的习题均是经专家学者多次筛选后的精品,同时也符合高考题回归课本的理念。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和挖掘课本的习题,编制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用和多题一解,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让小结成为课堂的升华。

课堂小结是一节数学课教学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课堂学习即将结束时的归纳、回顾。好的课堂小结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而且能够升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求知欲望,收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

三、课后及时反思,巩固教学成果

1.留作业要科学。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消化和吸收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学生记忆和理解的程度,不至于使课上的“有用功”变为“无用功”,适当、科学地留作业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种有益的措施。有效的课后作业应具有:内容的科学性,难度的层次性,思维的启发性,题目的趣味性,题量的适当性。

2.反思要及时。

反思既包括教师的反思,又包括学生的反思。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要想牢固掌握数学知识,就必须用内心的体验与创造来学习数学。反思是一种内省行为,它必须有学生亲身的体验。因此,让学生学会反思,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重要举措。

总之,一节高效的课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离不开课前的精心准备、课上的精彩生成、课后的及时反思,只要各环节紧密配合,就会收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上一篇: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下一篇:由“薄书”到“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