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发展的三重向度分析

时间:2022-07-06 05:33:46

中国学术期刊发展的三重向度分析

摘 要:以市场化、品质化和国际化等三大趋势为基调,探讨中国学术期刊发展所面临的诸多层面挑战及相关具体问题。认为,中国学术期刊的发展战略对市场化趋势做出的反应是最为直接和及时的;对品质化趋势做出的反应是比较间接和潜在的;对国际化趋势做出的反应则更多是立足于长远考量的。按照学术和学术期刊自身的发展逻辑,该“三化”并非是奋斗目标,而应被看作是动态的奋斗过程。

关键词:中国学术期刊发展;市场化;品质化;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G23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10-0111-0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1],有关学术期刊发展中学术与市场的关系问题、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问题[2]、坚守理论高地与关注现实生活的关系问题、打造自身特色与积极走向世界的关系问题、小众化与大众化的关系问题等多个问题的争论始终萦绕。学术期刊编辑出版领域发生的诸多效应,正映衬出来自市场化、品质化和国际化等三大趋势的严峻挑战。

一、市场化趋势对中国学术期刊发展效应分析

市场经济对广大学术期刊的生存状态和发展预期产生一系列的深远影响,主要涉及如何以竞争机制、效率机制、创新机制和公平公正机制优化期刊编辑工作等问题。

(一)关于竞争机制优化问题

竞争机制原本是一个普适机制,不仅存在于市场经济活动中,而且存在于自然界,还存在于思想、心理、情感等精神范畴中,但在人类日常生活中最经常地由经济方式所显著提示。

对学术期刊而言,竞争并非简单地体现为不同编辑部之间对优质稿源的青睐和拼抢、对论文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的攀比,在更深远的意义上,学术期刊之间的竞争实际代表了现代社会文化赖以发展的内在认知冲动和理性期待,这也恰恰体现出编辑工作的超市场价值。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竞争机制已经具体化为采用独立第三方测评方法[3],也就是将主要评价权交予竞争主体之外的读者群、社会公众和专业测评机构,优胜劣汰,按市场原则实现学术资源的优势重组,更新换代。因此,尽管市场经济潮流涌动,学术期刊建设中的竞争机制设置,必须依然以提升学术研究、启发理论灵感为旨归,它的经济属性永远只能为学术属,任何脱离学术目标的功利化倾向都将为行业本身所不容。换言之,在经济领域越是突出对物质利益的博弈,学术期刊反而越应当凸显、优化其对知识价值的追求。

(二)关于效率机制优化问题

按照经济学的理解,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化配置是社会生活的永恒主题之一[4]。那么,一切现实社会活动都离不开资源利用和成本核算环节。同样,学术期刊编辑工作也无时无刻不涉及到对学术研究的提升效率问题,包括对理论灵感的激发程度问题和对社会发展的推动效果问题等。对于经济因素的把握必须服从学术研究领域的“成本”核算原则,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支出必须与一定的学术效果评价相挂钩。

(三)关于创新机制优化问题

学术期刊作为学术研究活动的物质载体,其自身也在实际地参与着研究活动,它的举动变化能够直接影响学术发展的格局、风气和潜质状态。市场经济所强烈提示的选择淘汰机制也不断优化着学术研究和学术期刊建设中的学术产品创新机制。

创新是学术的生命,学术期刊反映、引导和参与科学知识再生产流程,它的本质必定也是创新。学术期刊创新机制与学术研究活动中的创新机制一脉相承,虽深受市场经济的呼应,但必须超越市场经济的现实。

(四)关于公平公正机制优化问题

现代市场经济是典型的法制经济,它的核心就是追求公平的贸易和公正的评价。因为公平的贸易方式才是可持续的贸易方式,公正的评价方式才是可持续的评价方式,才有资格成为激发社会创新力,实现经济稳定运行的基本机制。按照市场化趋势所提示出来的思维方式判断,中国学术领域目前出现的某些不公平和不公正现象,正潜移默化地侵蚀着学术期刊体系的内在构架,极易造成部分学者和编辑的观念失当及心态失衡。学术期刊应当努力维护和强化其本有的学术性特征,充分细化其内外运营规则,从而优化公平公正机制。如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赋予学术期刊独立的法人资格,以资产和信用承担相应民事责任[5],按市场规则实现公平竞争、资源优化配置和集约化发展等。

二、品质化趋势对中国学术期刊发展效应分析

品质化趋势对学术期刊建设提出了全面和全新的要求,主要涉及办刊主题设置、作者群及审稿人培育、读者群培育、编辑素质培养、编辑流程监督、期刊特色培育、专业水准培育、语用方式和技术品质培育等。

(一)关于主题设置优化问题

中国当前学术期刊主题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较为明显,除因沿袭早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期刊经营模式外[6],还存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学术界和学术期刊编辑工作中缺失“问题意识”动力机制。许多作者的目的,不是为了表达对学术问题的原创性思考,较多地出于评聘职称、获取学位考虑;学术机构以的数量而不是主题发掘的深度作为成果评价的主要依据;研究过程喜好做简单化项目、“短平快”项目和重复性项目等。学术期刊主题设置亟需优化,包括应当有意识地提升基础研究、应用开发研究和民生建设研究主题的地位;倡导均衡地使用多维度、多层面的研究方法(如纯粹理论方法、实验方法和数理方法)等。

(二)关于作者群及审稿人队伍优化问题

与市场经济中企业和行业发展战略的结构设计环节很是相似,学术期刊建设中也必然会涉及到发展战略的结构设计问题,作者群和审稿人队伍培育便是其中一项基础性工作。

首先必须把期刊建设始终看做一个动态过程,应当以求贤若渴的姿态不断寻找新的学术兴奋点和研究增长点,以及对应的作者群和审稿人(这种寻找活动是不限定国界和民族种族,依照期刊综合实力而力所能及地做好即可);同时努力了解作者的学术特长和审稿人的理论观念,据此奠定期刊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资源和主要特色;在与作者和审稿人合作的过程中,期刊也在实际地参与对现实研究活动的引导和对新生研究力量的培育。

上一篇:《雨》与《行草》 下一篇:浅析地方台纪录片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