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数学教学的问题和创新探索

时间:2022-10-30 10:17:47

关于高中数学教学的问题和创新探索

摘要: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是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以往掌握的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对数学学习提升的过程。学生通过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可以为以后大学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积极探索高中数学教学的创新方式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促进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打牢高中学生数学基础,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193-01

1.高中数学教学现状与遇到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高中数学教学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思路的影响,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知识跨度大,标准要求高。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教材进行了较大改革,相对于原来的数学教材,初中数学教材内容更趋少,标准要求有所降低。比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二次根式等内容,都转移到高一阶段补充学习,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高中数学学习的压力。初中数学教材在难度、深度上相对较小,初中数学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对概念的定义内延小,也不需严格的论证,降低了标准要求,使学生很容易掌握;但对于高中数学教材而言,概念多而抽象,定义、定理叙述严格,论证严谨,逻辑性强,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且知识难度大,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复杂,突出表现在:概念多而抽象,思维要求高,学生不易理解。

1.2以学生为本意识淡薄,教法相对单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旧习惯于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主体意识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建立起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的教师为了少花精力,会采取传统的一刀切的办法,重点在增加教学、作业量等,竭力使全体学生达到统一的学习标准,这种努力往往是事倍功半。有的教师没有精心设置问题。同时,由于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较少,知识难度要求不大,并且有充足的课时数,使学习通过多次重复,而达到掌握的目标。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时间少、内容多的矛盾异常突出,不可能有过去一样充裕的时间进行重复练习,需要以新的方式方法组织教学,这些与初中的教学有较大的差异,这致使高中新生不易很快适应,是直接影响数学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1.3学生学习兴趣较低,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由于数学学科是一门相对难度较大的学科,必须通过刻苦地学习、认真地钻研,才能够取得好成绩的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变差,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学习的积极性会有所抑制。另一方面,由于初中数学教学方式中"反复训练"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模式易产生定式作用。部分学生上课习惯于一遇到问题就围着教师转,独立思考习惯弱,缺乏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原有的学习模式、习惯、思维方式与高中阶段的要求存在偏差,反而成为真正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解题的障碍。

2.高中数学教学创新探索

2.1以生为本,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要通过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舒心愉快地学习。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体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许多数学问题本身就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发现和提出的,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实践,把情感活动和感知活动结合起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现和发挥。比如:对集合概念的理解,相对而言比较抽象,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历和自己的知识储备,尽可能多地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讲授集合的概念,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来帮助学生使用集合的语言进行表述一些概念,从而加深对集合概念的理解。比如例题:某学校举行田径运动会,其中有15人参加100米跑、16人参加400米跑、20人参加跳远、14人参加铅球、18人参加跳高、20人参加标枪、11人参加1500米跑,8人同时参加100米跑和400米跑比赛,9人同时参加了跳远和跳高比赛,6人同时参加了铅球和标枪比赛。问参赛人数?通过学生生活中的实例,采用"图形语言"对该题目进行描述,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和运用集合语言和其他数学语言,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潜能,使学生获得了探究的乐趣、认知的乐趣、创新的乐趣。

2.2因人施教,科学实施分层次教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学生进行分层,以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实施教学目标层次化、预习指导分层次化、课堂教学组织分层次化,使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突出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既可以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同时,要对作业布置、考核验收、课后辅导等实现层次化。通过因生施教,可以使基础差的学生感到有奔头,基础好的学生不敢有丝毫放松,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2.3全面发展,大力推广研究性教学。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质上是解决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矛盾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认识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这一过程是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传统教学中的注入式和题海战术往往容易忽略学习需要主体的建构,而是把教学最大限度地转移到记忆、复现、再认上去。要求教师要紧扣教学的知识点,加大对网络、多媒体等新技术的应用力度,增强学习研究的直观性。同时,要通过研究性课题,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自信心、好奇心,最大限度地搜集相关的数据、信息、资料,积极开拓思路,独立处理和解决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通过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徐冉. 高中数学教学创新方案探讨[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2:190.

[2]邢树成. 如何培养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8:154.

上一篇:用爱点燃智慧的火花 下一篇: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