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讨

时间:2022-07-06 03:39:10

对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讨

【摘 要】数学知识非常抽象,逻辑推理性强,综合面广,抓住逻辑推理特性,进行合理综合,对一些综合性题材的解决很有必要。要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成功感,重视情感的感染与激励.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高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自主探究,敢于挑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方法;研究

一、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教师在先进教学思想指导下,组织学习依据教材,教师和学生提出的有适当难度的问题,自主探索知识,探讨答案,探求规律的过程,它既是一种教学过程,又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当然我们还要没计更多的问题,编制一定的问题序列,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思维的起点是质疑,而探究是诱发思维的源泉。如果问题设计恰当,学生的思维就愈容易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就愈高。而学生主动意识的强弱则取决于问题内涵与学生自身需求之间的相容性。一般地说在教学目标既定的情况下,能把握知识迁移的方向巧妙地设计好问题,就愈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把课堂教学搞活搞实。问题设计是调动学生主动性,改善课堂教学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实现数学教学的素质功能的一个方面。诚然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是一个很大的课题,还有待不断改进和发展。教师要重视学生操作,真正地放手让学生操作,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操作成为培养创新意识的源泉。

二、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表现对已解决问题寻求新的解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如在球的体积教学中,我利用课余时间将学生分为三组,要求第一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的半球;第二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圆锥;第三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圆柱。每组出一人又组成许多小组,各小组分别将圆锥放入圆柱中,然后用半球装满土倒入圆柱中,学生们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半球的体积等于圆柱与圆锥体积之差。球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集公理化思想、转化思想、等积类比思想及割补转换方法之大成,就是这些思想方法灵活运用的完美范例。教学中再次通过展现体积问题解决的思路分析,形成系统的条理的体积公式的推导线索,把这些思想方法明确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一切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同时,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解决。如洗衣机按什么程序运行有利节约用水;渔场主怎样经营既能获得最高产量,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件好的产品设计怎样营销方案才能快速得到市场认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此数学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对一个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如何设计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或模型。如证明组合恒等式Cnm=Cnm-1+Cn-1m-1,一般分析是利用组合数的性质,通过一些适当的计算或化简来完成。但是可以让学生思考能否利用组合数的意义来证明。即构造一个组合模型,原式左端为m个元素中取n个的组合数。原式右端可看成是同一问题的另一种算法:把满足条件的组合分为两类,一类为不取某个元素a1,有Cnm-1种取法;一类为必取a1有Cn-1m-1种取法。由加法原理及解的唯一性,可知原式成立。又如经营和开拓市场时,我们常常需要对市场进行一些基本的数字统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来驾驭和把握市场的实例也不少。这类问题的讲解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大有益处。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就是一种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工作精神。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学生互相配合能解决的问题,增进学生协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如我又在讲授球的体积公式时,课前我让25名学生用厚0.5厘米的纸板依次做半径为10、9.5、9 …… 0.5厘米圆柱,列出各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算出结果。又让余下的学生用厚0.25厘米的纸板依次做半径为10、9.75、9.5 …… 0.5、0.25厘米圆柱,列出各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算出结果。课堂上我先把球的体积公式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用两根细铁丝分别将两组圆柱按大到小通过中心轴依次串连得到两个近似半球的几何体。让大家比较它们的体积与半径为10厘米的半球体积,发现第二组比第一组的体积接近于半球的体积,如果纸板厚度变小得到的几何体体积愈接近于半球的体积,帮助学生发现了球的体积公式另一证法。同时不仅向学生讲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材料为什么让大家各自准备,而且有意识地让学生损坏串连到一起的几何体和各自的小圆柱。通过这些使学生认识到只有齐心协力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数学教学具有不仅使学生学知,学做;而且使学生学共同生活,学共同发展的目标任务。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带有感彩的意向,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数学的学生,比那些缺乏热情、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数学感到焦虑或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应教学生会学。在不等式证明的教学中,要重点教学生遇到问题怎么分析,灵活运用比较、分析、综合三种基本证法,同时引导学生用三角、复数、几何等新方法研究证明不等式。

结 论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观察、总结,并在此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领悟,老师及时给予鼓励表扬,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创造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知识经济的到来,呼唤创造性的人才,未来世界各国的竞争,是科技创新的竞争,是创造性人才的竞争。数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型的思维活动,教师应为每个学生创设五彩缤纷的舞台,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

参考文献:

[1]黄国权.数学教学与素质教育[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05):107-110.

上一篇:对“牛吃草”问题的解析 下一篇:采用小型比赛训练方法培养篮球意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