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防治

时间:2022-07-06 05:42:33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防治

[摘要]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共诊治消化性溃疡患者69例,在治疗过程中,明确其诊断要点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结果 69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中,36例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4例为胃溃疡,9例为复合性溃疡。结论 消化性溃疡中,十二直肠溃疡的发病率最高。明确诊断要点,根据患者的实际发病情况,针对病情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可明显降低该病的复发率。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 典型症状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R63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5-0169-02

消化性溃疡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气候变化、饮食不洁等都可致病。该病的病程较长,且呈周期性发作,因此,大多数的患者在症状活动期时有就医行为。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期间,一般情况下,早期症状即可得到控制,现笔者将我院诊治的69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期间来我院诊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69例,其中,男40例,女29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36例,胃溃疡患者24例,复合性溃疡9例。

2病因及发病机制

2.1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发病的主要原因。消化性溃疡患者中Hp 感染率极高,Hp 是引发慢性胃窦炎的主要病因, 大多数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多是从慢性胃窦炎开始的,Hp 感染可以改变粘膜侵袭因素与保护因素之间的平衡,由此,根除Hp 可有效治愈并降低溃疡的复发率。

2.2 胃酸和胃蛋白酶

消化性溃疡形成的最终是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自身消化产生的结果,过多的胃酸分泌可以破坏胃粘膜屏障,胃蛋白酶能降解蛋白质分子,对粘膜有侵袭作用。胃蛋白酶的活性取决于胃液pH 值,因此,胃酸的过度分泌会促进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引起球后甚至空肠上段发生多发性顽固溃疡。

2.3 其它因素

吸烟、酗酒、不规律的饮食及嗜食辛辣刺激之物均可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3消化性溃疡的症状及其辅助检查

3.1 常见症状

消化性溃疡有着典型的临床表现,其症状的主要特点是:慢性、周期性、有节律的上腹部疼痛,体征不明显。部分患者并不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首发症状为大出血、急性穿孔等。

3.2 辅助检查

①X 线钡餐检查;②内镜检查;③胃液分析;④粪便隐血检查。

4 治疗

4.1 一般治疗

①饮食要定时定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食时最好细嚼慢咽,不易过快,禁食生、硬、冷之物,吃饱即可,不易过饱或过饥、暴饮暴食等;②戒酒、戒烟也成为治疗措施中的重要一部分;③禁止服用损伤胃粘膜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等;④保持情绪稳定,心情愉快,消除焦虑紧张感。

4.2 药物治疗

4.2.1 抗酸剂

主要为碳酸氢钠、碳酸钙、氢氧化铝、次碳酸铋。常用的复方制剂有:胃舒平、铝镁合剂、胃疡宁、乐得胃、复方钙铋镁等。

4.2.2 胃酸分泌抑制剂

颠茄、阿托品、山莨菪碱、哌吡氮平、甲氰米胍、法莫替丁及洛赛克等。

4.2.3 保护胃粘膜的药物

硫糖铝、三钾二枸橼络合铋、生胃酮。

5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具有反复发作倾向的慢性病,病程长者可达10~20年甚或更长,但经多次发作后不再发作者也有;许多患者尽管一再发作,然而却始终未出现其它并发症;也有部分患者症状较轻未曾重视,或不经药物治疗而愈。由此可见,对大部分患者而言,本病是预后良好的病理过程,常见诱因为气候变化、过度劳累、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及过食刺激性食物、烟酒嗜好及服用非甾体消炎药(NSAID)等,以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进食或服用抑酸药可缓解为特点,并发症有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及时地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可使病情在早期就可得到有效的控制。常见的治疗方法有:①一般治疗:包括精神和生活治疗、休息、饮食等;②药物治疗:抑酸药物、H2 受体拮抗剂、质子泵阻滞剂、增强粘膜防御力的药物,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可行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

胃溃疡好发于中老年人,十二指肠溃疡则以中青年人为主;男性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十二指肠溃疡较胃溃疡和复合溃疡多发;胃溃疡发病年龄高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略高于其它两类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复合溃疡易反复发作,十二指肠溃疡更容易伴胆汁反流,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检出率约为49.2%,各类型溃疡HP 感染均无差异。近年来,随着强效抑制胃酸分泌的H2 受体阻断剂及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的有效开发,消化性溃疡的治愈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张泰昌,袁申元,林三仁,等.北京29所医院1999年度消化性溃疡患病情况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2,6(3):162-163.

[2] 王信琪,党瑜华,夏冰,等.大内科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6(7):310-312.

[3] 祖毅,秦光梅,王新,等.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9,5(1):40-41.

[4] 杜华英,吕宏.消化性溃疡2387例胃镜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1,8(1):30-31.

上一篇:改良输卵管介入插管通液术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下一篇:以皮肤瘙痒为首发症状的头孢曲松皮试过敏性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