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自主学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2-07-06 03:01:56

在数学自主学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数学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允许他们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允许有不同的想法,只要合理,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在数学自主学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思想的转变

要安排适量的具有一定探索意义和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乐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作氛围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让学生学会数学问题,从开口提问较为规范的数学问题有一定分量的数学问题。能够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通过比较,让他们自主选择合适自己的方法,善于学习他人较为先进的方法,做到"择优录用"。

2.在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节就是要使思维具有灵活性,否则就无所谓"创新"。教育家魏书生说过:"世界上任何一件事都可能有100种做法。"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因势利导,不断改变学生的思维角度,思维方向,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自由灵活之中,以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教学简便运算"48×125"一题,我启发学生可以根据数的特点寻找简便算法。当我引导学生发现48是接近整十数50时,学生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他们很快想到把48转化成(50-2),然后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接下来,学生变换思考的角度,又去研究另一个因数125的特点,通过探究,他们很快发现125与8相乘得1000的凑整法,想到先把48分解成6×8,然后运用乘法结合律变式为6×(8×125)进行简便运算。有些学生甚至想到了把较大数转化成较小的数进行计算以便口算的方法:先把48×125变式成(6×8)×(25×5)再变式成(6×5)×(25×8)。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以学生的自主探索为基础,我只是作为学生探索知识的指导者、鉴赏者,只是提供机会、创设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求知的全过程,乐于探究,大胆创新,他们在我的引导下不断改变思考角度和思维方向,从而使思维不断趋于自由和灵活,思考问题时能迅速从一个系统、一种事物类别跳到另一个系统、另一种事物的类别,从而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由于学生思维能充分地、自由灵活地散发开去,因而出现了独特见解,具有创造性。

3.注意学生评价的多样化,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的期待与评价对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班级人数较多,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价又是不现实的。因此,合理运用师评、互评和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如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3台拖拉机2天耕地60亩,每天每台拖拉机耕地几亩?"提出问题:有几种解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评价,得出结论:有两种解法。方法一,先求三台每天耕地几亩?再求每天每台拖拉机耕地几亩。方法二,先求2天每台耕地几亩,再求每天每台拖拉机耕地几亩。这样一个讨论,评价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认真听取别人发言的良好品质,也培养了学生思维逻辑性,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参与讨论,体验成功的积极性。又如教学中对新授进行小结时,往往可以再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既让每位学生回顾了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概括及口头表达能力。

在科学技术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任何大的科学研究和试验,都需要人们自主探索地去发现和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怎样才适合学生生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品质培养,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自主学习"。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上一篇: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一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